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433.大明还有救吗?(求订阅,求月票、推荐

      陈新甲离京之前,崇祯特意将他留对。
    崇祯也不是真傻,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和金州军翻脸对朝廷来说太危险了。所以即使要给金州军下绊子,也要做得漂漂亮亮的,不能给金州军任何口实,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而陈新甲作为宣旨官,怎样将任务圆满的完成就需要一些智慧了。
    “陈爱卿,国事艰难,此行还请多多费心,务必使金州军不要对朝廷产生什么隔阂。”崇祯话里话外的暗示道。
    “请皇上放心,臣明白。一家独大于朝廷不利,两虎相争朝廷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一旦议和成功,洪承畴的大军也能腾出手了前往中原镇压叛乱,这才是真正事关朝廷生死的大事。”陈新甲神情严肃的回答道。
    “爱卿能够明白就好,皇太极与我大明有血海深仇,不是万不得已,朕原本是不想接受他的臣服的。说起来朕担心一个臣子实力太强实在有些丢脸,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朕不得不如此。你可以告诉鲁若麟,要是金州军听从朝廷调遣,永不反叛,朕可以封他为国公,世镇辽东。”
    为了安抚鲁若麟,崇祯也是出了大血了。要知道世袭罔替的国公已经是大明臣子能够受封的最高爵位了,整个大明几百年也没几个。至于王爵,那是只有皇室才能享受的待遇,或者立有大功的国公死后才能获得。
    “臣一定尽力而为。”陈新甲可不敢打这个包票。
    以鲁若麟的实力,称宗道祖都没有问题了,何况华夏大地上已经先后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称王,朝廷的威信已经被严重削弱,这个时候鲁若麟还会不会在意一个空头的国公都是个问题。
    “一旦皇太极臣服,朕欲让鲁若麟也带兵前往中原剿匪,爱卿意下如何?”崇祯满怀期待的看着陈新甲。
    “皇上,万万不可!这是引狼入室,万一金州军占据了中原,危害并不比匪军小。中原之地勾连四方,只能由朝廷的军队收复,臣建议将洪承畴的关宁军调往中原剿匪,收复河南之地。至于湖广的张匪,左良玉拥兵自重,实在不堪大用,倒是可以让金州军去试一下。这样即使出现什么意外? 也不会危及朝廷的安危。”
    陈新甲的答复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 听得崇祯连连点头。
    “爱卿所虑甚是。”这个时候崇祯对陈新甲才彻底放心下来,刚才他不过是试探罢了。
    “而且金州军水师实力强悍? 更容易在江南发挥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左良玉在江南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让金州军去江南也好相互制约。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金州军愿不愿意去湖广剿匪,还有就是要是剿匪成功赖着不走怎么办?”陈新甲说是兵部尚书? 但是手里能够调动的可用军队寥寥无几,也是悲催得不要不要的。
    “爱卿有什么办法?”崇祯也知道鲁若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没有利益的事情哪怕是朝廷的命令也不会听的。
    “臣觉得与其事后说不清楚? 还不如事先把条件讲好。”
    “什么条件?”
    “金州军热衷于做生意,不如朝廷承诺剿灭张匪之后,划拨一个城池作为金州军的贸易驻地,允许他们贸易。这样朝廷的损失不会太大? 鲁若麟想必也会动心的。”
    “封他一座城池?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金州军以此为据点四处扩张怎么办?”
    “并不是将城池封个他? 而是将此地许给他做生意罢了,所有权还是朝廷的。而且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城池,这样危险就要小得多。还有就是金州军与江南的那帮人走的太近了,如果金州军在江南有了据点,他们的矛盾肯定会加深? 有利于朝廷分化瓦解。”
    “这个事情太大了,容朕好好想一想。”
    崇祯还是不敢开这个口子? 请神容易送神难,崇祯对于金州军进入内地还是非常忌惮的。
    “皇上? 金州军好歹还听朝廷的招呼,这些城池与其被叛军占领? 还不如择其中一个交给金州军。而且有金州军在长江上? 叛军想要威胁江南就要过金州军这一关才行? 对于保证江南安全也有一定的益处。”
    “有左良玉在,贼军一样下不了江南。”崇祯还是不愿意松口。
    陈新甲也是为之气结,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担心金州军占据湖广,尽快剿灭叛军才是正理,否则李自成再壮大下去就要称帝了。
    但是谁让崇祯是皇帝,整个天下也是他的,他想这么折腾也没办法。
    “皇上,臣还有一个想法,还请皇上决断。”
    “爱卿说吧,朕听着。”
    “皇太极之所以愿意臣服,无非是形势所逼,不得不有求于我大明。虽然朝廷因为各种原因同意了他们的臣服,但是就这样便宜了他们实在是不划算了。臣的意思是,如果鲁若麟同意了朝廷的调停,停止北伐,那么皇太极也要有所表示才是。”
    崇祯早就不是以前只要面子不要实际的皇帝了,对于陈新甲的想法非常感兴趣,连忙问道:“爱卿有什么想法?”
    “一旦事成,皇太极要进献朝廷战马两万匹,并且调派一万骑兵随关宁军入关剿匪。”陈新甲亮出了屠刀,准备狠狠的割皇太极一笔。
    “皇太极会乖乖听命吗?”崇祯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现在是他有求于我们,敢不答应吗?而且皇太极丢失了大片土地,粮草又极度紧张,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战马,还不如进献给朝廷换一些粮食救急。”陈新甲信心满满,不怕皇太极不答应。
    明军一直缺乏战马,要是能够从满清那里获得战马当然是好事,哪怕为此付出一些粮食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对付农民军,最好的武器就是骑兵。在平原上,大规模的骑兵对步兵有强大的杀伤力,效果极好。
    既然陈新甲这么有信心,崇祯自然乐见其成。
    “让鞑子出兵帮忙剿匪,会不会引起非议?”崇祯不再纠结战马的事情,对于让满清出兵帮忙的事情既期待又有些担忧。
    “此一时彼一时,等到皇太极臣服,那他就是听从朝廷命令而出兵。这种号令四夷的事情,国人只会自豪,而不会有任何的非议。”
    听了陈新甲的解释,崇祯的担忧终于没有,剩下的只有号令昔日死敌的满足感和兴奋感。
    “一万骑兵是不是太少了点,要不要让皇太极多派一些?”崇祯有些得寸进尺了。
    “一万已经不少了,再多的话我怕掌控不住。”清军战力强悍,多了的话容易反客为主,一万正好,不多不少。
    “爱卿所虑甚至。”崇祯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没有坚持己见。“那你觉得金州军是否会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与皇太极罢兵?”
    设想再美好,也是建立在金州军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上,要是金州军一意孤行,那么朝廷的处境就尴尬了。
    “臣也没有万分的把握,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尽力说服鲁若麟顾全朝廷大局。”
    “一切就拜托爱卿了。”
    皇太极在京师的行动自然瞒不过金州军,鲁若麟很快就知道了满清准备向大明称臣,以换取喘息之机。而且朝廷出于制约金州军的考虑已经准备答应皇太极的请求,而说服鲁若麟的陈新甲已经上路了。
    鲁若麟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接受朝廷的这个调停,与满清暂时罢兵。
    按照鲁若麟的设想肯定是想一鼓作气将满清干掉,但是仗打到现在,鲁若麟发现仅凭二十万人马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满清消灭干净好像有点不太现实。
    主要是满清的地盘太大了,如果满清不主动找金州军决战,而是发挥骑兵优势四处游走,金州军很难将他们全都留住。
    而且据可靠情报,满清已经将一些人口、牲畜和钱粮向草原以及更北的方向转移,显然满清做好了打持久仗的准备。
    还有就是越往北打,金州军的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皇太极破釜沉舟似的将所有奴隶送给了金州军,金州军的压力一下子变得非常巨大。
    此举固然将满清自己的后路都给堵死了,但是也确实成功的捆住了金州军的手脚。
    鲁若麟的北伐计划原本估算的时间就是两年左右,分阶段的推进,储备的物资也大致是按照这个计划来准备的,现在一下子多了上百万的人口要养活,很多物资也开始捉襟见肘了。
    其实在现有的地盘和人口消化完毕之前,金州军很难放手北伐了。
    当然,要是像满清或者大明一样对这些百姓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金州军还是可以继续北上的,但是这不符合金州军的一贯原则,也不符合金州军的利益。
    参谋司已经重新拟定了北伐计划,准备花大半年的时间稳固新占领地区,待到时间成熟再继续北上。
    好在经过金州军的打击,满清的实力遭到了严重削弱,金州军进攻乏力,但是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不用太担心守不住新占的地盘。
    这个时候朝廷要求金州军与满清罢兵鲁若麟是无所谓的,反正短时间内又打不起来,暂时停战换取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巩固地盘也不错。
    更关键的是,鲁若麟知道大明的日子没多少时间了,到时候和满清翻脸毫无压力。
    虽然这个时空的历史被鲁若麟改变了不少,但是真正决定大明生死的国内叛军力量与原时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李自成同样意气风发,风卷残云般的大肆扩张地盘,所到之处百姓欢呼景从,可谓人心所向。
    鲁若麟对自己的名声非常在乎,不想背一个噬主的恶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李自成来做这个恶人,他再顺势得渔翁之利,到时候接收大明的江山也会更加顺利一些。
    所以抱着无比轻松的心态,鲁若麟在旅顺接到了陈新甲一行。
    距离陈新甲上次来旅顺不过四、五年的时间,但是与上次见到的初现峥嵘的旅顺不同,如今的旅顺已经发展成了整个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虽然比起京师,旅顺的内城面积还比不过,但是加上外城,旅顺的占地面积已经不比京师小了。
    特别是与京师外一片荒芜相比,旅顺的城墙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住宅、商铺、仓库、厂房,繁华景象与死气沉沉的京师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些年京师城内外、街头巷角最不缺的就是数不尽的流民和乞丐,每天冻死、饿死的流民、乞丐不知凡几,像陈新甲这样长期生活在京师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猛然看到旅顺城宽敞干净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马路边上没有衣不遮体的流民和乞丐,陈新甲还真有点不适应。
    “兴汉牧民之术叹为观止啊。”陈新甲感叹的对鲁若麟说道。
    “部堂大人谬赞了,我不过是坐享其成,真正的功臣都是下面官员的。”鲁若麟谦虚道。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没有你这个定海神针,金州军可不会有这般模样。”陈新甲夸赞道。
    这个时候能够说什么呢,鲁若麟只能呵呵得笑了笑。
    “枉我辈自诩圣人门徒、满腹经纶,最后却将大明治理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惭愧啊,惭愧啊。”陈新甲自嘲道,“兴汉,你说大明还有救吗?”
    “大人,朝中众正盈朝,怎么能说这种丧气话?”鲁若麟似笑非笑的说道。
    “你我二人还用得着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吗?今天借着你的地盘,让我也好好放肆一回吧。”陈新甲也是憋苦了,逮着机会就想向鲁若麟吐槽。
    鲁若麟见陈新甲说的确实不是假话,便说道:“要说有没有救,肯定是有的。”
    “什么办法?”
    “让所有有钱人和权贵们都交税,将田地免费分给贫苦百姓,取消宗室子弟的所有待遇,或者这个大明还能救一救。”
    陈新甲听了顿时沉默了,因为这些条件大明一条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