第474章轻取吐谷浑
随着李靖的解说,邹羽明白过来,远征军,既然是远征,就需要强大的机动和运输能力,因此完全由骑兵组成。
数量最多的是弓箭手和连弩手,连弩手负责覆盖射击,而弓箭手属于精准打击,挑选最厉害的弓箭手加入。
作战的时候,由弓弩手冲击,重骑兵跟在后面,接近的时候,弓弩手两侧散开,开始游击,而后面的重骑冲锋突破。
李靖这是完全抛弃了中原的战术,以游牧民族的战术,进行了改良。当然,也不只是骑兵,一支军队,还得有更强大的后勤,远征没法使用民夫,后勤也就成了步卒的任务。
这一次出征吐谷浑,李靖就是要当作一次练兵,而且是直接使用全骑兵的方式,毕竟大唐和吐谷浑属于邻居,兵贵神速,要调动步卒,比较耗费时间。没法达到最佳效果,战果也就会减少。
听了李靖的解说,邹羽立即同意了,经过这几年的融合,无论是契丹,还是溪人,其实都没有多大区别,包括执失部落等突厥人,都成了大唐人,也没有多少属于部落的心思。
唯一没有改变,属于他们骨子里的天赋,骑术和弓箭,比起汉族的士卒,普遍更强。因此远征军的主体,就是由少数民族组成。
这次只出动六万人,关中和陇右的人,就已经足够,这当然是李靖早就计算好的,毕竟作为兵部尚书,手下有多少人,都在哪里,还是明白的。
“臣请前往岭南,挑选人手,攻打骠国。”邴元真拱手道。
“先帮助越国公,完全收服岭南再说吧,就当作练兵。我会写一封信给越国公,让他尽量配合你。”邹羽点点头说道。他知道这是兵部根据他提出训练专业兵马的命令,制定的计划,岭南显然是最适合训练山地,丛林作战的地方。
如今每个部门运作,都非常具有效率,上面命令一下,很快就行动起来。士卒也有专门的干粮,特意调配的军粮,封装在陶罐之中,一顿一罐,需要几天的,挂在马背上就行了。
从关中到陇右,一路前行,一路有兵马加入队伍,随后六万大军,从善城杀出,直奔青海。
吐谷浑没有料到大唐出兵会这么快,好在他们在大唐灭李轨之后,就把人向后撤了上百里,相对比较集中,即便是如此,也有三个部落,被李靖顺手灭了。
伏俟城!
伏允集中了吐谷浑十万人马,要与李靖决战,他们本来是想沿途游击,但是李靖根本就不理会,全骑兵,就冲到了他们都城。
伏俟城!虽然是都城,不过也只是大而已,城墙不高大,甚至因为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倒塌的地方,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因为城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过冬的地方,牛羊马匹养在城里,冬季不用担心冻死。
伏允的王宫就建立在一个小山坡上,关键他的寝宫,就是一个巨大的帐篷,可想而知,王宫会怎么样。相对来说,王宫还不如国库,至少国库是石头修建的密室。
王子慕容顺亲自出城,带领吐谷浑最大的八个部落,迎战大唐。虽然吐谷浑和大唐很近,不过他们作战的习惯,还是更偏向于游牧民族。
出城野战,对他们来说,更加习惯,同样是骑兵,显然他们很自信打得过大唐。
没有交流,列阵之后,就发动了进攻,五月的季节,清晨的凉风,带着肃杀之气,吹动着军旗哗哗作响。
“呜!呜呜!”号角声响起,随后万马奔腾,马蹄声掩盖了一切,天地间似乎就只剩下“轰轰轰!”的马蹄声。
大地震动,就像踏在心头之上,听到的人无不热血沸腾,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全神贯注的看向前方敌人。
“刷!刷刷!”遮天蔽日的弓箭飞出,让天色瞬间一暗,就像乌云遮住阳光,虽然太阳还没有升起。
大唐的强弓,踏弩,经过匠作监精心研究,早已登峰造极,射程远远超越了同期的任何敌人,因此直接打了吐谷浑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大唐会在那个距离攻击。
下意识的,吐谷浑人也跟着松开了弓弦。
箭雨交错而过,只不过效果各不相同,吐谷浑人应声落马,不少骑兵掉落马下,也有不少战马栽倒,还有不少战马站立长嘶。
至于大唐这面,几乎毫发无伤,因为他们完全就在吐谷浑射程之外。
很快,第二波,第三波攻击,又落在吐谷浑人头上,毕竟轻骑兵大部分都是弓箭,对于他们来说,一瞬间射出几箭,并非难事。
大量吐谷浑人落马,等他们能攻击到大唐骑兵的时候,突然发现,骑兵没有继续向前,一左一右,散开了,而且攻击没有停歇。
作为一个巨大的战场,士卒更多选择就是跟从,跟着前方的战友,选择攻击方向,前进方向。吐谷浑箭雨当然没有停歇,毕竟他们十万人,都是弓箭手,也全是近战的人,他们可不像大唐,把兵种分得那么清。
只是让他们失望了,他们的箭支落下去,没有造成一点损伤,这让慕容顺等人大惑不解。他们完全不明白那些举着小圆盾的骑兵,为何中箭就像没事人一样。
当然!他们不明白棉甲的奥秘,看上去只是布衣,中间全是各式各样的铁板,就连战马都是一样的,而且还有头盔保护,除非箭支刚好射在铁板的间隙之处。如果真有那么巧,也只是受伤而已,并不影响战斗。
等交战到一起,吐谷浑人才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的刀枪砍过去,就听到钢铁声响。只不过发现已经晚了,他们攻不破防御,大唐骑兵可是不停收割他们的性命。
了解奥秘的吐谷浑人都倒下了,不了解的还以为他们刀枪不入,这让不少人吃惊,畏惧。
好在这是战场,很少有人多想,吐谷浑人依然在冲锋,依然在攻击,那怕倒下一批又一批。
旭日东升,一抹阳光射在脸上,慕容顺不由脸色大变。
慕容顺抬起手臂,用手掌遮住眼睑,抬头一望,心里忍不住阵阵发凉。他这才明白,为何大唐要选择这个位置作战,原来根本没有多想,毕竟伏俟城外四通八达,属于辽阔的草原,敌人攻打那个方向,都是正常的。
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而且挑选在日出前这一段时间,太阳一出来,就正射在吐谷浑人脸上。
就这么一瞬间,就有大量的人被杀,吐谷浑人只觉得两眼一黑,还伴随着阵阵金光,很自然的眼睛一闭,头一低。
就这么一闭眼,许多人就再也没有机会睁开,后面一些的人,虽然紧接着反应过来,不过在抬起头,睁开他们留着泪水的眼睛,还是无法远视,只能半眯着眼睛,紧张的寻找敌人。
数万吐谷浑人,同时哭泣,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大唐早有准备,出发之前,李靖就下了军令。
“当阳光照射的时候,就是发动总攻的时候。”士卒牢牢的记住了这一句话。当旭日初升的时候,所有人都扑了上去。
轻骑兵挥动横刀,收割着吐谷浑人的性命,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何这些敌人,就像傻了一样,任由他们宰割,最多不过胡乱的挥动武器格挡。
“撤退!撤退!”慕容顺大声的下令。
其实不用他下令,吐谷浑人已经开始败退,要知道就在太阳升起这一会功夫,他们就有上万人被杀,而且这数量还在增加。
想想看,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还怎么抬头对敌。在他们眼中,大唐的骑兵,犹如天兵天将,浑身冒着金光,举着武器,张牙舞爪的冲了过来,那形象就和诡神一样,让人心头一惊。
战场上最爽的事情,就是追杀,这个时候的敌人,完全就是功勋,没有一点抵抗力,都不需要挥刀,只需要伸出武器,借助战马的力量,就能把敌人斩落。
弓箭手最幸福,这个距离,只要拉动弓弦,不停的射击就是了,敌人就一个个从前面掉落,比起围猎还舒坦。
“杀!”安修仁一马当先,挥动马槊,扫飞前面的敌人,冲进了伏俟城。
归顺大唐以后,这是第一次出征,没想到如此痛快,原本以为是一场苦战,等到一交战,他才发现自己对于大唐士卒的战斗力,完全低估了。
阳光照射到他背上,形成阴影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李靖的意思,想想战前的命令,不由钦佩不已。作为一个统帅,天时地利都计算进去了,哪里还可能战败。
还有这一身盔甲,和普通士卒的棉甲不同,将领的盔甲,都是精心制作的,层层叠叠的鱼鳞甲,护住了整个身体,还有头盔,全覆盖的头盔,拉下面罩,就连眼睛都处于铁丝网之后。
这是浇筑以后,手工打磨的,不但美观平滑,而且防御惊人,别说弓箭,就是刀劈上去都没有问题。
安修仁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战神,完全不用顾虑防御问题,不停的收割敌人性命就成了。
在他不远处,哥哥安兴贵,也跟着杀了过来,两兄弟杀散城门附近的敌人,对视一眼,随后带着手下,沿着城里大路,追杀了下去。
伏允没想到战局变化这么快,仅仅只是大半个时辰,就分出了胜负,等他儿子进城,见到跟着杀进来的大唐士卒,吓得他掉头就跑。
伏俟城一会功夫,就变得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逃窜的牧民,逃兵,有人想逃出城去,也有人想向王宫逃窜。在他们远处,大唐的骑兵,正在追杀着他们的同胞。
伏俟城很快被破,当然也有不少人逃出城去,很快李靖就让三万轻骑,出城追杀。
伏允不出意外的逃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如今的大唐这么强大,更没有想到,大唐如此不讲道理,出动了这么多骑兵。
要知道战马可不是普通的马匹,不但要体格强壮,还得经过训练,吐谷浑所有部落加起来,也才筹够十万,这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属于半游牧的缘故。
在他们想来,大唐敌人那么多,需要镇守地方又不少,骑兵就算多,也不可能都弄过来打他吧。如果是步卒,他们可以游击,慢慢拖,实在打不过就认输。反正输给中原不丢脸,服个软,等撤兵以后,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偏偏邹羽就是不按理出牌,集中了七成骑兵,攻打吐谷浑。其实邹羽能够组织更多骑兵,不过战马有限,也只有这么多了。
而且伏允不知道江南萧铣直接投降了,大唐的敌人一下子变得非常少了,当然可以集中兵力,前来收拾他们。
而且这次大唐的行动,也完全与和以往不同,占据伏俟城之后,并没有释放抓获的俘虏,反而开始修路,同时把人口内迁。
要知道吐谷浑不单单是他们本身那四十多万人口,还有附属的部落,如今树倒猢狲散,正是收拢他们的时候。而且还没有一点难度,无论是出于威慑,还是对大唐的向往,这些部落都乖乖的内迁。
邹羽制定的治国方针,一直以来,都是集中人口,开发最富饶的地区。这并不是说就放弃偏远地方,只不过暂时放任而已,主要城池和关卡,并没有放过。
伏允带了两万人逃跑了,李靖立即请求调兵,占据了大非川,封锁了吐蕃的道路。
高原暂时不上去,以青海作为牧场,同时练兵,这也是前期计划,占据青海,不但能防御高原,也能虎视西域,看住突厥人。
青海除了牧场,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盐。一直以来,吐谷浑的盐都是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远销西域,也是他们控制附属部落的手段之一。
以大唐先进的制盐技术,完全可以曾大产量,比起海盐,无疑来说,青海这面,产量更高,制作条件也更好,毕竟这里日照和地理条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