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刘邦当过“亡国奴”吗? 上
刘邦并没有能够神气多久,是因为,此时西北方向的秦国首都咸阳城里,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大人物,也已经真正神气起来。
这个人,当然就是秦王嬴政。
他,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上天选中,派来结束太平洋西岸长达一千多年战乱的人。
刘邦还在待业时,他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国王。
和刘邦被史学家暗讽为“野种”一样,嬴政据说也并不是他名义上的爸爸即秦庄襄王的儿子,而是他母亲嫁给庄襄王之前,与商人吕不韦私通怀孕的结果。
吕不韦因为把美女献给庄襄王,又在帮助庄襄王登上王位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因此,庄襄王死去,嬴政年幼继位,朝政一直被吕不韦把持。
二十一岁那年,胸怀雄才大略的嬴政,采取果断的措施,剪除了功高欺主、据说又与母亲不清不白的丞相吕不韦,掌握大政。
接下来,他就打算开创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
他深感当时太平洋西岸的这片大地上分裂成为许多诸侯国,打仗打了一千多年,实在是太惨了。而且,各国动不动搞“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中2国化”的发展。
正如今天的老美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信奉“老美例外论”,总认为自己有责任拯救全世界;秦国历代君王也是如此,总认为只有秦国才能完成“经济全中2国化”的任务,才能代表上天,结束长达一千多年的战争。
嬴政的这种想法尤其强烈。因此,在精明强干的廷尉李斯、多谋善断的大臣蒙毅、能征善战的将军蒙恬等杰出文武人才的辅佐下,他决心抓紧推行秦国历代君王两百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国策,就是兼并其他诸侯国,统一天下。
此时,阻碍秦国统一天下的,就是六大强国,特别是楚国和齐国。
嬴政作战的总谋略是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
楚国和齐国被放在最后,不仅是由于它们远,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强。它们一度和秦国并称三强,综合国力旗鼓相当。起码也相当于今天的老俄、老中之相当于老美一样。
楚国尤其强大,领土当时是诸国第一。长期以来,秦国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削弱楚国,防止楚国挑战自己的霸主地位。历史上,曾经把楚国的国王楚怀王骗到秦国,予以扣留,要挟楚国割让战略要地。
尽管楚国吃了这样的大亏,但它还是非常强大。仿佛俄罗斯即使被割让了一大块,依然是世界领土最广袤的强国一样。
因此,嬴政采取的策略是用各种欺骗、离间、贿赂的手段,使齐国保持中立,这样就可以在吞并韩、魏、赵、燕四国后,专心对付楚国。
然而,形势的发展比嬴政设想中的还顺利。
公元前231年,韩国请降。
前229年,赵国灭亡。
前225年,魏国都城陷落。
占领魏国后,秦军听说刘邦过去的老板张耳、陈余,都是大土豪,又结交了许多江湖死士,担心两人凭借威望带领魏国人造反,便大力追捕。
张耳、陈余不得不抛家弃产,隐姓埋名,躲避秦朝的追捕。
也就是说,刘邦曾经的“老板”、“大哥”,已经被迫跑路了。
这当然会给刘邦带来巨大影响。但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还会更大,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要讲的故事,所以我们还得继续啰嗦一点往下讲。
六年灭三国,战争推进如此快捷,使得嬴政决心加快步伐,在燕国还未灭掉之前,就与灭魏双管齐下,提前攻打楚国。
若是楚国败亡,则秦国统一天下就再也没有障碍了。
不过,楚国可是个难以消化的大石头,实力非常强大。但嬴政此时已经深信,他的军队此前百战百胜,一路势如破竹,已经被事实证明是天下无敌。
楚国的灭亡,指日可待。
楚国和秦国并称战国的“两强”,就像后来的老美和老苏一样,实力本来不相上下。因此,秦国老将王翦坚持认为,消灭楚国,比消灭其他五国加起来还难,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至少要用六十万军队。
嬴政很不高兴。六十万军队,是当时秦国全部的兵力。都给你,我怎么办?
他让王翦提前退休了。
他更相信此前已经战功赫赫的年轻哥哥李信。李信认为,消灭楚国,并不需要派出秦国最好的将军和全部的军力,而只需要二十万军队就足够了。
当然,前提是这二十万军队,由他李信来统帅。
嬴政给了李信二十万军队,不过,让将军蒙武和他一起出征。
蒙武和李信一样也很年轻,但此前也战无不胜,名震天下,让韩燕等诸侯国军队闻风丧胆。
他们分路出击,攻入楚国,一路挺进,如入无人之境。
确实,让他们两人率领二十万虎狼之师,已经足够横行天下。
如果,他们遇到的不是楚军。
尤其是,如果他们遇到的,不是不是楚国的大将项燕。
项燕的姓氏“项”这个词本身,就非常了不起。因为,它是因为项家的祖先打仗打得特别好,立了大功,被楚王专门划出项这么一大块地方,分封给他,所以项家世代就以此为姓了。
换言之,项这个姓氏,本身就是将军荣耀的代名词。
项家在楚国世代为将,项燕的将才更超过了他的祖先,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其他各国在秦军的进攻下纷纷土崩瓦解,面对秦军的长驱直入,项燕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他两手应对,一面命令前线各城自顾坚守,对秦军层层阻击,挫其锋芒,一面又暗中调集大军,做好战备,悄悄地在为秦军挖坑。
李信和蒙武一路勇猛攻击,连连取胜。然而,与当初他们攻打燕国等国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见到楚军望风归降的情形,相反一路上每一仗都是恶仗。
秦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虽然取胜,却也饱受创伤,即使夺取了城池,也需要派重兵防守。
但也正因为每一仗都打得如此艰难,看起来是楚军在全力抗击,因此,李信和蒙武都没有觉察到,项羽其实是在诱敌深入。
毕竟,一般的诱敌深入往往是故意败退,吸引敌军冒进;而此时的楚军,却偏偏步步为营,步步都是陷阱。
很快,李信和蒙武便深入挺进楚地。但焦虑已经超过了胜利的喜悦:这时候,由于部队挺进得太远,他们深感秦军处处需要防备,战线拉得太长,开始陷入被动的险境。
李信并不是等闲之辈,他立即嗅到了危险,果断决策,立即决定利用秦军机动能力强的特点,收缩战线,撤军与蒙武会合。
可是,他还是太迟了。
项燕等待的就是这一刻。李信的军队一开始撤退,项燕便露出狰狞的牙齿,指挥楚军,发起了反攻追击。
三天三夜,穷追不舍,终于在边境追上秦军。
李信扎下壁垒,负隅顽抗。项燕挥军猛攻,击破了李信的两座大营,杀死了七名都尉。李信率领的十多万秦兵,损失半数以上。
李信拿出吃奶的力气,才在蒙武的接应下撤退回境。
这是战国末期,诸侯国取得对秦作战的最大一次胜利,甚至是唯一一次真正的胜利。
神气的嬴政,十分震惊,更恼羞成怒。
但他绝对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的脸皮可以比城墙还厚。
恼怒之余,他立即厚着脸皮,再去请之前被他认为胆小的老将王翦出马。
王翦还是要六十万军队。
好,六十万就六十万。
这一回,有了教训的嬴政,一点头就答应了。
他立即调整部署,把六十万大军都拿出来,交给王翦统帅,再次席卷而来。
击溃李信、蒙武,彻底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让项燕当之无愧地一举跻身战国以来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然而,听说这次来的是老将王翦,统帅的是秦国全部六十万大军前来,项燕仍然不敢等闲视之。
他也向楚王要来了楚国全部的兵力。
来吧,我们来决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