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三百零六章 崇祯新政

      各种新兴事物的发明,自然是有利于推动大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这还不够。
    大明很多封建制度,依然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通过史料和书籍,经过一年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了解,崇祯已经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制度的优越性。
    而想要成为中兴之主的他,在潜移默化中,以及沈浪的影响下,自然也愿意尝试着去接受这种新制度的改变。
    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大量的封建腐朽贵族大臣被清洗掉,遭遇的上层阻力将会小很多,再加上最大的流寇被剪除,国内相对稳定。
    即便因为推行改革,影响一些人的利益而造成动荡,中央朝廷也有实力予以平定,保障改革的稳步推进。
    既然如此,沈浪和崇祯商讨之后,觉得可以逐步实施了。
    当然,在这之前要确定政体形式。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可是有着几种政体形式,比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不出沈浪意料之外,崇祯最终选择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想要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皇帝直接放弃权力选择其他三种制度,真的很难。
    不过,哪怕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相对于封建制度,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也表明崇祯愿意主动放弃部分权力。
    而君主立宪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内阁和议会。
    大明有内阁制度,但是内阁的运作和职权与现代内阁还是有不小区别的,所以崇祯重新对内阁的职责和权力进行了重新赋予,并进行了细分。
    内阁成员有总理大臣、国防大臣、外交大臣、财政大臣、教育大臣、交通大臣、卫生大臣等组成,总计有十五人之多。
    但是,此时大明的内阁成员只有五人,还差十位。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甄别,再结合史料的记载,在沈浪的配合下,崇祯将选定的十人纳入内阁,组成了以总理大臣蒋德璟为首的新内阁。
    至于议会,奉行的是两院制,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议院的议员,除了少部分由崇祯任命之外,其余的由两京十三省进行推举,暂定为两京各六人,每省各四人。
    而下议院,则根据各省户籍人口进行名额分配,人口越多的省份,所得的名额也会相应增加,每省至少有三个名额,下议院人额上限定为两百人以内。
    不过,被推举的人最终是否能够进入议会,还需要经过崇祯的最终批准。
    两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他们分别议事,讨论议案,分别通过,和内阁一起对皇帝负责。
    政体形式选定了,就要推行各种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司法改革、交通改革等。
    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剥夺皇亲国戚的封地,收归国有。
    削弱宗藩待遇,亲王入京,不得出京,由国家供养,但不得参政。
    除继承爵位的可以世袭罔替之外,余者每传一代爵位就降一级。
    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朝廷直接统辖,与其他各省一样实行地方行政制度。
    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所有宗室成员归为“皇族”;勋贵诸侯归为“望族”;官绅士大夫归为“士族”,其余工农商等一律归为“平民”,并允许各等级之间进行交往。
    经济改革:鼓励和推进新兴的工业技术,改工部为工商部,管理工商业,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全面解除海禁,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不管是皇族还是其他阶层,只要不当官,皆可以参与到工商业和农业中,鼓励私人开办实业。
    土地改革:废除原有的土地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
    教育改革:大兴教育,废八股,推崇科学技术;两京及各省创办学校,教学制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其中小学为免费教育。
    从小学开始推行汉话拼音,并逐步将沈浪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一些翻译好的书籍当成教材,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改革:精简军队,改革军队编制,实行征兵制。除独生子和身体有疾病不宜当兵之外,凡年龄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服兵役,多子的人家抽一子服役,以长子优先,服役三年。
    所有新兵训练改用勇卫营的训练方式,筹办军校,武科停试弓箭刀剑,改试枪炮、拼刺。
    严禁大家族武装家丁,持有兵器,并对全国的兵器进行管制。
    至于司法改革和交通改革还没有完全确立下来,因为司法改革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包含刑法、民事法、商法等。
    眼下也没有其他国家的法系可作参考,只能通过沈浪带过来的后世应用很广的法系进行归纳和应用,但这需要一个仔细推敲和琢磨的过程。
    交通改革主要包含公路和铁路,但这些都要依赖于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只要相应的条件满足,交通改革实施起来反而是最简单的。
    以上就是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被称为“崇祯新政。”
    为了让改革的政策快速的在整个大明宣扬开来,并推广下去,《明报》详细的刊登了所有的改革内容,并大量刊印,然后向全国进行发行,一直到县一级的行政单位。
    同时,崇祯下旨让各省、各府、各州县的官员一律配合推广,并派出五城兵马司的差役用大喇叭公开宣扬,让不识字,道听途说的人能够详细的了解各项政策。
    一时间,整个大明好像都要沸腾了一般,
    大明不是没有经过改革,有一些年纪大的人还亲历了张居正的改革时期。
    但是“万历新政”与这次的“崇祯新政”比起来,简直是太小巫见大巫了,崇祯新政的大多改革内容,甚至是闻所未闻。
    这次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内到外,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与大明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涉及面如此之广,自然牵扯到的各方利益也就非常广。
    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既得利益者,迅速表达了对崇祯新政的强烈不满,反对声四起,甚至是不惜直接煽动和阻挠。
    “陛下是不是得了癔症,我等宗室在自己封地,一直老实本分,又无兵权,居然要全部收回封地,如此削藩有何意义?”
    “我等封地,可是按祖制封赏的,他崇祯一直说太祖显灵,可他如今是在公然违逆祖宗的法令啊。”
    “还要将我们召回京师,这不是要将我们都放在眼皮子底下关起来吗?”
    各地的宗室成员对新政中对皇族成员的处理方式是非常不满的,感觉崇祯是在毫无根据的强行削藩,剥夺他们的大部分家产,还要将他们软禁在京师。
    这简直是在背叛祖宗之法,不给活路啊,丝毫不念及同宗同源之情。
    若不是手中没有兵权,不然的话,真的要起兵造反了。
    “这简直是胡闹啊,废八股,这是要断了我等读书人的前程啊,我等十年寒窗苦读一文不值啊。”
    “八股绝不可废。”
    “反对废八股。”
    一群书生高声疾呼,呼吁更多的读书人加入他们,极力阻止这项政策的推行。
    “若这地税法实行,我刘家每年得多交多少两银子啊,老夫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陛下不是抄了那么多银子吗?流寇李自成被剿灭,听说也缴了很多金银财宝,可朝廷为何还要从我等手中抢夺银子呢?这是要把我们也逼反吗?”
    地主乡绅对新的土地政策深恶痛绝,感觉大把的银子要往外流,这简直是在割他们心头上的肉啊。
    “孩子他爹,地税真的要变了吗?”
    “真的,真的,县城都传开了,孩子他娘,以后咱们就可以少交三成的税,四娃不用送人了,咱们可以养活,可以养活了。”
    “太好了,太好了……”
    平民对土地改革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项改革只是让拥有土地更多的人多承担了一些责任,对地少的农民是利好的。
    “这征兵制简直是不可理喻,竟然连本公子都要去当那**,我爹可是知府,除非直接给本公子一个总兵当当,否则谁敢抓本公子去当兵?”
    “娘啊,朝廷竟然想让孩儿去当兵,孩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家这么大的家业岂不是要便宜了老二?孩儿可是嫡长子。”
    “我儿莫慌,为娘这就去和你爹说道说道。要是让我儿去当兵,为娘不活了。”
    征兵制没有将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和富家子弟除开,那些符合年龄的少爷公子都在征招的范围内。
    这些人大多醉生梦死、游手好闲,怎会愿意到军中去受苦。
    而且当兵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就是低等职业,只有没饭吃的泥腿子才会去当兵混口饭吃,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所以极力反对,其父母大多也不赞同。
    海禁的问题,在大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争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开了一个福建漳州的月港。
    这一次,崇祯新政直接全部开了,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海禁切不可轻开啊,否则祸患将至啊。”
    “海禁开了,海禁开了,好啊,太好了,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出海了,这日子有盼头了。”
    “海禁一开,这内河漕运怎么办?这一下要砸了多少人的生计,简直是不可理喻,不可理喻啊。”
    每一条政策,都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对自己有利的便赞同,对自己不利的便极力反对。
    一时间,风起云涌。
    更有甚者,甚至准备组织武装反抗。
    西南的一些土司也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