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0006章、假仁假义

      ?“明天是十五,城里的贾府会赈济,大家记得早起,咱一起去领窝窝头!”何阿公坐在庙门的槛上,望着天空,提醒坐在庙前草堆里的众人。一条通体油亮的拐杖立在门框上,几处地方没了黑漆,如雪般白。
    “好嘞!”
    太阳渐渐西沉,如铜镜般大小,继续向整个世界散发余热。围坐在一起的众人,侃天谈地,也是极舒服的。
    夏小刀竟然有点想家了,坐到了草垛的最高处,望着暮色暗淡,残阳如血的景致,仔细算算,自己来到均州城里快半个月了……
    最后一丝残阳打在地上,与暗淡灰色的大地融为一体,金光璀璨,吞天沃日。
    西北处一片金黄,夕阳余晖落在城隍庙的屋顶上,泛着光晕,如梦如幻。何阿公通体金黄,宛如一座降临人间的金色罗汉,慈眉善目,悲悯的望着世间万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殷红的晚霞浸染了西方的天空,茫茫大地渐渐沉浸在沉沉的夜色之中。
    “小刀兄弟,天凉了,进庙吧。”王老四收了眺望远处的眼神,看了看夏小刀。朦胧夜色里的麻子脸,竟也有了几许诗意。
    夏小刀应了一声,继续坐着。也许是因为夜色初临,天气渐凉,夏小刀弓着腰,蜷缩着。
    看得出夏小刀心事重重,王老四揣测着夏小刀的心思,长叹了一口气,小心的向夏小刀求证,“想家了?”
    “嗯”,夏小刀点了点头,不敢向王老四看,害怕对方看到自己渐渐湿润的眼眶。
    王老四何尝没有品尝过思乡的滋味。作为村里唯一的一个秀才,王老四在全村人眼里,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六岁丧母,二十五岁那年,父亲被地主老财压榨致死,王老四就举目无亲,无牵无挂了。王老四本想给自己的父亲讨个公道,可又无权无势,得罪了仇人,只能背井离乡。
    想到这里,王老四吸了一口冷气,突然鼻子一酸。他反倒希望自己能像夏小刀一样,至少有一个家可以思念,却又拒绝承受思念的滋味。
    “回家吧,去看看。”王老四轻抚夏小刀的后背,安慰道。
    “嗯。”
    夏小刀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唐朝,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到现代社会。夏小刀终于明白,原来唐朝和现代社会,只隔了一味思念。
    “小刀,你老家在哪里?”
    “厦门。”看到王老四满脸疑惑,夏小刀强调,道:“大厦将倾的厦,门庭若市的门。”
    “哦。”王老四从没听过‘厦门’这个地方,一想到夏小刀这么聪明,他料想厦门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有机会了,去你们那边!”
    “好!”夏小刀笑了笑,又好奇的问王老四,“老哥,你老家哪儿的?”
    “安州。”
    王老四再次回忆起往事,哽咽起来,“以前有个家,现在没家了。我六岁那年,母亲病死。后来父亲因少交地主家的租子,被地主家的家丁活活打死。我到县衙告状,却被地主反咬一口。得罪了地主,被人追杀,我就逃到了均州……”
    夏小刀没想到王老四的身世如此悲苦,对比之下,自己父母尚存,王老四已茕茕孑立。
    “这儿不就是咱们的家吗?”夏小刀宽慰道,“咱哥俩就是亲兄弟!”
    王老四偷偷抹去眼角的浊泪,揉了揉红润的泪眼,伸出右手紧紧捏住夏小刀递过来的手,感动的说道:“好兄弟!”
    夜渐渐深了,坐在高处的两个人,还没有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一轮弯月升起,整个世界愈发朦胧清秀。
    均州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夏小刀轻声唱了起来,忧郁悲伤的歌声,低回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流进王老四的心里,“风吹银铃动,惊扰少年梦。山河已被血染红,无人再相送。你说书生已无用,归家已楼空。弃笔从戎去驰骋,命运我掌控。天地间,我敬你是英雄,穿过繁星点点的夜空。千里万里路,看淡过与功,何时还能与你把酒言欢中?”
    “小刀,你也念过书吗?”
    “念过几年。”
    ……
    “走喽,走喽!”
    第二天早上,随着小三的欢呼声,众人浩浩荡荡的上了街。
    “十一深秋树叶落,老阿公我把饭讨。一身破衫遮蔽体,所幸昨夜没冻死。”何阿公高声唱着,手里的拐杖杵得地面‘咯咯’响,“起早上路为饭吃,径直向着城里去。得亏贾府好心人,我等才有窝头啃。青天老爷不见得,黎民百姓偏饿死。”
    从沧桑呜咽的唱曲声中,夏小刀听出了几分哀怨和凄凉,似是吴侬软语,苏州弹唱之调,又像小桥流水,黄梅之音。沙哑的声音,低旋在街道上,夏小刀觉得挺好听。
    何阿公唱着唱着,众人也开始应和,用木棍敲着石板路,嘴里“嘿嘿”的喊叫,好不热闹。
    渐渐,越来越多的乞丐跟了上来。夏小刀回头一看,被眼前的奇观惊到,“卧槽,这么多乞丐!”
    似乎,整条街都是乞丐。
    “贾府,贾府!”乞丐队伍突然爆发出一阵阵的强烈喊叫。
    夏小刀踮脚望去,一处宅子前的空地上,全是乞丐,足足有三四百人!
    贾府门口石阶前立着几个仆人,旁边摆着的几张大桌子上,全是装有窝窝头的笼屉。望着金灿灿的窝窝头,乞丐们早已垂涎三尺。
    “凡尘,这贾府里是什么人?这般乐善好施?”夏小刀好奇的问道。
    “贾府里有两位老爷,大老爷名叫贾仁,在均州府衙任职;二老爷名叫贾义,是均州城里出了名的富商。”
    “哦。怪不得家境如此殷实。”夏小刀觉得贾氏兄弟为官经商,乐善好施,不失为好人一对。可又觉得,这两兄弟的名字真古怪,贾仁贾义,假仁假义?夏小刀不明白为什么贾氏先人,要给自己的子孙起这样的名字,假仁假义,真不好听。
    “咳咳!”门里走出一个脸色红润、身体结实的矮胖子,挺着个很高的大肚子,看来最喜欢的消遣,非属大吃大喝不可。
    喧闹的人群,一下子静了下来。不知是谁小声的嘀咕,道:“贾二爷来了,贾二爷来了!”
    胖子站定,清了清嗓子,又干咳了几声,大声的说道:“诸位乡党,今日赈济。每人可得窝窝头三个,不必争抢,人人有份。本月三十立冬,到时,贾某人,给大家赈济白面馒头!”
    “好!好!”人群挥舞着手中的木棍,撕破嗓子,使劲的重复喊叫着,声音震天。
    “还不快谢谢贾二爷!”一个带着高帽,撇着八字胡的管家装束的中年人,向乞丐们催促道。
    “多谢贾二爷,多谢贾二爷……”
    贾义左手放在挺拔的肚子上,眯着小眼看着眼前的一切,满足的点了点头。春风得意之际,右手一摆,仆人们便开始分发窝窝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