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一八八 一时风光

      退位诏书一出,最气愤的是袁大头和一山先生。尤其是袁大头,己经和一山先生在接触了,一山先生言语中已透露出准备让位。这边清廷也谈个差不多了,大清皇帝退位,由他组织新**。
    现在弄这么一出,把老袁和一山先生都推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
    你刘大双算老几呀?没有我老袁,你啥也不是,以为办两个小工厂就天下无敌了?
    老袁立即把几个军师包括詹天佑召集起来开会,专门研究刘大双的问题。
    “你们说说,这朝廷和刘大双搅到一块儿了,算怎么回事?”
    几个军师正襟危坐,大眼瞪小眼,没人肯出声。
    “天佑,你说说,姓刘的跟你关系最好。”老袁点名了。
    “大人,刘大双就是一个一门心思搞实业的年轻人,有点激进,如古之侠士,但绝没有上位之心。我和他接触这么多次,从没听过他有这想法。”詹天佑谨慎的回答。
    “嗯!现在又是怎么回事?”老袁仍是气鼓鼓的。
    “大人!”一个军师发话了。
    “说!”
    “我估摸着,这姓刘的应该没这意思,主要还是朝廷不甘心把权力交给咱们,故意恶心咱们。”那个军师接着说。
    “正是!”,“言之有理!”几个军师纷纷点头称赞。
    “如果这样,我们如何应对?”老袁又问道。
    一个姓杨的军师说:“以某之见,咱们在报纸上发几篇文章,把清廷搞臭,这个诏书明显就是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把国家大事当成了儿戏!”
    老袁点点头,看了几个军师一眼,大家心领神会,各自准备去了。
    一山先生也把几个革命同学叫到一块儿开会了。
    “清廷够衰的,又弄了个细佬仔出来同我们对抗,大家看看,怎么办?”一山先生开口了。
    “乳臭未干,懂什么国家大事!”
    “一个草原上的小县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几个同志口诛笔伐了一阵子。最后议定,当前主要之敌还是袁大头。清廷的退位诏书对我们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影响老袁。咱们现在拉着刘大双,趁机把袁大头打下去。
    一山先生一琢磨,对呀!这事儿恶心老袁了,我生啥气哟。
    随后几天,国内又热闹了,本来支持刘大双的人,这回理直气壮了。连篇累牍地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要求刘大双就任民国总裁一职。并呼吁一山先生识时务,顾大局,马上辞职。
    靖安的几个歪嘴文人乐坏了,不仅写文章推波助澜,还把各地报纸有关刘大双的好消息不断在电台播放。
    靖安人高兴坏了,咱们刘大人马上就是总裁了,那就是皇上呗。
    一帮说话漏风的老太太聚在一起瞎唠。
    “他二姑,听说没,老刘家大小子出息了,这回要当皇上了。”
    “啥皇上?现在叫总裁。”
    “你说那孩子,从小就隔路,弄个碾子碾树皮,害得俺家吃了半个月松油子…….”
    “嗯,可不是咋的,才十来岁就去洮南府做买卖,还挣着大钱了。可真邪乎!”
    郭孝纯也闲不住了,这是个不安份的读书人,当初大师兄说的真神拳一直在他心里扎着根。现在看这形势,大师兄眼光真准,这真神拳马上要出世了。
    这几天他可不闲着了,出没于洋行和领事馆中间,四处游说,希望各个列强支持刘大双。
    老袁的几个军师也不是白给的,熬了几夜,红着眼睛写出了“九论退位诏书”。
    “垂死挣扎__一论退位诏书”
    “识人不明__二论退位诏书”
    “米粒之珠__三论退位诏书”
    “狼狈为奸__四论退位诏书”
    “文过饰非__五论退位诏书”
    “推诿塞责__六论退位诏书”
    “明珠暗投__七论退位诏书”
    “螳臂当车__八论退位诏书”
    “民心所向__九论退位诏书”
    “九论”主要就是歌颂老袁的丰功伟绩,贬损刘大双和清廷,言外之意就是米粒之珠敢和皓月争辉,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上海有些文人在陈督军授意下,也发了几篇文章,大意是一山先生和革命同学屡败屡战,不屈不挠,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有了今天,决不容许跳梁小丑来摘取胜利果实。
    这几篇文章一出,又引起了一番风波,很多人也开始附和,有说老袁好的,也有赞同一山先生的,你刘大双一介孩童,毛都没齐,懂什么国家大事。又是一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乱作一团。
    不知道是看好刘大双还是真的有点忍不住了,山西商人集体发出一篇檄文,“叛军举起屠刀时,你在哪里?”。
    文中详细描述了“k伦惨案”的经过,而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唯独刘大双的保安军如神兵天降,解救了几万汉人。又独力挡住了入侵的沙俄军队。
    阿木尔等人也发了篇文章,题目是“蒙古族支持刘大双兄弟”,文中也是一件事一件事的详细叙述了刘大双在蒙地大力发展经济,修铁路,办实业,极大的改善了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
    这两篇文章一出,可不得了,老百姓仔细琢磨琢磨,是呀!这个闷不吭声的刘大双,默默地做了这么多大事。可人家不求名不求利,做了好事都不吱个声,咱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领导。
    于是,刘大双的威望空前上涨,稳稳的压过了老袁和一山先生。
    朝廷的六王爷一直冷眼旁观,见到现在局面混乱了。不由得心中暗笑:“好!我再加把柴,让火烧得更旺。”
    朝廷包下了一列火车,大张旗鼓地宣传,送格格去靖安出嫁。
    格格、宫女、太监,还有大姨妈、二舅妈等嬷嬷级人物共约一百多人,拉着细软、大床、马桶、柜子、脸盆、被褥什么的,浩浩荡荡准备奔靖安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