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_分节阅读_150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我接了一篮,就手一拈,吃了一颗,虽不及我得的那份大,却也是皮肉烂软、滋味甘甜,厚赏三人,等人都走开,又往榻上一坐,自提了篮子,边提边吃,吃不几颗,见那里面还有个用柳条编的小圆盒子,盒子里是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小纸笺,打开看时,却是阿欢笔迹,叮嘱我一日吃半篮波斯枣,多喝胡椒汤,不要随意出门等等,我见了这语气,方知她用意:上个月癸期略有不准,来时腹痛了两日,我自己不甚在意,她倒惦记上了,这个月将到时候,巴巴地派人送两篮枣来,其实是意在提醒,倒并不真是要送我吃食——明明是担心着我,偏还不肯明说,扭扭捏捏的绕一大圈,不知又是和谁学的毛病。
我在天癸这事上一向康健,心内难免笑阿欢多虑,只是却不过她这样盛意,到底出门叫人这几日随时备好波斯枣、羊汤等物,提醒我,再回来时又将她给的礼单仔细看了一遍,都是什么银香囊、驱蚊香丸、苏合香、眼药瓶子、戴胜、当归、刺蜜,各色麻、棉、绢、绸,以及各色滕纸、松皮纸笺等日用之物,还有一副插屏。
我唤人将阿欢的礼物带到眼前,一一细看,旁的倒罢,那插屏却甚是精美,高虽不过尺许,也不分幅,却是用极好的旃檀木雕刻,四角嵌菱花,中间一面雕了一幅小儿蹴鞠图,一面却嵌着一副仕女秋千绢画。画中坐秋千的人眉目清秀、肤色白皙、身形修长,推秋千的则是矍然清瘦、面目微黄,两人都看着颇有几分眼熟,细一回想,方想起来是摹的重阳时母亲让史馆画直替我们画的行乐图。
当时母亲召了诸武家之女及媳,连李彬之妻、阿欢与我一道在苑中玩耍作态,命人写影留记,我不耐烦那么多人在,便自顾自地在旁荡秋千,阿欢过来陪我说话,替我推了几下秋千,结果却被画师记住,将我们同画在画幅右侧,这插屏上摹的便正是这一角——我阿欢就是这样心细如发,口虽未必常说些亲密缠绵的话,做出来的事却是桩桩件件都暖人肺腑。
我喜滋滋地命人将阿欢的礼物收好,自己收了那两篮波斯枣,但觉心中愉悦,连那枯燥的文牍也变得顺眼起来,略坐着处置一回,不知不觉已过午后,用了饭便见冯世良在门口探头探脑,那张老脸看着甚是惆怅,叫进来问话,他却又将方才派出去的两个小阉人召进来,才向我说:“回娘子的话,派去思恭坊的人看见驸马现住坊北三街最东处,同住着除了那朱老妪,还有她女儿朱妙儿。”
我一时没回过神,还道:“那你们请他回来了么?”话一出口,就见冯世良的面色变得极为古怪,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吞吞吐吐地道:“那朱妙儿…是驸马的外室。”
我的脸色也有些微妙起来,一时不知该做何反应,只喃喃道:“你们打听真切了?不是以讹传讹?”
冯世良看了那两个小的一眼,其中一个便在地上顿首道:“小人们也怕是看错了,所以特地在四处打听了一圈,那一条街上好几家妇人皆畜养乐伎,号为母女,其实都是娼家。某等也问过邻舍,说驸马在那已住了数月了,有时三日一至,有时五日一至,起初迟留不过一夜,后来也有留两三日的,最近十日却一直在朱家起居,驸马去时,随身往往只三两苍头,穿青、白衣,不欲人知,但因他人物俊俏,出手又大方,所以邻舍人都记得真切,不会认错,小人等也打听过那朱妙儿了,她假母是洛中左教坊造册的乐伎,因年老体衰,特免了番役,养有三女,朱妙儿居长,年可十五六,未得亲见,只听邻人说甚是白皙,唱得好肉声。”
这小儿办事倒甚周全,话也说得清楚,我拿眼去看冯世良,冯世良立刻便躬身上前,低声道:“老奴带人去,将那朱家一家拿了,送到洛阳县馆处分?”
此事虽出我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且我心中既有阿欢,对这事倒并不甚生气,略想了一回,对冯世良道:“派个人去那里和驸马说一声,就说家里有事,要他回来一趟,不要惊动四邻。”顿了顿,又道:“这是家里私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尤其不要让阿娘知道。”
冯世良意甚不平,我想起柳厚德特地提起郑博,便命他去叫柳厚德来,这位家令却好似正在等我,一召即至,入内时面色从容,不像个从七品下的家令,倒像是朝中八座一般,我见他这装腔作势的模样,隐隐地生出些头痛,不耐烦多说,直接道:“驸马纳外室之事,我已知晓,多劳柳君告知。不过你我主从之间,不必如此迂回,日后再有事,与我直说就好。”
柳厚德微笑着一礼,道:“某是公主家令,一切但从公主吩咐。”
他将“公主家令”四个字咬得极重,似唯恐我不知他的忠心,我如今倒也知道他的心思,不过是初次见面,想探探我的心智,倘若我是那不知世事任人欺瞒的人物,或是家中驸马聪敏强势,只怕他就不是这时的表现了,而今他肯将“公主家令”这四字说出来,想是已认了我这府主——却不知这份忠心能有几分,又能维持到几时?
时人势利,官场中尤其如此,这风气殊为可厌,然而我生来便已在帝王之家、名利之场,再是厌烦,也只能平复心绪,矜持地对他点头:“柳君通晓事理、深明礼义,实为辅佐良才。以后府中外务,还要多劳柳君。”
第201章 规矩
在我眼中,这柳厚德直如冯世良一般,都是佞幸投机之辈,其中差别,不过柳厚德更熟官府事,又久历州县,办事较冯世良更圆滑罢了。我一提起不想将此事闹大,冯世良便大惊小怪,仿佛是他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然而柳厚德却是十分了然地一笑,隐晦地说国朝二十年中只有我这一位公主,宫中都中,皆深受瞩目,郑博置外室之事,无论如何也是瞒不过去的,倒不如大大方方去洛阳县诉那朱家欺骗驸马、诈取钱财等等罪状,如此不但轻巧便将郑博摘出来,又可堵住悠悠众口。他以为我只是顾及面子,其实心中生气,还特地提了一句,朱家众人罪名虽不致死,但是官府行刑的门道颇多,只消他代我向洛阳县馆递一句话,将这朱妙儿、朱妪毙于杖下,实在轻而易举,若还不解恨,便阖家杖责流放,再交代沿途州县好生“照料”,不消几月,世上亦再不会有这样一家人。
我本就对这柳厚德观感不佳,听了这话,越觉他面目可憎,含含糊糊地将此事带过:“先叫他回来再说。”却又点他一句:“当务之急,一是圣人驾幸,一是第中规矩,此二事都要多劳你费心。”
柳厚德笑道:“某得公主之令,退下去时已初步想了几条,公主若不嫌弃,可先纡尊一观。”说着便已取出两份书札,冯世良自他手上取了,递进帘幕,呈与我看,一份是接驾等事,却是从前父亲幸宗室家的旧例找出来,写得甚细致,一份则是新拟的两章歌谣,一章二十四句,大略述说府中职司,分仓廪、刑赏、礼客、随从、婢女、男仆、庄丁、田地、门户等类,每类一至两句不等,一章则是十二句,是说公主家规,都是不得盗窃、不得无礼之类的大类,与从前我在宫中的规程相去不远,皆用俚俗语言写就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父亲从前便常驾幸宗亲、大臣之家,还曾带母亲去并州祖宅,见过武氏、杨氏的族人,我既为母亲独女,得此荣幸,本在料想之中,这柳厚德选为我的家令已有些时日,早早准备,写成一札,以备万一,只说明他事事上心,倒不是什么异事,难得他却能在半日间便将两章歌谣写好,文采单且不论,只说这老烂事务一项,便足以叫我另眼相待。
我心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沉思须臾,方道:“除去这些,还要设察纠之人,宅中若有言行不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仗势欺人者,必要及时纠察,回报于我,职事之人,亦要受其监察,此是一;二则家中主仓、主支应、主账册的,都要分开,设对号牌,凭牌支应、使差,一牌一物,一牌一事,都要分明;第三,家规的歌谣要更细些,赏罚奖惩也要写在里面,好叫他们知道后果,尤其不许四处多嘴长舌,不许议论别家是非,不许仗着我的权势欺负旁人,门上来拜访的务必客气接引、不许冷面以待,州中、县中、坊中若有事体,亦要好言问话,明白回禀于我,不许一字欺瞒。”
说前面时柳厚德已适当地露出些许诧异之色,待到听完,面容越发整肃,敛衽一拜,恭敬道:“公主处事明睿,某实叹服。”
我知他这话至多只有一半是真,睨他一眼,忽地笑道:“柳君这歌谣可与宋娘子、冯翁看过?”
冯世良听我忽然称他为“冯翁”,吓得瞥我一眼,被我瞪回去,赶忙低了头,束着手缩在一旁,帘外柳厚德一怔,道:“不曾。”
我将书札交在冯世良手上,对柳厚德露齿一笑,道:“早上我让你们公议,柳君却一人便将章程写出来了,虽是捷才,却难免有独断之嫌,还是将这书札给他们也看一看,众人都无异议,署名于上,再递上来罢。”母亲身边有团儿、高延福、婉儿等人争宠,因此凡有吩咐,众人皆尽心全力,费尽心思要在母亲面前出头,我既已独据一宅,亦可效仿此法,免得这些人欺我年轻不懂事,当初郑博修造离宫,属下管着不下万人,我们两个私下里讨论着,尚能支应,若此刻连这小小的公主府都管不好,岂不是丢人?
何况这府中人事,牵扯的不仅是我的财富名声,还有阿欢与我的私密事。
这会儿想到阿欢,我便又惆怅起来,不知她在宫中如何、守礼有没有哭闹?阿欢现如今富贵倒是不缺,也不怎么被人冷待,然而身份实在尴尬:论名分阿欢是母亲唯一的儿媳,李旦的阿嫂,辈分名位都在我们之上,母亲赐她例同亲王妃,因此站班排序也在我们之前,论实际却是不及我与武审思、武再思、武三思和武承嗣兄弟之妻远甚,甚而还未必比得过几个武氏表姊妹,且她又是废帝之妃,丈夫不过是个被流放的郡王,自己也不过是个“假亲王妃”,又无父族母族依凭,真正是名尊而实卑,这名分不但没给她带来任何好处,反累她被尊名所拘束,较之常人,更不得纵意自由。我与她之事,若在别家,被人发觉,至不过是当作个闲谈,在我和她,却难免有性命之累——而我们已走到这一步,除了携手共进之外,早已没有别的退路。
我此刻的面色一定有些阴鸷,因为冯世良早已将头压得极低,身子也几乎要全躬下去,柳厚德倒从容如初,在帘外静静等候,遇见我的目光,方郑重躬身,拱手道:“谨遵教令。”沉吟片刻,又向我道:“职司若定,便当委任人员。纠察之职既重,请委以公主身边可信重之人,最好是年资稍长,宫中亦有职分者。”
我看见冯世良身子一动,偷眼便想来窥看我的脸色,发现我盯着他看,忙又弯下去,两手交于膝上,比先更恭顺,我淡淡道:“纠察之职,全权委任宋佛佑宋娘子。财帛进出,内外各委一人,你们商议之后,再由我定夺——我逢单日酉时,若无他事,便在书房里,宅中所有人,无分上下,皆可在此时入内言事,任何人不许阻拦。若有事请而不便入内,可传房外铜匦,铜匦只有我可以开启。自即日起,我宅中一切人从,衣料食禄,皆以双倍供奉,桑蚕耕种,自辰至酉,早午晚三餐,皆自我出,仆从劳役,每四个时辰一换,毋得日夜劳苦,所有人每月休一,逢节庆轮班休息。”
柳厚德此刻方真真正正露出惊异之色,却不是佩服,而像是有些嫌我多事,我知他是怎么想的,一个公主,又不能开府建官,又不能干涉朝政,宅中上下管的至多也不过一二千人,纵是抢些土地、买卖些官爵,或是打死个把民人、侵占些水道碾硙,告到哪一个人面前,都不会是真值得追究的大错,明明一世安稳浮华可期,何至大动干戈、提防至此?
连冯世良也忍不住又偷眼将我一看,像是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唯有我自己知道,我想要的那一种安稳浮华,恐怕比许多人眼中的纷争动乱还要更艰难险恶,前路多舛,容不得半点差错。
我无声地叹了口气,捏起一颗阿欢赠我的波斯枣,扔进口中,漫不经心地道:“布令第中知晓,此是公主宅邸,府主是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显荣,则尔等生辉,我颓败,则尔等蒙尘,生是我,死是我,荣是我,辱是我。凡有背主之人,皆严惩不贷——我之第宅,唯我独尊。”
第202章 做主
柳厚德既探明我的底线,立刻又提了许多建议,有些建议还着实令我这穿越人士吃惊——公主府下庄田、仆役,或三五家,或六七家为一团,选识字之人为长,负责此数家之歌谣背诵,先诵完的有赏,逾期无法完成的罚租赋或俸料;这些歌谣不但要令人人知晓,还要在府中各处悬挂,凡事有不明时,对照一看即可;不但支取、账册和仓廪分开,每年还酌情派人审其实虚,核对数目品相,分门造册,同时十年之内的旧账都必须留着,以备查验;既是上工有数,月中有休,便在每团中造册,将各人姓名录为一表,核对每月当值数目,若有调换等事,也可备查;宅中、庄中分数处置铜漏,当值之前先到就近的铜漏处按手印,过时即撤,无手印者则算当日不到,下值亦如是…林林总总,总是令我知晓了他的精明强干,才向我辞别。
他走之后,我又敲打了一番冯世良,嘱咐他尽心办事、不可因为是宫官便擅逞威权,见他越耷拉了肩,有气无力地应诺几句,方道:“柳厚德几个都是官身,在我这里任上几年,说不定就要转到别处去,口中说是忠心于我,其实亦不过是客人之流,你与他们不一样,阿娘既将你指任给我,日后便是要服侍我一辈子的,我视你为内人,望你亦视我为主,不可学他们外面官署的习气,知道么?”
冯世良听我如此说,方又高兴起来,连表了几句忠心,受了我一些赏赐,笑眯眯地去了。我又将宋佛佑叫来,说明让她掌管纠察。
宋佛佑像是没想到我会如此重用她,抬眼将我一看,我知道她的心思,宽慰几句,末了道:“宋娘子一向方正忠直,又是我这里年资最长的,纠察这等重任,唯有你做,我才放心。”
宋佛佑低下头,不置可否。我怕她心存不满,忙道:“一应人手,皆由宋娘子自选,宅中除我与驸马之外,以宋娘子之令为先——驸马他在外宅,若有思虑不周到处,宋娘子亦可先行处置。”
宋佛佑这回才是真正吃了一惊,刚要开口,我握住她的手道:“娘子品行端方,我素所敬重,而今我孤身住在宫外,驸马既不亲近,仆众亦未归心,所可倚仗者,唯有娘子你了,望娘子万毋推辞。”这话倒不是全无真心。我身份虽高,却吃亏在是个女儿,素日又不大与亲戚们来往,从前又无经营,出宫以后,不但消息闭塞,而且威严未立,倘若不选个老成端方的人坐镇,宅中真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刚才一番说话,虽能临时震慑下人,可若是无人执行监管,反倒向下人露了怯,以为我只会空口说大话,其实昏聩糊涂,根本不通世务——其实认真说起来,我的确可算是“昏聩不通世务”,不过我既身为公主,许多事虽然自己一窍不通,却总能找到精通的人替我去做的。
信重宋佛佑还有一桩好处,她是母亲亲自选派的人,地位虽不及阿青、婉儿、团儿,却也深得母亲信任,我主动将自己的宅邸交与她管,便是间接地向母亲表明自己之无私无藏,母亲见有了她在,多半便不会再留意我宅中仙仙、小浪之流,这些人也便无从进言,从而泄露我的私事了。宋佛佑性情既沉静、为人又方正古板,不但不会像那些小女娘们般不知分寸、口里藏不住话,知道有人多嘴多舌,只怕还要严厉处罚。用了宋佛佑,虽是日后动静不那么自由,却也比我在这里日日提心吊胆、千防万防地防着那些家贼来得好。
从前我最厌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如今这些心思却全是自己日夜琢磨,一点一点想出来的。倒不是说不肯麻烦阿欢,只是有时想想,我一遇见事情,不是六神无主地去问阿欢,就是慌里慌张地和崔明德讨主意,不但令她们徒增烦忧,于我自己也丝毫无益,倘或日后她们一时不在身边,或是有些她们解决不了的事,我又没经过这些历练,不懂里面的门道,到时一点主意没有,可要怎么办?何况我丢在崔明德手上的把柄实在已是够多,她又显然不想与我上同一条船,重要的事情,到底还只能靠我自己。
我对着宋佛佑装出了楚楚可怜的神色,仿若当年刘皇叔顾茅庐求孔明一般,宋佛佑却没有孔明要等三顾,迟疑少顷便道:“既是公主看重,妾自不敢推辞。”
我立刻便命左右将这任命传出去,务必使内外皆知。宋佛佑又蹙了眉,似乎想说什么,到底没说,只对我一礼,退出去寻冯世良说话去了。
等宋佛佑走了,门口才小心地来报,说郑博回来了。我怔了怔,向外一看,发现天已全黑,正堂置起了两排灯树,这些灯树多则三五十烛,少则六七烛,非铜即金,泰半是我在宫中用旧之物,小半是出嫁和迁居时新添进来的好东西。
最大的一株灯树高约三大尺,上面枝桠连绵,少说也有二十支蜡烛,凡是灯树,多半都用小烛,这一株上却全是婴儿手臂粗细的莲花烛,单这一棵树,便照得殿中光如白昼——这一棵却是出嫁时母亲选在嫁妆里的,我的嫁妆单只田地和脂粉钱便已远超诸位姑母和姑祖母,父亲和母亲却又从藏库中选了许多绝贵重的东西塞在里面,怕百官进谏,账册上记作铜鎏金,其实全是纯金打造,上下皆雕龙刻凤、每一枝上的图案都决不相同,据说当初光是锻造,便费了黄金数十镒,连李旦宫中都没有这么奢侈的东西。
报信的是个眼熟的小苍头,十六七岁的模样,面容阴柔、唇上无须,我想了一回方想起他便是冯世良派去打探动静的两人之一,对答甚是得体,人也颇有些机灵,这会儿郑博已不知在门外等了多久了,他来报信时却依旧是不紧不慢,伏在我身前时也极恭顺,一些儿焦急打探的意思都没有。
我将这一株大灯树看了又看,余光瞥见郑博的影子在门外彷徨徘徊,却并不想马上叫他进来。随手拿起一把赏玩的小金剪刀,想试着挑一挑烛火,刀尖才碰到火头,便见那大蜡烛上灯花一闪,忙将手缩回来,郑博一个箭步自门外冲进来,又心虚又关切地唤“太平”,那小苍头一步自地上起来,拦在他与我之间,细声细气地道:“公主有事,请驸马少待。”
郑博瞪着他,怒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在主母堂中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