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九百六十四章 凌烟阁 (一)

      李泰向东宫投降的消息不径而走,朝野上下也因此议论纷纷,太子“处理”完家事,贞观一朝储位之争也由此落下了帷幕,那接下来要倒霉的就看谁碍眼、挡道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弹劾太子领兵在西域“肆意妄为”的声音也一下子消弭于无形,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一样,那些上了本章的臣子每天上朝也战战兢兢的,生怕闲着无事的太子拿他们作筏子消磨时间。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元节,李泰的腿也好的差不多了,拄着拐棍的他每天都精神抖擞的与李佑一起到明德殿去点卯,天家兄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睦之态,皇帝的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是着实高兴。
    是以,今年特意对一宫两府拨了一笔款项,专门用来年后修缮宫殿府邸之用,从侧面上对向臣工表示,天家手足相残之事,一去不复返,朕的皇帝要比先帝强,大唐也会在他和太子的手中,千秋万代传之后世。
    宣政殿,李世民,招呼着李承乾、李泰、李佑、房杜等臣尝尝新茶点,这些东西都是庖厨们新倒腾出来的,并没有以往的那么糕点只是一味的甜,加了杏仁的有一丝别样的味道。适合成人吃,不管事怎么着急,也得把肚子垫一垫吧!
    “朕年纪大了,经常追念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峥嵘岁月,所以就想建造一座凌烟阁,将一些功臣形象绘入,以为忧思,以显人臣荣耀之最。”
    “贞观于兹十有馀年,之所以盛世如此,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
    “我朝立国虽仅三十多年,但功臣颇多,朕身为皇帝,不管是死了得,活着的,都不能忘,今日叫你们来就是想敲定此名单。”
    这个风儿是自打西域捷报入京之后,皇帝就表示过要如此做来彰显君臣如鱼得水的情分,这是个名垂青史的好事,可以显耀于后世子孙,臣子自然欣然景从,没一个说不的。
    好事归好事,可并不是容易那么定下来,老臣都觉得资格够格,那些死的早的也有在朝为官的子孙帮着喊腔,原本挺明白的事,搅和成了一锅粥,朝堂也成了他们讲述家族功绩的祠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一个功臣都可取之处,再听他们讲述当年的诸多不容易,也把皇帝的思绪牵扯到了那段血与火的日子,即便有些人说的过头了,他的嘴也堵的够呛,一句多余的话都说不出来。
    大唐立国之初,李氏就有言在先,厚待功臣,厚待其子孙,李氏与功臣共天下,现在是给功勋之臣定性的时候了,所以都挤破了脑袋往里挤,谁也不想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落人一步。
    “陛下,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舍那个,陛下都是于心不忍的;但恩如荣宠,都应圣心独运,所以老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老房的话说完,立刻就得了殿内不少臣工的赞同,他们这些人是注定要入凌烟阁的,所以不管说多,说少了都是错。
    一旦在活人、死人之间,挑挑拣拣,一来是显得不厚道,二来说明私心太重,对于人臣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只有请皇帝自己决断,才能显得公平、公正,所有人的嘴上才能落个消停。
    “是的,陛下,为君者赏罚功臣,皆独行乾坤,陛下是更古未有的明君,功业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区区小事自然不在话下!”,杜如晦赶紧帮了一句腔,把问题直接圆了回去。
    唉,叹了一口气,李世民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他当然明白房玄龄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是什么意思,他就是不好下这样的决定,所以才召集这次廷议的。
    既然人臣们不好说话,那就让注定不会入阁的几位年长的皇子来说,李世民把头扭向一直都缄口不言三人,指了指李承乾,示意从他开始。
    “儿臣以为,既然是论功绩,那自然是我唐臣一视同仁,生死一概而论;而死者为大,儿臣举荐几位先故去的功臣,供父皇与诸位重臣参考为用!”
    李承乾说的这几人是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这四人都已经故去,可他们对大唐立国,贞观盛世,都有这不可泯灭的功绩,这样的人要是都不能入阁那可太说不过去了。
    “回父皇,儿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此四公乃为人臣的楷模,人品,德行皆无可挑剔,当入选凌烟阁。而其他臣工所言的杨师道、岑文本和薛万彻等人,虽有功绩,但获罪于天,乃我朝士人之耻,不应以功而掩其过也。”
    李泰说这话的时候想到了张亮,同样都是开国功臣,张亮就因为今年不慎走了一步,就被剥夺了入阁的资格,甚至还比不上杨师道和岑文本这两个逆臣,由此可见官场上从来都是不讲是非的,那无非就是让这三货替自己的长辈垫底,用心“歹毒”啊。
    “父皇,两位皇兄所言甚至,儿臣深以为是,这人虽然故去了,可这情分不能断不是,活着的功劳再大,也不能枪了死人的地方,有些时候该豁达让贤一下,这样才不负几十年同僚、同袍之情。”,李佑这话说的有意思,从私人的角度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这种事,公心和私心,人人都会有,李佑话直接点破了众人的心事,尤其那些拿着杨师道与岑文本的旧功说话的人,无不黯然低下头颅,再要拿原来那套说辞说话,那不但占不到便宜,更是容易惹得皇帝的不瞒。
    太子爷把“家事”处理完了就是不一样,他只是轻描淡写的把调子定了下来,其他的就都交给魏、齐二王,好人自己做了,夹枪带棒的活的都交给弟弟们,这招确实高明,他们这些臣子又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