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百九十三章 收购第一弹(上)

      别人看不上《港岛日报》,不代表霍文峻看不上,在他看来,《港岛日报》还是很有价值的,且对他的后续动作有助力。
    首先,《港岛日报》的资历够老,在港岛报界可以说是一份元老级报纸了,不管以后如何变化,这个资历都会记录在报社的发展历史上,也算是有点底蕴。
    其次,也是因为《港岛日报》的资历足够老,尽管现在已经没落了,之前的渠道也消失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认,《港岛日报》还是有一些渠道的,对于铺货依旧很有帮助。至少比他费时费力地从零开始要容易的多。
    再者,《港岛日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报社自身有印刷厂,不需要把报纸交到其他印刷厂印刷,可以降低成本,且加快效率。
    尽管霍文峻与马六甲的印刷厂有合作,但一来那只是一家中小型的印刷厂,每日印刷量有限,仅仅《风情》等三本杂志便已经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再想兼顾报纸就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霍文峻野心勃勃,对他来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不逊于《星岛日报》的第一流报纸,如此一来,数十万份的印刷量必然需要一家大型印刷厂才能满足。
    二来那家印刷厂终究不属于霍文峻名下,随着杂志社越做越大,再加上以后的报纸,为了避免有可能的麻烦,霍文峻必须未雨绸缪,将掌控一家完全属于自己的印刷厂提上日程,再说如今他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一目标。
    《港岛日报》的这家印刷厂虽然许多机子停用了,但只要再次启用即可,一点点维护费用对于如今的霍文峻而言不过九牛一毛。而且印刷厂附近有着足够的土地,完全够后期的扩张之用。
    最后,也是霍文峻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人!在他眼中,《港岛日报》里面的员工很有价值!
    《港岛日报》销量不好,不说员工完全没有责任,但在霍文峻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报社的掌舵者。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一份报纸的发展上限注定高不了。
    而《港岛日报》就是如此,霍文峻仔细分析过,发现这份报纸之所以无法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掌舵人不行,和员工的关系其实并不大。
    恰恰相反,作为一家老牌报社,里面的员工都算是业内的老资格,普遍具有相当的经验和能力,这一点甚为难得。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霍文峻有十足的自信,比起《港岛日报》之前的经营者,他必然能够做的更好。
    而且现在杂志社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完全可以让黄沾兼任报社主编,以他的能力足以胜任。
    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员工的价值就能发挥出来了,无论任何行业,一群从业多年的老手,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经验丰富,又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这便是霍文峻最看重的,其他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他不需要他们干主编、干老板的活,只要能够各司其职,对霍文峻来说就ok了。
    再加上这些老资格所积累下来的人脉,当报社以后扩张的时候,他们的价值便能发挥出来,能够快速地帮报社挖人,能够跟得上报纸的扩张速度,尽可能降低扩张导致报社根基不稳的风险。
    所以在霍文峻看来,收购《港岛日报》好处多多!
    当然,他不信这么多年没人看出来《港岛日报》的优点,但是为何没人买呢?
    无外乎在于没人有信心买下《港岛日报》后能够保证它崛起!
    既然不能保证《港岛日报》可以崛起,那么上述的这些潜在优势就完全发挥不出来,想了也等于白想,只能干看着,空有一座宝山在面前而无可奈何。
    但是!
    别人没信心,霍文峻却完全有信心!
    无论是独一无二的金手指还是超越时代的眼光见识,都能够给予他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底牌,而这些底牌便是他的底气所在,足以令他充分地挖掘出《港岛日报》的潜在价值。
    而且,据霍文峻计算,包括印刷厂的土地和机器,现在《港岛日报》的整体价值大概在300万左右,再考虑到老板急着想要卖掉,不需要溢价,霍文峻有把握可以砍到250万的价值买下来。
    一样东西,在拥有不同的资源的人眼中,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港岛日报》就是如此。
    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
    刘博韬是《港岛日报》的第三任老板,也就小学文化,早早就出来打拼了。
    凭借着敢打敢拼的性格和一点点运气,做生意赚了点小钱,便想着往更高的层次爬,经人指点后收购了《港岛日报》,希望通过报纸来提升自己的层次。
    这一点倒是与霍文峻的想法如出一辙,但可惜他不是主角,可悲的是偏偏有着自己是主角的错觉。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刘博韬一开始还自信满满,幻想着《港岛日报》能够在他手中重新崛起,继而他名声大噪,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功踏入社会上层,拓展自己的人脉圈,然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一代大亨。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挣扎了几年,他发现事实的发展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最后也只能慢慢接受了现实,《港岛日报》在他手中并不能帮他实现人生目标。
    但是因为面子原因,再加上《港岛日报》虽然没让他大赚,但是至少能够经营下去,因此便任由报纸在他手中继续苟延残喘。
    只可惜两年前的金融危机对港岛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港股剧烈波动,许多公司纷纷倒闭,他的生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出了问题,大亏了一波,不得不变卖资产来填补窟窿,从那时起他就放出了想要出售《港岛日报》的消息。
    刚开始刘博韬为了筹钱急昏了头,还指望宰一下肥羊,把价钱报的很高,连续吓退了好几个想要买报纸的人,非但如此,反倒还把名声给弄臭了。
    在这之后,别人逼债逼的紧,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降价,可是这个时候别人也已经了解清楚了《港岛日报》的真实情况,以致他想卖都没人要了,毕竟谁都不是傻子。
    此时的《港岛日报》在许多人眼中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为此,刘博韬倍感无奈。
    不过幸好,今天一早他突然接到了某个朋友的电话,告诉他有人想要和他商谈一下《港岛日报》的收购问题,刘博韬登时欢喜万分,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司里焦急地等待着对方上门,茶水都喝了三四杯,目光总是忍不住瞥向门外,可谓是望眼欲穿。
    咚咚咚!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刘博韬脸色一喜,跟着连忙收敛住表情,咳嗽一声,沉着声音道:“进来!”
    下一刻,秘书进来,走在其身后的是一个气质独特、身材挺拔的英俊少年。
    “刘生,幸会。”少年走到刘博韬面前,露出淡然笑容,声音清朗温润,令人心生好感。
    视线落在对方略显青涩的俊朗面庞之上,刘博韬忍不住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