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1、刘邦当过“亡国奴”吗? 下

      然而,王翦并不急于与楚军决战。

    秦国六十万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守在军营里不出。

    骂秦军被吓破了胆,骂王翦胆小如鼠,等等,任你楚军如何挑衅,六十万将士就是没有听到,就是不应战。

    王翦每天只抓一件事:六十万大军每天都必须吃好睡好,仿佛他们这次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搞野营烧烤的。

    项燕终于开始沉不住气,开始产生错觉。

    屡屡挑战、百般辱骂,而秦军不出战,使得他深信,由于之前他把李信、蒙武杀得丢盔弃甲,秦军真的已经被彻底吓破了胆。

    六十万秦军,如果个个胆怯畏战,则又有何惧。

    既然秦军闭营不出,项燕便决定主动寻找战机,希望能够将秦军一举全歼,彻底解除楚国面临的威胁,并报历史上楚国曾屡屡被秦国打败的深仇。

    于是,他撤兵离开与秦军对垒的正面战场,引兵向东。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你秦军天天不打仗,是来搞野营烧烤的吧?那我就抄你后路,断绝你的后勤供应,让你的集体“野营烧烤”活动搞不下去。

    项燕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做法,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军事风格作出了巨大调整。

    之前抵抗李信和蒙武,他是组织楚军层层阻击,既不断挫败秦军锐气又逐步诱敌深入,这才能够有效组织反攻。

    也就是说,项燕的军事风格其实是善于打防御战、阵地战、持久战。

    而现在,他架空了楚军原来的防线,企图主动发起进攻寻求决战,而且是要绕很远的道穿插到秦军后面去搞突袭,这就是放弃了自己的长处。

    长途奔袭,迅速决战,这不是项燕的长处。

    这样的本事,要在他的孙子那里,才能发挥到到极致,最终为他一洗耻辱。

    作为老将,王翦当然时刻都在研究项燕。他很快就看出了项燕的打算。

    当麾下的秦军将领们都已经沉不住气、担忧被楚军从后面包抄,这时,王翦突然向他们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士兵们现在不打仗,都在干什么?

    将领们说:在玩呗!

    王翦问:那玩什么?

    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

    听了这话,老将军眉毛一扬,脸色一沉,突然下令:出击!

    于是出击。

    项燕本想去抄秦军后路,然而,突然出击的秦军现在却循着他的后路追来。

    憋足了劲的秦兵如饿虎下山,奋勇杀敌。

    楚军仓促应对,阵势大乱,虽然奋勇反击,但还是抵挡不住养精蓄锐已整整一年的秦军冲击。

    项燕只能边战边走了。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先是丢失陈县以南至平舆的大片土地,接着连楚国过去的首都郢城也守不住了。

    楚王负刍也被秦军抓走。

    嬴政又神气起来了。

    他亲自来到楚国前线督战,要求王翦一举灭楚。

    楚王被抓走,项燕一直溃退到淮南,楚国已经陷入一片混乱,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事情。

    然而,楚国人不愿意屈服,项燕更不愿意屈服。

    此时楚国已经无主,项燕便立昌平君为新的楚王,在淮南继续整军反抗秦军。

    然而,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大败楚军,杀掉了昌平君。

    项燕自杀。

    既然已经回天乏术,也不能死于敌人之手,而只能由自己结束一切。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了对责任的承担,和对项家世代荣耀的捍卫。

    史书上没有记载,项燕自杀时,是否已经明白,他统帅强大的楚军,一度把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吓得王翦统帅的秦军不敢出营作战,而为何最终仍然会遭遇惨败,无法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

    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秘密,直到多年以后,才会由他的后代破解。

    击溃项燕,秦军终于再也没有敌手,趁势而下,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全部城邑,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

    丰邑和沛县,也就从楚国的领地,变成了秦国的领土。

    刘邦,以及他的兄弟卢绾、萧何、曹参、王陵、樊哙、周勃等,也就都成了“亡国奴”。

    当然,有必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秦、楚、齐等虽然都各自称为国家,但他们也都承认他们是来自共同的祖先,都奉周王室为宗主国,也就是说,他们本质上还是一家人。秦统一六国,与日寇俄寇侵略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不管怎么说,刘邦他们当时是做了“亡国奴”。“亡国奴”的意思就是,亡国的人,确实会成为奴隶。

    很快,嬴政又吞并齐国,统一天下,自称皇帝,史称秦始皇。

    从公元前364年到公元前234年这130年间,秦国南征北战,直到并吞六国,仅仅给敌人造成的伤亡人数就超过1489000人,他们都已经成为累累枯骨。

    刘邦、萧何等一干兄弟们,则成为皇帝治理下的像蚂蚁一般卑微的子民。

    他们原本都是楚国的子民。而作为楚国人,原本应该对秦军怀着刻骨仇恨。

    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上,秦国曾经用欺骗手段囚禁了楚怀王,使得楚怀王最终死在秦国,楚人蒙受了奇耻大辱,也因为楚国本来是土地比秦国还宽广、军事实力也不相上下的大国,自然不会甘心灭亡在秦国的大军之下。

    所以,我们看到,楚国人对秦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到了最后的时刻。

    即使当楚国最后被秦国占领时,楚国的贤人志士也发誓决不屈服,说:“哪怕楚国只剩下了三户人家,灭亡秦朝的也一定是楚国人!”

    但是,在楚国抗秦的危难关头,刘邦和他的沛县兄弟们,却都显得十分沉默安稳,完全顺从。

    用司马迁后来在书上写的话,就是他们全都“碌碌无奇节”,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

    骁勇善战的他们,却并不懂得“保家卫国”,没有任何人上过前线,也没有参与任何激烈的抗争。

    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说收藏和推荐都是很重要的,请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