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291章安忍胡虏欺我殿下

      这已是鏖战的第三日,斗阵的第九战了。
    司马白八战八胜,这第九战也基本锁定了胜局。
    方圆一里的战场上,百余赵兵抱成两团,濒死之际仍是互为犄角,做着困兽之斗。
    他们非是不知此阵已败,但认输逃回去也是难免一死的,还落个逃兵诛家之罪,反不如在此豁出性命,却能在功劳簿上添上两笔,惠及家人。
    赵军是吃定了死拖硬耗的便宜,上阵的一千人不打光最后一个,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所以司马白每赢一阵所面对的难度都是成倍增加的,从第一阵打到现在,招式套路心机谋略早已轮着用了不止一遍,能维持成现在的局面,除了艰难死磕,所仰仗的也就只是一口气罢了。
    厌军兵锋,冠甲天下!
    他还不能败!
    按照司马白的原意,在黄石滩前,至少要打上五六天才能给身后的袍泽百姓换来生机,可他到底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寒毒的侵蚀。
    他想以一己之能力挽狂澜,却忘了他毕竟也只有十六岁,他的肩膀还不足以撑起大晋飘摇的江山。
    人力有穷,便是精钢所铸,也是筋疲力竭的时候了。
    吁出的寒气仿佛能在胸前凝成冰晶,纵马疾驰狂进的司马白突然有些眩晕。
    眼前一阵模糊,手中那两柄令敌胆寒的长刃不觉迟滞起来,而战马上的身形也摇摇欲坠。
    这可是在战场上,须臾间的恍惚就能送了性命。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厌军兵锋莫名一顿,困兽死斗中的羯骑下意识便抓牢机会反击回去。
    贾玄硕察觉到主帅的不对劲,一边大声呼唤主公,一边死力抵住一侧的冲击,而另一侧熊不让硬挨一刀挡下反扑最凶的羯骑,不可避免的,仍有几个亲卫以命换命跌下马去。
    每一个跌下马的袍泽,司马白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了解他们的酒量。
    这些老兵们真是死一个少一个,但这样的鏖战中,即便是司马白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一个少一个。
    或是贾玄硕的呼喝起了作用,又或是弟兄们溅出的鲜血温热了脸颊,司马白神志稍明,在恍惚中省起自己仍在冲阵。他上下两排牙齿一合,将舌尖咬出血来,勉强提起意识,重新挥起御衡白和昆吾,在左右的夹护下,对所剩无几的羯骑发起了最终剿杀。
    第九战已经赢的很勉强了,厌军疲态尽露,已然是强弩之末。
    近在咫尺的赵军将帅们看的清清楚楚,纵然又输了一阵,战鼓却擂的震天巨响,士气沸腾仿佛打赢了一般。
    生擒司马白的时刻已经近在眼前了。
    在数万赵军狂热的眼神中,司马白领着这支九斗九胜的残军,如一只病猫转身收兵,落寞的背影融进暮色烧霞,默默舔舐起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
    三日熬斗,一千选锋只余三百伤兵,而这三百伤兵便是甲胄也无力披全三百副。别说六日十八战了,待到明日,恐怕连第一阵都熬不下来。
    横亘于羯赵虎狼之师和黄石滩之间,犹如长城一般的防线,即将轰然倒塌。
    这道长城一旦被突破,毫无悬念,长江之水必将被汉人之血染红。
    幸而有谢安。
    擅做主张,一叶扁舟赴往武昌,以司马白文胆之姿,直面当朝权相,咄咄相逼。
    没人知道谢安和庾亮在密室中究竟说了什么,但结果不负众望,他竟真的从庾亮手里强势要来了船。
    当巨硕的战舰停靠在黄石滩,原本五日的运程也随之急剧缩短。
    斗阵第三日,夜幕降临时,就在司马白打赢了第九阵那刻,黄石滩上最后一批百姓已经开始渡江了。
    把他们运过江去,留在黄石滩的便只有一万五千将士。
    如果继续连夜渡江的话,待到天明,黄石滩上将空无一人。
    这场国战照这个态势打下去,不管日后武昌是个什么结果,总之一万五千残军现在是能够逃脱炼狱,缓上那么一口气。
    但是缓上这口气的代价是什么呢?
    恐怕连一个小卒子都是心知肚明的,这个代价似乎是一个忌讳,一万五千人心照难宣。
    寥寥几里外的篝火依稀闪烁,烟影扩成一片,直参九霄,像极了擎天巨人的背脊。
    悲戚的长歌断断续续飘来,虽然听不真切,却揪起一万五千大军的良心,壅塞他们的胸口,把黄石滩压抑的悄寂一片。
    黄石滩上越发空荡起来,所有百姓全部运转完毕了,这支历经大战的残兵开始踏上码头,静静等着渡船返回。
    谢安面无表情立在一处高岗上,任由江风吹鼓宽大的文士长袍,一双眼睛紧紧盯着那乌压压的军阵。
    他在等待,但与那军阵不同,他等的不是渡船。
    渡船往返两岸其实很耗功夫,之前让无数百姓等的望眼欲穿苦苦煎熬,但对于此刻的一万五千残军来说,竟不乏有人期盼再慢一些。
    是的,再拖一会,再等一等!
    黎明之前,夜色最重的时候,天际的太白启明星忽明忽暗,船影撞破江雾,缓缓出现在了黄石滩,最后的转渡终于开始了。
    不与百姓争渡已经很难得了,这支残兵早已归心如箭,苦等三天已经是他们克制的极限,现今活路就摆在眼前,似乎也没有道理再滞留下去。
    当然,也没有人敢拦着他们登船,哪怕是这支大军的将帅们,此时此刻也绝不敢说上一个且慢。
    所谓归师勿遏,可不仅仅是对敌人的警告,煎熬到极限的兵头子一旦反噬,能把将军们啃的骨头渣都不剩。
    其实若非司马白以身作则给大军断后,这支军队恐怕早就非反即降了!
    船就在眼前,登船在即。
    忽然,整齐的军阵出现了一丝散乱,身为大将之一的裴山下了码头,竟是不顾扰乱行伍,硬是挤开兵士,牵马横穿军阵,一言不发朝回走去。
    他不上船了?要去哪?
    全军错愕的目光中,二学子朝地上唾了一口,刚巧吐到于肚儿的靴面上,同样一言不发,牵马转身跟上了裴山。
    于肚儿肥脸涨红,这个心思缜密的胖子当然清楚裴帅和二学子为何此时回返。因为大家心里明镜一般,殿下是没法登船的,是注定要死在大军身后的。
    而这正是一万五千残军能够渡江的代价。
    裴山和二学子是要陪着殿下去死!
    殿下没有挑他们挡选锋,是体恤他们,是为了给厌军留下种子,可他们就真的能将殿下抛下不管吗?
    于肚儿很想转身随上那两人,但两只脚像扎了根一样立在原地,就是挪不动步子。船就在眼前,活路就在眼前,几乎亲手送走了百万难民的于肚儿,如何也摁不下求活的天性。
    从辽南一路杀到江南,他出力不比任何人少,他只想活下去!
    一个瞬间,胖子在心里把自己唾弃了一千遍一万遍,胆小鬼,畜生,猪狗不如...
    而这即将登船的一万五千大军,又何止一个于肚儿呢?
    可是同样也不止一个裴山和端木二学!
    三三两两的人随上了裴山和端木二学,陆续转身回返,细看下去,竟都是王营老兵和乞活兵。
    他们横穿军阵,默默而行,旁若无人的越过身边袍泽,行伍愈乱,却静的吓人。
    谢安一双拳头藏在宽大的衣袖里,已经攥出了汗水。
    太少了,还是太少了。
    他心里已经在祈求,再多一些人吧,再多一些人心疼心疼你们的主公!
    王营老兵和乞活老兵们渐渐在等船的军阵后面集结起来,眼见最后一个王营老兵归列,二学子忽然冲着于肚儿的位置一声高呼:
    “肚儿,你就眼看着殿下受欺负么!”
    于肚儿肥肉一抖,艰难的转了转头。
    从一个穷佃户家的孩子被殿下提拔成了裴家大公子跟班,且不问这一步登天的福分是几辈子修来的,就说从小到大,自己这个人见人嫌胆小如鼠的胖子,哪次受欺负,不是殿下挡在他身前维护他?
    如今殿下区区千百人直逆胡虏数万大军,每日三斗,苦苦鏖战,他于肚儿就眼睁睁看着殿下被人欺负么?!
    嘿嘿笑了一声,于肚儿狠掴了自己一巴掌,猛的大吼一声:
    “孬种!安忍胡虏欺我殿下!”
    随即推开左右,肥硕的身躯迈开大步,便朝阵后的王营军列挤去。
    同死罢了!
    这声孬种显然是骂他自己的,但暴起的吼声在死寂的军阵里是那样刺耳,让那些立定不动的人止不住动摇起来。
    周饴之抬眼望向头顶的厭旗,愧意激荡难平。
    听江楼初识,邾城为烽阳铁旅报仇,一往无前屡战屡捷,司马白一切所为走马灯一样闪过周饴之脑海,直到那个病恹恹的背影一步一步走在校场上挑拣选锋...
    周饴之惨然一笑,是呀,安忍胡虏欺我殿下?
    他冲着建康方向一揖及地,心中默念了一声:阿姐们,保重啦,弟弟就在这黄石滩上,殉国了罢!
    但他却没有返身,而是挺身上前,众目睽睽之下,第一个登上了大船。
    就在不知多少人心头一松,庆幸总算有人带头登船之时,周饴之擎着厭旗立在了船头,俯视一万五千大军,这个素来文雅的儒将竟是张口大骂:
    “孬种!”
    众人目瞪口呆之际,周饴之又是一声大喝:
    “安忍胡虏欺我殿下,江东岂无男儿乎?”
    余音回荡不歇,直扎摇晃的军心,江东岂无男儿乎!无男儿乎!
    “烽阳铁旅!”
    “烽阳铁旅!”
    周饴之连声大喝,
    “烽阳铁旅何在!?”
    望着摇旗大呼的主将,出师以来付出惨重代价的烽阳劲卒终于回应起来:
    “烽阳!烽阳!烽阳!”
    吼声未落,却听船头一声低喝,压下了烽阳军号。
    “西军何在?!西军何在?!”周饴之身后现出一个人影,桓温!
    “何人跋涉千里,救吾辈于虎狼之口?”
    “何人一往无前,护吾辈骨肉血亲平安?”
    “何人不计生死,筑吾辈苟延残喘之长城?”
    桓温沙哑低沉的质问如刀子一般扎向摇晃的军心。
    “诸君!宁见胡虏欺我殿下,亦要苟且偷生乎!”
    桓温用尽力气吼出最后一句,与周饴之一同握住了那面张牙舞爪的厭字大旗,俩人异口同声,下军令道:
    “全军,回师!”
    回师,转身,去救殿下,无非同死罢了。
    “回师...”
    “回师!”
    渐渐有人附和起来,越来越多,直到一万五千个声音完全汇成两个字,
    “回师!回师!回师!”
    军心在此刻重铸,江东岂无男儿,安忍胡虏欺我殿下!
    周饴之和桓温纵身跃下了船头,砰的砸在码头上,二人仍是共同擎旗,迎上了裴山。
    “二位...”裴山哽咽了,拱了拱手,“此去必然有死无生啊!”
    周饴之飒然一笑,抽出长刀,直指夜空:“为王前驱!”
    为王前驱,唯死而已。
    望着转身的兵潮,谢安长长吁出一口气,吾主不负吾辈,吾辈亦不负吾主,大事尤可为。
    他与庾亮的赌约打赢了。
    在那密室里,庾亮只问了谢安一句话:北岸军心若为枯槁朽木,便来武昌又有何用?
    谢安也只回了一句话:朽木若能开花,何如决战黄石滩!
    他与庾亮打赌,一万五千精锐若无人登船偷生,便请大将军把武昌决战提前到黄石滩吧。
    哀兵可用,一掷生死!
    长夜终于过去,司马白在第一抹晨曦中见到了他的厭旗,滚滚兵锋从滩头涌来。
    这支随他纵横南北历经血战的残军,终究是没有将他抛弃。
    司马白心绪百转千回,说不清是埋怨他们白白来送死,还是欣慰他们决然陪同自己去赴死,他只是如往日一样,静静的举起了御衡白和昆吾,转身面向了前方。
    而早已探得滩头的晋军异动,前方的赵军已然是枕戈待旦。
    斗阵三日以来,羯赵南征大军已经有近半兵力汇集在了黄石滩,就只等着挟斗胜司马白之威,撵着丧尽军心的晋军一举过江。
    晋军残兵的异动虽然让他们很吃惊很意外,但是不管今日来的是三百人还是一万五千人,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区别,今日,十万赵军要定了司马白的脑袋。
    黄石滩,斗阵第四日,第十战,一万五千对阵十万。
    咸康四年的晋赵国战,终于迎来了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