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婚配问题
“武松要上山了!”
在镜像空间中看到武松和武大郎被迫逃离清河县,朱武很快预料到,武松很快会上梁山。
有心亲自将武松迎上山,朱武急忙将梁山泊的头领召集起来,尽快把士卒回乡的事情解决。
此时,吴用和公孙胜已经把想要回乡的士卒情况调查清楚。看到士卒回乡的理由中大多有成亲这一条,朱武苦笑一声,明白这件事的根源在自己:
“若非我和扈三娘成亲,山寨里想成亲的也不会这么多。”
“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何有那么多的江湖人推崇不近女色!”
只关注在江湖中的名声,没考虑下面士卒的看法,朱武在娶扈三娘为妻的事情上,到底出了纰漏。
如今仔细想想,江湖中对不近女色的推崇,分明是没有条件,不得不以身作则,一起同甘共苦。
不过,梁山泊作为一个向政权蜕变的势力,和普通的江湖势力还是有区别的。想到王伦、吴用、林冲等人都极力赞成自己成亲,自己在娶了扈三娘后完全掌握了独龙冈这块根据地,朱武对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后悔。如今需要做的,不过是解决好后患,尽量将这件事的影响,导向好的方面:
“山寨一时半会儿没有战事,士卒成家立业,不会影响战力。”
“反而是他们把家眷接来后,对梁山泊一定更忠心!”
“所以成亲的级别,要限制在三级军士。”
按照这次的授田方案,三级军士会授予三十亩耕地。即使这些地是新开垦的,也足够一户五口之家过上不错的日子。
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稳定的产业。家眷在梁山泊体系内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
更低级的军士,朱武只能让他们等两年,在成为三级军士后,再考虑成亲问题。
向吴用、公孙胜等人说了这个想法,众人都对此很赞同,公孙胜道:
“依照贫道来看,回乡士卒的级别,最低就定在三级军士。”
“这些人能够在梁山泊脱颖而出,说明是有能力的。这样的人回乡出纰漏的可能小,不会被官府轻易发现捉起来。”
“而且因为能分享三成缴获,他们得到的钱财都不少。家乡的人看见后,会有更多的人来投奔。”
从各种方面说明将回乡级别定在三级军士的好处,吴用、李应等人都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把回乡级别定在三级军士以上,是个不错的主意。
山上的头领都赞成,这件事就作为正式决议通过了。梁山泊有资格返乡的群体,一下子限定在七百人。
这些人当然不能一下子都返乡,也不是谁都有家乡可回。见到申请回乡的大多是周围几个县的人,朱武道:
“这些人家乡离得近,梁山泊有能力照应。让他们几人一组,分成批次回去。”
“每个县都由一位头领负责,要保证回乡的士卒不能被抓一个,也不能有一个溜走。”
“只要有家眷的,尽量把他们家眷接过来,免得以后探亲,还要偷偷摸摸。”
分派这件任务,杨志、石秀、栾廷玉、李俊、阮小二等闲得发慌的头领,纷纷主动请缨。朱武按他们熟悉的区域,优先让水军和马军的头领负责,以便在遇到事情时,能够快速出击。
同时,朱武还任命吴用为这次回乡探亲之事的负责人。一切突发事件,都由他来处理。
吴用等人应下,又问其他人的回乡申请如何处理,朱武看着剩余的几十人的名单,道:
“郓州、济州之外的,现在一律不批准。”
“梁山泊照应不到那些地方,让他们冒然回乡,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
“除非有特殊情况,派专人护送他们。”
说出自己的决定,朱武又觉得这样对其它地方的士卒不公平,又向众人说道:
“当然了,这些人成亲的想法,我们也不能完全阻止。”
“我和三娘再回一次独龙冈,把他们带到扈家庄、祝家庄、李家庄看一看。三个庄子四五千户人家,总有一些适龄女子未婚。”
“还有那些想往家里送钱的,就由朱贵兄弟负责,看看能不能组建个商队,专门帮梁山泊的兄弟送钱送信。”
突然接到了这个任务,朱贵急忙应下来。他在江湖上的名望不高,认识的江湖人也不多,所以在上次招揽十四人大出风头之后,他这个外联处处长陡然沉寂数月。
眼看戴宗上山后外出跑腿的事情大多都归了他,朱贵心里面着实有些焦急。所以在接到朱武的这个命令后,朱贵忙不迭的答应,决定将外联处的产业,从酒店扩展到商队。
将这些整理成正式文件下发后,朱武和杨春又召集教导员培训,让他们向士卒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做的用意。
教导员的级别都在四级以上,对这个决议当然能接受。大部分士卒在经过他们的教育后,也接受了山寨决议。即使有一些怀着不满的,也只想让梁山泊尽快壮大,自己提升为三级军士。
至此,梁山泊因为朱武成亲和分地引发的士卒回乡风波,终于平静下来。吴用又安排回乡的批次,从梁山泊控制最严密的寿张县开始,一点点总结经验。
见他办的稳妥,朱武很是放心。和扈三娘一起带着无法回乡的三级以上军士,去独龙冈寻找适龄女子成亲。
听到朱武的来意,王伦顿时大喜,向朱武道:
“主公让梁山泊士卒和独龙冈女子成婚,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如此一来,我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分配给梁山泊士卒时,独龙冈的人就不会激烈反对了。”
“一些嫁不出去的女子,同样能有个好归宿。”
朱武先是点头,继而又有些皱眉,问王伦道:
“嫁不出去?是有什么问题吗?”
“独龙冈这样的人有多少?为何嫁不出去?”
王伦急忙解释,向朱武道:
“独龙冈这样的女子约有一百多,她们嫁不出去的原因,并不是自身有问题。”
“大多是因为家里面凑不出嫁妆,不得不留家里。”
“说起来,主公上次规定十六岁女子出嫁才能上户口,已经让一些贫苦人家的老姑娘嫁出去了。”
“若不然独龙冈嫁不出去的女子,会比现在更多。”
听到王伦的解释,朱武才注意到大宋的女子嫁妆普遍比男子彩礼更多,许多贫苦人家因为出不起嫁妆,不得不把女儿留在家里。
独龙冈作为山区本就有些贫困,出得起嫁妆的就更少了,难怪有那么多女子,一直在家里无法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