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三商封神
为了不让三教教主察觉,接引慧光不敢太过放肆,赶忙收回,只见西方极乐世界之中大放光明的接引身形一阵抖动,宝相庄严的形象一收,光明退去,香气散去,依旧是丈六暗金之色的身躯,皮肤暗黄,神情孤苦,手执一朵千叶青莲,踏波而来。
赤足迈开,一步一莲花,徐徐来到岸边,池边瑶草一阵疯狂暴涨,结成七宝祥台,接引落座,朝准提一个稽,拿出念珠,左手慢慢捻动,不一言。
准提回礼,急不可待的言道:“此乃我佛门大兴之兆啊,玄门气运大跌,看来是盛极而衰,我西方正好顺应天时,抓住此等福运,大兴沙门莲花舍利之象!”
不想,接引虽然有所意动,却是依旧小心翼翼,对大失分寸的准提言道:“此事大有蹊跷,那三清至宝在身,又有开天功德,怎么会突然呈现衰败之象,孰为可疑?”
准提不以为然言道:“师兄此言差矣,他等三清教派自巫妖量劫之时就开宗立派,广纳门徒,日夜不修道德,只是图谋法力精进,整日游山玩水,不思回馈天地,早就因果累积,如今不乏是天地有感,垂怜我西方艰苦努力,勤修道德。度众生,普济苦厄,深有大德,风水轮流转,当是我等福运到了。“
“况且,如今封神当起,正是玄门大劫,我佛,门清净极乐,合该大兴,所谓时不我待,天欲予之,不受反咎,如此大兴之机,正式你我安排弟子,下山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之时,且不可怠慢。“
接引依旧眉宇紧锁,颇为忧虑道:“此事还有待观摩一阵,你我还是先稳坐莲台,如今正值封神,虽说事关玄门,但道祖有言,未入准圣者,沾染红尘,皆在劫中,不可怠慢,如今若是派遣门人,一旦牵扯其中,怕是东方圣人立刻会抓住机会,拿我西方门人做筏,渡其劫数。”
准提抓耳挠腮,急的不得了,只是亿万年相处,知道自己师兄一向谨慎惯了,却是不再劝阻。先去安排弟子,嘱咐一番,开始为下山做准备。
却说八景宫中,老子和元始天尊静待良久,不见西方动静,颇为遗憾。老子叹息道:“接引道人倒是沉得住气,怕是心里在盘算是不是我等的算计,呵呵。“
元始天尊甩一甩袖袍,傲然道:“吾就不相信他二人真能沉得住气。贫道我拭目以待,看看二人究竟面对眼前一顿大餐,能忍到何时,再说了,就算是他们不动,不是还有昊天吗,到时候昊天逼迫,加上天意如此,西方入劫是注定了。”
老子但笑不语,心神一动,神念便落入天庭。
当即,兜率宫中,老子新炼一炉九转元阳丹,送去与昊天服用了。
如此匆匆,又是三百年时间过去,诸圣又一次齐聚紫霄宫,相比较于上一次的沉闷而言,这一次的气氛从一开始就火爆起来。
这一次,老子手持封神榜,尚且不曾开口,便见本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女娲娘娘忽然上前一步,接过封神榜,手中彩光胭霞绚烂,沉声道:“说起来,吾虽然不掌大教,到底也是玄门弟子,吾那妖族之中,却又些许混迹人间,根性浅薄之辈,和合该上榜,已全天数。”言罢,便见彩光挥洒,十几个名字落在封神榜上,众人一观,着实是那根性浅薄之辈,唯独为首的白泽大圣四个字,熠熠生辉,非同凡响。
虽然早知娘娘有心让白泽上榜,但真的看到这一幕,诸圣也是纷纷一惊,尤其是准提接引,更是不敢置信,看向娘娘。
结果,不等二位圣人回神,便见一直鼻观眼眼观心宛如木头人一样的昊天,忽然笑出声来,走上前来从娘娘手中接过封神榜。
这一举动却是比娘娘更加让人惊讶。
娘娘再怎么说也是妖族圣人,商定封神之人,昊天虽然同在紫霄宫中,却不过见证之人,如今却接过封神榜,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只见昊天向诸圣打了个稽首道:“百年前,贫道的化身酆都大帝,曾于后土宫中听道,平心娘娘得知此事,说既然道祖曾言,不入准圣者皆在劫中,也便不拘玄门弟子,巫族之中也有不少一心斗狠,根性浅薄之辈,也该上榜应劫,便请贫道出手,代为添上几个名字。”
说着,昊天伸手一指,便在封神榜上落下了十来个名字,也都是巫族因果牵扯之辈。
西方二圣见状脸上疑惑之色更甚,女娲娘娘,平心娘娘,都是此次于封神大劫无关之人,如今却纷纷下场,让巫妖两族上榜应劫。
虽说所占数量不多,但两位圣人圣光烛照之下,也能看出来,两位娘娘所命上榜之辈,并非是随意糊弄,多少也有几分底蕴,尤其是那白泽大圣,哪怕是昊天添上了十几个巫族名姓,也不曾平复两位圣人心中的惊讶。
填完这十几个巫族之后,昊天并为放下封神榜,而是转头看了老子一眼,得到首肯的目标之后,方才转头看向西方二圣。
看着昊天忽然看过来的目光,二位圣人心中顿时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总感觉今日种种怪异之事,仿佛一张无形中的天罗地网,将他二人网络其中一样。
果不其然,就在两位圣人眉头紧锁之际,昊天忽然开口道:“见过接引圣人,准提圣人,当日天庭建立之时,二位圣人曾言,天庭统御三界,不分东方西方,贫道自奉道祖符诏以来,也一直将此事记在心中,不论西方东方,皆一视同仁。”
“而今封神,乃是神仙杀劫,仙道逍遥,不似回馈天地,加上圣人门下,超然物外,导致天道不公引发而出,故此,降下劫数。”
“封神量劫,便是叫天地之间,除却圣人,都归天庭统御,西方弟子,自然也包括其中,如今,巫妖两族皆有上榜之人,西方弟子,也当一视同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