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

      杭州宣抚使司。
    相比于此时人员冗余的其他衙门,杨帆的宣抚使司虽然级别甚高,但大小官吏并不是很多。他此次宣抚江南两路,主要任务是筹集北伐之资,但具体的工作自然是由当地官府来完成,杨帆主要还是从中协调监督,故而这宣抚使司也用不了多少人。
    中秋节刚刚过完,杨帆的衙门也随之忙碌起来。一道道的文书命令,不断地从衙门之中发出。一年的时间很短,杨帆必须抓紧时间,尤其当下正是秋收时节,正是筹集粮草的最好时机。
    这项任务地方上最关键的部门便是转运司。在这个位置上,杨帆争取到了两个实缺名额,然后安排了两名得力官员。这两名官员名头很大,却是遭王黼构陷,被赵佶贬谪到江南收税的原户部尚书唐恪和原监察御史李纲。
    唐恪与李纲皆是宰相之材,任一路的转运使自是能力足够。这两人亲近太子一党,与王黼互为政敌,而且他们人品在朝中也是出名的方正,必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朝庭交办的任务。
    由于交通不便,杨帆也没有如后世一般安排一个专门的会议来布置这项工作。不过,像唐恪、李纲这种级别的官员,无论如何是要同他们坐在一起商议商议的。
    八月二十这日,新任两浙路转运使唐恪、荆湖路转运使李纲抵达杭州。他们之前本就在江南之地,但上任之后却是先行去了各自辖区摸查一番,故而抵达杭州的日子反而要比杨帆晚上一些。
    “如今江南之地因方腊之乱而民生凋敝,莫说另外筹集北伐钱粮,便是正常的秋税,恐怕也要拿出来赈济遭了兵灾的州县。所以杨大人你替我们争取的这趟差事恐怕不是易事,唉!老夫真不知是该感激你,还是该埋怨你!”
    杨帆的府衙之内,唐恪无奈地摇头道。之前他与李纲皆被贬为州县的税官,级别与一路转运使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转运使之职也明显是他们回到京中、官复原职的跳板,他们自应感激杨帆的安排。当然,这是在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朝庭交办任务的基础之上,否则莫说回京,恐怕连原先小小的税官都做不成,故而唐恪说出这样的话。
    “唐大人说得是,江南之乱刚刚平定,不可再强逼百姓,我看今年的秋税便不要再加其他花样。而且,今年冬天遭了兵乱之灾的州县定不好过,各地官府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治下子民冻死、饿死而不顾。所以还请大人对于筹集北伐钱粮之事莫要着急,等稳定住江南大局,明年春秋两季税收之时再想些办法不迟。至于花石纲,也不宜即刻重启。”
    李纲性格要刚正上许多,话语里积极的成分也多一些。不过对于筹集钱粮之事,他依然将办法固于向百姓强加赋税或是再加盘剥之上。
    “不可竭泽而渔的道理我是懂的,当下江南百姓那里有那么多的油水可榨!”杨帆冲李纲摇头道,“两位只要将应收的赋税收缴上来,然后尽可能地多划归到北伐之资的筹集之用便可。至于不足的部分,神工集团先行垫补上,然后你们两路官府再分期慢慢归还便是。到时怕是要让两位大人同我那集团签订一份契约。”
    唐恪和李纲听杨帆如此一说,即惊且喜。他们惊的是杨帆身家之厚竟至如斯,喜的是杨帆以私济公,原先艰难的任务似乎不再令人那么心焦。
    “杨大人一心为公,我等佩服,契约之事只要在官府可承受的利息范围之内,自是不在话下。”唐恪朝杨帆道,李纲也默默地点头表示同意。
    “哈!什么利息,神工集团这次不要利息,而且,他们还有一系列帮助百姓休养生息的借贷措施,利息也是非常低的。两位大人放心便是。”
    唐恪、李纲起身施礼,对杨帆直是从心底敬佩起来。对于个人借钱给国家这事,放在后世自然是司空见惯,可放在这个时代,那是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的。所以这个时代即便再有钱的人,也基本是将钱藏在家中,很少有特大规模的投资,更不用说是借给官府了。而对于各地的官府来说,也没有听说可以先花去未来几年的钱,而去解决眼下困难的先例——即便是想,也没有人会先行借给它钱。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杨帆做出用自己钱先办朝庭事的决定,在唐恪与李纲看来自然是极可贵、极无私的。
    “我等替江南百姓谢大人这雨露之恩。”
    “两位大人不必客气,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后才能再取之于民。民就是神工集团的根基,民就是我们的上帝,所以反哺百姓也就是发展我们自己。”
    “这话与先贤那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倒是异曲同工,大人能有如此见识与气魄,当真是江南百姓之幸、大宋朝庭之幸!”
    杨帆笑笑,道:“你们便不要如此吹捧了。虽然神工集团能够出钱,却未必有足够的粮食可买,因此这一年的时间里还需仰仗两位以及众多同僚将这江南之地守牧好,莫要让那些宵小之辈从中作梗。当然,本官也向皇上讨得了三口铡刀,不日便到各地巡查,但有发现借朝庭筹集北伐这资的名义,行贪赃枉法之事者,定斩不饶。”
    李纲闻言也肃然道:“当下确实有些棘手的问题困扰我等,要想明年增加赋税数量,便要将因遭受兵灾而成为无主之地的良田全部利用起来,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这些良田恐怕会被各地的大族兼并起来,如此一来,税收怕是要少上很多。大人何妨将这些良田暂时划归官府,再由官府招募流民耕种,以增加纳税之主。”
    北宋赋税是按人头收取,土地兼并的问题确实是税源流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然而太祖皇帝定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对于各大族的土地扩张做法,朝庭也没有硬的措施。这也是自开国以来,朝庭一反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做法,而鼓励行商的原因之一:农业税既然少了,自然需要从其他的方面来补齐这部分的收入。
    “这些无主之地本就应由朝庭支配,具体的方略你们去定吧。”
    两人点点头,唐恪又道:“方腊之乱外加今年我大宋亦有几地生了灾荒,这扫墓流民之事应是不难。可万一过多的流民涌入过来,今冬、明春的救济便是个问题,毕竟便是将那些无主之地分出去,要种出粮食也需等到明年夏天。”
    “我的计划是将这些流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这些人便交由各地官府救济,另一部分是有能力劳动的,由神集团负责。他们想疏通一条水道,正缺人手,这些流民反正秋冬之季也是闲着,便去干这活,总不能由着他们吃闲饭,当然神工集团除了管吃之外,还有微薄的报酬。”
    唐恪、李纲已经惊得说不出话,心道:这神工集团好大的财力,这杨大人好大的胸怀!
    “如此各地官府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我等必全力保证这些流民的安定。”李纲沉声道。
    “嗯,不知两位大人还有什么问题?”
    想着杨帆个人付出如此之多,两人心中原本诸多的难题竟再说不出口,场面一时陷入沉默。杨帆哈哈一笑:“两位大人有话尽管讲来,咱们凑到一块的时机不多,这次总得商量出个全面的章程,好报与朝庭。否则将来无章可循,江南岂不是又要乱套。”
    唐恪尴尬拱手道:“先前我等也草拟了许多章程,只是没想到大人为朝庭、为江南百姓牺牲如此之多,我等那些章程恐怕要大大地修改一番才行。”
    李纲也点头附和。
    杨帆想想确实是自己着急了一些,总要给他们两人一些准备的时间,便道:“也好!两位匆匆赶到杭州,还未来得及落脚便让本官拉到这儿。这样吧,两位大人先休息休息,咱们明日再谈公务。”
    “如此也好,待我们梳理出个章程来,再请大人定夺。”唐恪、李纲正需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故而起身客气几句便告辞而去。
    之后的两天,两人就诸多的问题与杨帆达成一致意见,并执笔拟出筹集北伐之资期间,江南官府需遵守的几个条例。这几个条例由杨帆差人送至京中请赵佶颁布自不在话下。
    八月二十三日,李纲起程奔赴江陵,唐恪也在杭州开始正式治事。杨帆对于官府层面的布置基本完成,接下来除了自己猛掏腰包,让神工集团行动起来之外,便是要到各地巡查。对于此时各地官府的执行能力,他基本是抱悲观态度。
    杭州城内那些破败的设施在慢慢地被修葺、被重建,在这一过程中,多了许多神工集团的因素。比如诺大的商行、豪华的酒店,还有一栋用砖石重新加固起来、不知要干什么用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