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四百三十四章 襄城危局

      襄城郭府中,郭靖和黄蓉正眉头紧锁,商议对策。
    近来襄城的局势急转直下,形势越来越恶劣了,两人义守襄城二十余年,以这次形势最为不妙。
    现在已是冬末,据探子回报,蒙古大军的调动越来越频繁,种种迹象表明,蒙古大军将会在开春、积雪融化后便再次发动进攻,而且这次进攻非同小可。
    据探子回报,开春这次进攻将由皇子忽必烈亲自统率,精兵猛将云集,起码将会有近二十万大军蜂拥而至,声势之大,实是前所未有,看来这次蒙古对襄城是志在必得。
    而且南边与襄城所在鄂州接壤的李阀势力也在近期开始封锁边境线,不让米粮运入鄂州,更有兵马调动,疑似暗中配合蒙古大军之势进攻鄂州。
    南北局势同时紧张起来,怎能不让人心惊?
    但任凭襄城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到赵宋朝廷,赵宋朝廷竟依然没一兵半卒派来,更没半点粮饷运至,只有一份诏令,令襄城军民奋起余力,如以往一般击退蒙古大军。
    余力?襄城哪还有余力!
    三个多月前的那连场大战,早已将襄城多年的存粮和库银耗尽。现在全凭着上次徒弟楚楼钧画出的地图,从某处倒塌的地下宫殿中找出一批金银珠宝和精良兵器,秘密送到江南的大城镇里变卖,才勉强积聚了部分的钱银,熬过了这个冬天。
    失去了朝廷的支持,接下来襄城将很可能面临缺兵少粮的困境。
    幸而郭靖和黄蓉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样的局面,在大半年前就广发英雄帖,遍请天下英雄齐集襄城,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共商抗敌御侮大计。
    英雄大宴会期定于元月十五,预定连开十日,到元月二十四结束。
    全真教、滇南段氏、陆冠英、丐帮长老等与郭靖夫妇相熟交好的江湖人物提前便已到了,在英雄大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汉依然络绎不绝,每日都有大批知名或者不知名的高手赶到……襄阳城中高手如云,群贤聚会,盛况空前。
    许多隐退的成名侠客也闻风慕名而至,带来了大量的财物捐款,而且会上推举郭靖为会盟的盟主,赴宴的武林人士俱听从他的调遣,共抗外侮,一时间襄城里士气高昂,局势大为好转。
    就在郭靖黄蓉暂且松了口气,让女婿耶律齐接待招呼群雄,自己夫妻专心整军备战之际,一个消息突如其来地传至。
    数天前,汝阳王府的世子,向来人称“战场虎将”的库库特穆尔,竟到了汉江对面的樊城,还立起了两面分别写有“大元汝阳王府世子库库特穆尔在此!”“对面参加狗熊大会的汉狗们敢来取吾人头否!”的大旗。
    显然库库特穆尔听到了襄城英雄大会的消息,这次赶到樊城,目标直指襄城英雄大会。
    其时集结在襄城的武林高手不计其数,所以当樊城城头那两面挑衅意味极浓的大旗竖起后,不到半个时辰便有如旋风般传遍整个襄城,引起一片哗然。
    现在两国交战,两国的武林人士相互挑战、交手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蒙古一方竟敢如此嚣张地竖起大旗,挑战对面襄城云集的所有汉人高手,还是第一次出现。
    襄城的武林人士看到那两面嚣张的大旗岂有不动怒之理,特别是“狗熊大会”、“汉狗”等带着侮辱性质的字眼更是刺激了英雄好汉们的神经,他们纷纷拍案而起破口大骂,稍稍稳重者立时便到郭府请战,要求代表襄城出战。
    年轻的高手们更是热血沸腾,高各部:“岂有此理,蒙古鞑子这是岂我汉家武林无人乎!走,咱们渡江过樊城,取了那王保保的狗头回来!让蒙古鞑子见识一下我们汉家武林人士的厉害!”
    一时间愤怒的声讨声响彻全城,不少年轻高手也不等郭靖发话,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群结队地渡江去樊城应战。
    那王保保是库库特穆尔的汉名,江湖人士俱以此名称呼库库特穆尔,以回应那个“汉狗”的称呼——你不是叫我们汉人做汉狗么?那你还取个汉名做啥?
    事实上蒙古高层取汉名并不多见,此乃是汝阳王郡主敏敏特穆尔强行推行的,她自己便取了个汉名“赵敏”,她认为目前蒙古已夺取了汉人的近三分之一江山,为了更好的统治汉民,减少反抗,统领者取个汉名以示尊重和文化融入很有必要。
    库库特穆尔作为她的兄长,被逼着取了个“王保保”的汉名,但平时极少用到,他和大多数蒙古贵族一样,对妹妹的施政策略并不认可,他们骨子里对汉民还是极为轻视,视之为最低贱的剥削对象。
    至于汉民反抗?那就杀了呗,反正汉民多,杀之不尽。
    再说襄城的年轻高手们大批渡江涌到樊城,库库特穆尔下令解除码头封锁,打开城门,将这百余年轻高手迎入城中的大广场上,派出己方一百余名高手与他们一对一决斗。
    是役襄城一方的年轻高手大败,非死即重伤,库库特穆尔将死伤者尽数用船运回襄城,人人身上还系了张纸条,上书:“汉狗自夸自卖,不外如是!”
    “百余少年英雄血洒樊城,蒙古鞑子留字羞辱气焰嚣张!”的消息在极短时间内便传遍所有关注本次事件的江湖人士耳中,引起城中军民和武林人士的哗然。
    谁也没想到,这百多名在江湖上也算颇为名气的后起之秀、年轻高手们,竟尽数被打败,轻则重伤残废,重则直接殒命!
    而且据生还者所说,全是一对一被打败的,对方并没有以多为胜,也没使什么卑劣手段,可见这次蒙古是有备而来,同样汇集了大批的高手。
    但蒙古一方的嚣张气焰,和那在伤亡者身上系上侮辱性字条的行为,彻底激起了襄城武林人士的怒气。
    数十个知名高手也不顾郭靖黄蓉的劝阻,再次渡江挑战,这些人无一不是成名多年的绝顶高手,有小宗派的掌门,有大帮大会的长老,也有隐世已久的独行侠,甚至还有知名大盗,这些人或为国仇家恨,或为同胞出气,或为扬名立万,都义无返顾地奔赴樊城,回应蒙古鞑子的嚣张挑战。
    但当天下午,这些襄城高手们也全被送了回来,同样人人非死即重伤!
    腥红的“汉狗自夸自卖,不外如是!”的字条极刺眼地系在他们身上,生还者满脸的屈辱不甘,有被气得口喷鲜血者,甚至有不甘受辱者,咬破手指血书“为我等报仇”然后撞墙而亡。
    连昔日横行关东、无人能敌的大盗“关东鹰王”屠飞鹰,也因为重伤太严重,送回来的当夜便气绝,临终前这七尺汉子双眼流泪,不断重复着“不能输,不能输给鞑子!”
    引得众多闻讯而来的高手们跟着落泪,又悲又怒。
    无论这些成名高手生前是正是邪,但在民族大义面前都无愧“英雄”二字!
    当天夜里便有十个武功更高更强的宗师悄然联袂踏波渡江,夜袭樊城,誓要斩下王保保的人头。
    可惜第二天连这些雄踞一方的宗师们也被送了回来,八死二重伤!
    满城悲愤,白幡处处,香火与哭声处处。
    不过也得益于这些见多识广的知名高手们的牺牲,樊城一方的蒙古顶尖高手名单揭示了出来。
    蒙古护国法师,金轮法王!
    西域金刚门门主,火武头陀!
    苗疆极乐峒,大欢喜女菩萨!
    还有,突厥武尊,毕玄!
    前面三个恐怖的名字已让众人倒抽口凉气,第四个“突厥武尊”毕玄更是神话般的人物,与道家散人宁道奇、高句丽武学宗师“奕剑大师”傅采林并称为“第一代武学大宗师”。
    如果说华山论剑成就了“中原五绝”的威名,那三十多年前在北方举办的“圆桌夜宴宗师会战”,则奠定了宁道奇、毕玄、傅采林的“武学大宗师”之名。
    天下间有“武学大宗师”的说法,便是由此三人的宗师会战而来,可见此战在江湖上的影响力。
    也是从那一战起,天下陷入大乱,武学各派大放异彩,百花齐放,“武学大宗师”层出不穷,星光闪耀——
    “剑神”独孤求败,以“独孤九剑”代表了中原剑道的巅峰;
    “散人”宁道手,以“散手八扑”代表了中原道家散手武学的巅峰;
    武当的创派宗师“真人”张三丰,以百年修为成为了公认的道家第一人;
    “天刀”宋缺,以“天问九刀”雄踞“天下第一刀”的宝座。
    “小李飞刀”李寻欢,以“例不虚发”的飞刀绝技,被称为“天下第一暗器高手”。
    “奕剑大师”傅采林的“奕剑术”,开创了奕剑之道,以棋奕之法闻名于世。
    ……
    而“武尊”毕玄的“月狼矛”更是号称“天下第一枪”,无论是战场还是江湖比试未逢败绩。
    虽然早听闻辽国对蒙古俯首称儿臣,但听闻连堂堂武尊毕玄也被王保保请到了樊城坐阵,又怎能不让众人惊骇?
    众人这才知道,王保保确是有备而来,此前郭靖黄蓉再三劝阻众人,并非怯战,实乃是对汝阳王府那对兄妹的忌惮、让他们作决定变得极为谨慎,谋定才后动。
    当十几个宗师殒落,以及樊城蒙古一方有四个武学大宗师坐镇的消息传开后,全城震动。
    开往樊城的船只立时便消失,再无人渡江挑战,先前愤怒地叫嚷个不停的武林高手们开始沉默,一众英雄好汉们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哑口无声,连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年轻气盛的少年英才们也被长辈师父们勒令不得离开襄城。
    虽然襄城里乃有不少人依然对蒙古一方的高手们骂骂咧咧,可底气明显不足。
    尽管没人公开承认,但襄城的英雄大会声势大弱、人人志气消沉,连让年轻人扬名的擂台比武也越来越缺乏关注和氛围,却是不争的事实。
    樊城上那两面旗帜和那四个恐怖的武学大宗师,成为了压在众人心头上的阴影和大石。
    特别是樊城的王保保连续两天派人送来战书,邀请“襄城大侠”郭靖前往樊城与己方高手一决高下。
    但黄蓉心知襄城安危实乃系于郭靖一人身上,怎肯让他出战?何况他以一敌四,必败无疑。
    黄蓉拒战,于是蒙古一方态度越来越嚣张,气焰越来越盛,甚至送来了妇人衣服以作侮辱。
    整个襄城都弥漫着一股悲愤却无可奈何的风气,连襄城的军民也没了先前那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决心。
    郭靖黄蓉对此忧心忡忡,英雄大会好不容易才聚起大批英雄好汉和仁人志士,但现在英雄大会的风头完全被蒙古一方压下,己方高手们士气低落,实在难不利于后续开展的防御部署,但两人偏偏对此束手无策。
    黄蓉叹道:“靖哥哥,现在一灯大师在此,若是老顽童和我爹也能赶来,再加上你,你觉得有多大胜算?”
    郭靖沉默了片刻才摇头道:“一灯大师修为虽高,但他乃方外之人,杀伐之气已弱,不宜出战。义兄周伯通和岳父大人也年过八旬,实在难以与对方力拼。所以,我们这边能战的只有我一人。”
    黄蓉苦恼道:“若是钧儿在就好了。不过听闻他还在海外,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若他在,应该能和你并肩作战。”
    郭靖肃然道:“蓉儿,此事休得再提,钧儿现在是少帅军的领袖,身系数万少帅军的安危,也是我汉人一脉日后抵御异族的希望,莫说他不在这里,就算他在此,我也决不会同意他为襄城冒险出战!”
    黄蓉深知自己丈夫为人,只得无奈地摇头。
    两人商议良久,无奈己方高手虽众,但那些实力可以与郭靖媲美的武学大宗师除了一灯大师外再无第二人,实在无法化解眼前困局。
    唯有高举免战牌,待得蒙古大军攻至,举家报国而矣,两人甚至琢磨起要不劝来参加英雄大会的英雄好汉们先离开襄城,或回山门,或去投奔梁都少帅军,以保存民族元气,将来好驱逐鞑子。
    这时管家敲门,送来一份拜帖。
    郭靖和黄蓉接过一看,却是南北少林方丈心湖大师和方证大师携心眉、玄澄、方生等数十僧人联袂而至,想拜会郭靖大侠夫妇,并给郭二姑娘贺寿,还备了贺礼若干云云,态度极为客气。
    夫妇二人不由面面相觑,别看他们夫妇俩仁义之名播于天下,可还真没资格让号称武林第一大派的南北少林寺方丈亲自登门拜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