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胜负关键
“郭淮生是魏国的人,死是魏国的鬼!”
郭淮立场坚定,纵然刘昉给予高官厚禄,仍然不为所动。对于他而言,宁可身死,也不愿归降蜀国。对于刘昉的才能,郭淮亲眼所见,心里十分震撼,对魏国的未来满是担忧。
“你走吧!”
刘昉虽有收服郭淮己用的打算,奈何郭淮宁死不降。郭淮高风亮节的气质深得刘昉赞赏,不仅没有被处斩,还将郭淮放了。
“陛下,这……”
众人皆惊,纷纷劝阻刘昉放任郭淮回去。即便不杀他,也可将他囚禁,免得郭淮成为魏国助力。
刘昉什么话都没说,径直离开。赵云等人无可奈何的摇头苦笑,又命人将郭淮带离此地,紧随刘昉而去。此时,郭淮还是懵的,他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结果。自己未被刘昉处斩不说,还将他放了,这话要是说出去谁都不相信。
郭淮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来的,一路上脑海中想了很多,他以为是刘昉的计谋,结果并没有追兵。当他回到大营,将士立即将消息传报给司马懿,司马懿又惊又喜,急忙赶来。
“伯济!”
“大将军!”
司马懿开门见山地问道:“伯济迟迟未归,仲达派将士前往查探,得知伯济被蜀军俘虏,又如何回来的?”
郭淮单膝跪地,道:“大将军,伯济无能,五丈原已失。”
司马懿叹息的摇摇头,又将郭淮扶起来,在他孤身一人回来时,司马懿便猜到结果对己方不利。虽然猜到了结果,可他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些无奈。只不过司马懿倒是好奇,五丈原的利弊就连自己都差点忽略,要不是郭淮提及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料敌先机,率先一步占领五丈原。
“末将率领大军前往五丈原时,蜀军早已埋伏好,待我抵达后,蜀军直接从四周杀出,为首将领乃是赵子龙。我军连夜赶路,蜀军以逸待劳,两相比较下,我军难以获胜,本想撤退,可蜀军拦住去路,无奈只好与蜀军生死相搏,最后还是被俘。”
郭淮将事情经过说出,司马懿皱着眉头,“赵子龙勇猛无敌,我早有耳闻。今将军败于他手,着实情有可原。纵然赵子龙勇猛,也不可能认清五丈原的重要性,到底是谁?”
“蜀国皇帝刘无忌!”
司马懿大惊道:“什么?刘无忌亲征?”
郭淮点点头,将刘昉招降自己的事情说出,沉声道:“大将军,刘无忌此人不易对付。”
“伯济你见过了?”司马懿问道,“如此你以为刘无忌如何?”
“世人皆知其传闻事迹,然则传闻不如见面,甚至可以说过之而无不及。”郭淮评价刘昉道,“诸葛孔明、庞统等知名谋士皆在其旁,又因其登基称帝,故而忽略刘无忌的可怕。若是真才实学,孔明、庞统等皆在其后;若论武学不弱于+赵子龙、赵飞虎等名将。”
“此次占得先机夺取五丈原之际被刘无忌识破,更是出奇兵埋伏在五丈原,令我大败而归。若非刘无忌放我离去,怕是我军完全全军覆没,无一人归来。这一切全都在他的算计之内,这次蜀军北伐我大魏,绝不可能一无所获而走。”
司马懿苦笑连连,叹道:“诸葛孔明虽然厉害,终究是凡人也!若是真与他对敌,我怡然不惧,孰胜孰败皆看天意。刘无忌此人我看不透,与他对敌哪怕是我都无法看透其中。”
郭淮大惊失色,司马懿如此说,怕是五丈原之战决定大魏的未来。
“蜀国在刘无忌的治理下,日益兵强马壮,我大魏则反之。”司马懿接着说道,“蜀国出兵攻打我大魏之际,刘无忌便提前解决后方威胁,全心全意对付我大魏。现如今亲自领兵作战,可见他是要灭了我大魏方才罢休。”
“那该如何是好?”郭淮忧心忡忡的望着司马懿,司马懿摇头不语。
“陛下,为何放走郭伯济?”赵云对此事很是不理解,好不容易取得胜利,又将魏军全部歼灭,却放走主帅,结果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刘昉笑了笑,道:“一个郭淮不足以改变大局,天下大势已定。此次北伐曹魏,我蜀国势在必行。即便放他离去,司马懿知晓又如何,仍然改变不了局面。现如今五丈原被我夺去,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断了,司马懿失去最大的依仗。”
“司马懿知晓我军夺走北原,那么五丈原尽在我蜀军手中,他必定不会如此这般按兵不动,必有动作。”
刘昉接着说道:“纵有动作又如何,司马懿现在翻不了任何风浪。如果我猜的不错,司马懿此时正焦头烂额苦思冥想对策。无论司马懿作出什么的对策,仍然阻挡不了我蜀国大军。”
“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与吴军对峙,暂时无暇顾及渭水此地。可以说司马懿除了固守城池,坚决不出外,再无任何办法。现在长安前往陇西的道路被截断,就像是一道利刃插入他们的咽喉,坐立不安。”
“至于吴军与曹军在合肥新城战果才能决定此战结果,也就是说曹魏是生是死全都在曹叡一念之间。传令大军立即前来五丈原驻扎,另外派人前往陇西收服各地,征集粮食以备急用,这场仗的时间会有点长,咱们慢慢的等就好。”
果然不出刘昉所料,司马懿当真下令大军坚守不出,无论是谁前去叫阵,司马懿始终避而不战。刘昉根本就没想过与司马懿决战,要不然也不会征集粮食,他要的是时机,一个改变整个天下局势的时机。
曹魏与蜀军在五丈原相持一百天有余,司马懿不敢出兵与蜀军对战。此时蜀军有刘昉坐镇,士气大涨,相比较之下己方士气不足,更别说相持一百多天的魏军士气更是跌落谷底,甚至军中有流言传出,说是司马懿惧怕蜀军,不敢交战。
司马懿深知军心不稳的利弊,他没有立即出兵与蜀军交锋,反其道而行之,立即上表奏请曹叡,准许自己带兵出战。实际上司马懿如此做,无非是想稳住军心。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曹叡封司马懿为大将军、大司马等职位,兵权已经在他手中。出兵与否,司马懿一人决定。现在司马懿如此做,就是告诉将士们,自己不是不想出兵与蜀军交战,而是没有得到陛下准许,擅自出兵便是死罪,这才止住流言,稍稍稳住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