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02章 魏国新政下

      次日天方亮,高义欢早早的起床,在赵娟的服侍下,洗漱完毕,又吃了点东西,便前往议政堂,准备参与内阁议事。
    从四川回来后,高义欢就没离开过西安,经过一个冬天的耕耘,王妃有了身孕后,他便都在赵娟这边过夜。
    高义欢来到议政堂时,前来参加议事的内阁学士,还有六部侍郎,给事中,以及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都已经到了。
    在高义欢看来,今后他肯定会对魏国的行政制度进行改革,今日来的官员,都是高义欢觉得,以后可能会涉及到改革中的官员,还有衙门。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是西魏国的三法司,掌握司法,内阁处理西魏国的大小事务,与六部一起,是具体做事的行政机构,有行政的权利,六科给事中,品级最低,曾经一度拥有封还圣旨的权利。
    不过这些官员和衙门再厉害,也没高义欢厉害,他是集三权于一身,乾坤独断。
    高义欢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制度进行改革,不过显然不是现在,争天下必须要集权,才能干成大事。
    况且,他也不想自己找不自在,而是准备等一统天下之后,来给儿子挖坑。
    不过虽然现在不改,但是不妨碍他,将这些官员叫过来,进行磨炼。
    另外西魏国继承明制,可是却少了司礼监,高义欢在西安时,可以自行批阅奏折,但是在外出征时,权力就只能交给内阁,这便容易造成相权过大的问题,使得内阁失去制衡,并非长久之计,应此高义欢正盘算着,怎么将自己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
    此时堂内聚集了三四十人,众多官员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在堂内窃窃私语,谈论魏国新政的事宜。
    忽然有侍卫高喊:“大王驾到!”
    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便见高义欢在几名带刀侍卫的簇拥下走进大堂,众人纷纷起身,欢迎魏王入殿。
    高义欢笑着摆了摆手,请众人落坐,议事堂的布局,有点奇怪,分成八块,分别是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每块区域前面摆着一张大椅,分别坐着各部主官,后面则是各部的官员,不过他们在议事时只能听,不能发言,除非高义欢许可,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西魏的内阁大学士,都领着各部尚书或者侍郎的职衔,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主官,则不能出任内阁学士,监督体系与行政体系分开。
    议政堂议事的时间,往往很长,多半时候都是一整天,有的时候甚至会连议几天,直到得出满意的方案。
    这时侍卫进来,上了茶水和糕点,高义欢挥手让闲杂人等退下,便轻咳一声,大堂里顿时安静,高义欢遂即笑道:“今天是商议内阁提出的新政,大家也都有了准备,那李学士就开始吧!”
    李岩是西魏国的首辅,兼着吏部尚书,他站起身来,向高义欢行礼,微微笑道:“大王,各位同僚,我今日代表内阁,来阐述内阁今岁制定的一些策略。大王和诸位同僚,要是有什么疑问,稍后可以对内阁进行询问。”
    高义欢笑着点了点头,抬手道:“开始吧!”
    李岩微微躬身,遂即开口道:“这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关中和四川,增强大魏的国力。内阁共计商议出五法三策。第一法,是官贷法,关中和四川遭受战争破坏,百姓贫苦,无力靠自身能力,迅速恢复生产。内阁建议,由藩府向百姓借给农具、种子和口粮,取一分利,百姓来年进行偿还。”
    高义欢微微颔首,一分的利息很低,既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迅速投入生产,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藩府的收入。
    这时李岩继续说道:“第二法五等民法,按着百姓的田产和交税额度,将百姓分为五等户别,交税多的大户,可以参与州县议事。第三法是水利法,藩府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和田产多少,来出资兴建水利,若是还有缺额,则可向藩府借贷,同样是一分利,用来年或者是今后数年的收成来还!”
    高义欢点点头,这两条策略,可以看做是一起的,而且这个五等民法,以后还可以继续演变。
    关中和四川现在都有大片的荒地,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同样会增加藩府的税收。
    “第四法是,钞税法。天下的银根,掌握在江南士绅的手中,他们能够控制白银的流通,若是百姓在需要白银交税时,他们紧缩白银的供应,就会造成银贵铜贱,从而盘剥百姓。推行钞税法,百姓可以用固定比例的铜钱,去换钞交税,从而减少被商贾盘剥。”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可是白银的价格,却容易被商人操纵,明朝在三饷下崩溃,与银价格的波动有很大的关系。平时一千文兑换一两银子,交税的时候,商人能将银价炒到一千五百文兑换一两银子,盘剥比官府还厉害些。
    推行钞法,是高义欢一贯的主张,之前就已经提过,这次是正式由藩府下令推行。
    “第五法是取士之法,藩府将改革科举,整顿国子监,轻八股,重策论、格物,另外进士需要先入国子监,由老臣教授处理政务的经验,分科目学习,律令、农桑、算术、天工,才能授予实官!”
    这样一来,儒家学说成为踏上仕途的敲门砖,但是要治理地方,还是需要对各种事务进行了解。
    李岩继续道:“三策,第一策是官员考核策,为了防止官员不作为,或者为了政绩过度作为,比如强迫不需要借贷的百姓,进行官贷,或者不根据实际情况,过度新建水利。官员的考核,将从州县人口,耕地面积,州县赋税、五等户占比等方面来进行考核。”
    “第二策是鼓励生育策,天下年年征战,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被抛荒,我魏国之民不过二千三百一十三万,臣以为当奖励生育,增加人口,来增强国力。最后一策是,府兵策,将原来的屯丁和民团进行规范,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府兵,官府给予补贴和赋税减免,各府设立折冲府,置一校尉,农闲时集中接受训练。这样能加强藩府对乡间的统治,维护治安;建立军事储备,节省大量的训练费用和时间。”
    高义欢点了点,他对这四法三策,并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他一人的想法肯定不够全面,于是笑道:“李学士已经将内阁的新政说完,现在咱们一条条的商议,诸位有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言。”
    坐在几位主官后的官员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陆续有人站了起来,提出异议或者补充一些策略。
    ······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