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三田合一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马钰摇了摇头,说道:“我也只是无意间达到了入神坐照之境,所以才悟出此功,却今并未真正达到阳神之境。否则的话,这时可能已经不在尘世了。如今我身体虽然看似康健,最多也不过一月之命。”他说到自己寿命,仿佛是在说不想干的事情一般,丝毫没有避讳之意。所谓坦然面对生死,大概就是如此吧!。
方志兴见此,心中极为钦佩,又是有些伤感。马钰见他如此,反而劝慰道:“我如今得悟道学真谛,即将成仙而去。你不必感伤,还要努力修行才是!”他这丹阳功虽然是丹道功法,但其中也结合了他对武学的感悟,能够结合到武功之中。方志兴武功精深,说不定也能在以后修成,因此马钰如此说道。
“师伯是要在近日出阳神吗?”方志兴闻言惊道。马钰如今肉身将逝,出阳神后可就再也回不来了,那时无论成与不成,旁人也都不知。如此一来,可是与坐化无异。
想到此处,方志兴下意识便要阻止,不过想想马钰如今不过一月之命,口中的话也就说不出来了。思及马钰这些年的教诲、爱护,心中感怀不已。
说完武功,马钰又讲起了其它方面。他跟随王重阳最久,所学也是最多,除了道学、武功、丹道外,还对医术等方面也极为精通,尤精于针灸一道。如今向方志兴所传,便是他针灸方法的总结,名为天星十二神针。这套针法注重通过十二正经治病,和全真教中另一套注重奇经八脉的灵龟八法互为补充,可以说是极为玄妙。方志兴一一记下,留待以后参悟。
这针法颇为繁复,方志兴纵然医术精深。却也不是片刻能够学会。待他听完这套针法,马钰神情已经有些疲惫。见此,方志兴便先行告退。留待参悟后来日再问。他今日得传这么多功法,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了。
次日。郝大通便邀请和丘处机等人齐聚马钰之处,商议方志兴所提撤离终南山之事。如今马钰尚在,此事当然要由他拍板才行。而马钰虽然即将坐化,但事关道统传承,却也不得不关心一二。他如今神智清明,虽然心中并不赞同全真教撤出终南山,却也觉得方志兴所虑却不无道理。因此和刘处玄、丘处机等五子商议之后,便决定在终南山留下一些弟子和护教之人。各支脉则依照地域散居四方。这些支脉虽然可分设首座或掌门,却仍要听从全真教总掌教之命,以此扩大全真教的影响,并避免造成分裂。
方志兴对教中事务本来便不太热衷,昨日被马钰点醒之后,对世俗之事更是淡了几分。如今听到马钰所言,立时点头表示赞同。若按马钰此策,终南山上留守的人实力也并不弱,即使参与武林中事,也能保持天下第一大教的声势。而若是蒙古人前来。撤离却更方便,终南山地域广阔,蒙古人也无法一一围剿。如此一来。方志兴自然也不需要时时担心了,他以后居于南方,来回往返可是颇为不便。
几人议定之后,便要安排弟子抄录经书,以作防备。这时方志兴说道:“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各位师长解惑!”他这段时间武功精进,并得到了许多功法,自己也有收获,不明之处确是更多。如今眼看六子俱在,便向他们问了出来。以求解答心中所惑。这几人都是当世宗师,定然能对他有所助益。
六子对这个师侄颇为看重。听到方志兴此言,顿时止住脚步,听他有何疑难。他们知道方志兴虽然年岁尚轻,道学功夫却并不差了自己几人多少,武功上更是远远胜过。对于他也感到疑惑的地方,当然颇为好奇。
方志兴向几人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弟子前段时间曾从川边五丑处得到一部分龙象般若功,这功夫是密教金刚宗护教神功,颇有玄妙之处。弟子从其中七轮合一之法悟出三田合一之法,还请各位师长指正!”他见识到金轮法王的深厚功力后,自然对此有些艳羡。方志兴如今虽然丹田、膻中都有真气存在,多数时候却是各自运用,并无法整合为一,这样当然无法完全发挥出膻中气海的优势。因此他这段时间苦思冥想,从龙象般若功的七轮合一之法中悟出了一门三田合一之法,以此将自身真气整合一体,弥补功力方面的短板。如今眼看众位师长在此,便一并说了出来,想要请他们指点。
三田合一,自然指的是上、中、下三个丹田合一。方志兴如今下丹田、中丹田已开,唯有上丹田,却还没有开辟。三个丹田之中“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是以这开辟上丹田,便涉及到了“神”的功夫。方志兴如今初步达到大周天境界,虽然还未将体内真气完全转化为先天真气,却也摸到了练气化神的边缘,自然有资格开辟上丹田。不过他上一世便是因此而亡,如今自然慎之又慎,免得出了差错。
六子听到他有如此整合真气的妙法,也是颇为赞叹。各自结合自己的武学和丹道体会,为方志兴的这门方法补充一番。马钰叹道:”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你若能将三田合一,精气神自然也就相合,转化先天真气的速度也就快了。看来你不日便能转修先天功,正式踏上重阳先师的道路了!”能在即将坐化之时看到全真后辈中有人能继承先师所学,马钰自然颇为欣慰,对方志兴也更加赞许。而且方志兴这三田合一功若是能够圆满,也能快速达到先天功的三宝境界,就是比之王重阳当年,说不定也能胜过一二。如此一来,全真教当真是彻底无忧了!想到此处,马钰心中也更是放心。
其余五子自然知道马钰心中所想。心中也是欣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先师武学能够在全真教传承下去,他们当然极为高兴。郝大通知道方志兴在众人面前自然不会只问这一点,向他说道:“志兴。你还有什么疑惑,一起问出来吧!”虽然方志兴是他的弟子。他却也并不忌讳方志兴请教他人,是以主动说道。
方志兴闻言施了一礼,说道:“弟子昨日承蒙掌教师伯传授丹阳功,其中谈到‘以腹为炉,以头为鼎,练气化神’,此处藏神之所,应该便是上丹田泥丸宫吧?”
丹阳功是马钰所创。他自然熟知这个,听到方志兴所问,解释道:“上丹田位于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上黄庭宫”等,正是藏神之府了。吾等修练阴神,也皆在此。”他的丹阳功中有具体的开辟泥丸宫和修练阴神之法,如今便向方志兴又解说了一番。
方志兴听了这番解说,心中暗暗点头,又问:“泥丸宫在人体头部,那玄关一窍又是在哪呢?是否便是这泥丸宫中?”他上一世身亡虽然是因为真气不受控制化而为神。却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无意间进入了一处隐蔽窍穴,并因此扰乱了心神。方志兴一直猜测那是玄关一窍。如今便向马钰等人问了出来。
“玄关一窍之说玄之又玄,先师曾言‘乾宫乃虚无一窍是也’,这乾宫说的是乾顶之宫,那也就是泥丸宫了,因此这玄关一窍便是在上丹田。我如今所开也是此处,作为将来的结丹之所!”马钰闻言回道。
方志兴熟读全真教各种典籍,自然看过这种说法,只是他这一世突破小周天时,曾经感应过泥丸宫。却并未发现玄关一窍,对此也是颇为疑惑。听到马钰所言。立时问了出来。
“我当时也没有感应到玄关一窍,只是重阳先师秘传而打开此窍的方法。是以才能顺利开辟!”说着马钰也有些疑惑,如今他虽然开辟泥丸宫,并按照王重阳所授方法打开玄关一窍,但感受却和王重阳所传不尽相同,因此也有些怀疑。他也不避讳这点,和众人一一说了出来。
其余五子闻言,也是纷纷说出了自己开辟玄关一窍的感受,有的和王重阳所授相同,有的却和马钰感受差不多。谈及这里,几人也是极为疑惑。
五子之中,丘处机对玄关一窍另有见解,说道:“玄关不在头部,而是在脐里一寸二分,也就是下丹田所在,这才是玄关一窍的真正所在!”他对丹道也极为精通,如今也已打开玄关一窍,弟子尹志平更是随他专修于此。如今听到其他人都已说出,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不过丘处机这话,众人却都并不赞同。他们都精通武功,并在下丹田修练真气,若是玄关一窍在下丹田附近,这么多年又如何会感应不到呢?听到丘处机这么说,纷纷摇头表示不应,对此并不认可。
方志兴虽然不太相信,却仍恭敬问道:“敢问丘师伯是如何开的玄关一窍呢?”
丘处机道:“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说着又讲述了一番打开玄关一窍的方法,让众人尝试一番。他这处玄关虽然不是如重阳祖师那样在上丹田开辟,但各种感受却极为相像,正因如此,他才敢于反驳先师所传。
众人依法感受一番,虽然未能感受到玄关一窍,不过却也感觉依照这种方法能够开辟出一个窍穴,顿时疑惑不已。如今王重阳和丘处机所说的两种方法都能开辟玄关一窍,到底哪个才是呢?玄关一窍,顾名思义是一个窍穴,总不能有两个吧?一时之间,双方争论起来。
这玄关一窍是方志兴提出,他对此自然也有见解。此时听到六子也无法得出结论,便又提起了自己看过的另一个说法,向众人提了出来。方志兴上一世在华山多读道藏,曾经看过一本张紫阳所做的《真诠》,其中也有提及玄关一窍之处,言说“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意为玄关一窍位置不定,凭气机的自然生发自己感觉。倒是和他上一世打开玄关一窍的体验颇为契合,也和丘处机的感受极为相像。方志兴想到此处,便将这一说提了出来,向众人言说探讨。
紫阳真人张伯端是南方丹道大家,六子虽然身处北方,却也听闻过此人名声,听到他对玄关一窍有这种说法,也是颇为重视。不过这说法虽然能够解释玄关一窍分处位置不同的情况,但六子中马钰等人都是依照王重阳所授方法在上丹田开辟了玄关一窍,那又如何解说呢?
“看来这玄关一窍应该分为两种了。一种是活玄关,随气机生发而定,像丘师弟那样,无中生有,玄关自开;另一种则是死玄关,可以在上中下三丹田以秘法强行开之。活玄关有时和死玄关位置相同,有时却又不同。想必还有人在其它地方开辟玄关一窍,并有从中丹田开辟玄关的方法。”马钰听了许久,总结道。他曾进入过入神坐照之境,内视之下对人体了结颇深,自然对此也有感悟。
虽然马钰这种说法不见得完全正确,却的确能够解释双方争论。众人闻言,也只得表示赞同,算是暂时接受了这个说法。当今天下各家各派内丹方法并不完善,而且都是秘而不传,六子虽然曾得王重阳传授秘法,却也仍需不断摸索,完善一身所学。(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