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 111 章 朝廷失策

      许庚身走了之后,光绪皇帝在大殿之上,再次的焦急踱步,光绪皇帝这个人虽然是性格软弱,但是却十分的性急。
    现在光绪皇帝得了刘海的奏折,立刻就觉得事关重大,再也等不得了,于是立刻就命小太监去传他的老师翁同龢。
    翁同龢这个人历经四位皇帝,为两代帝师,在朝廷之中,威望很重,现在多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重用。
    翁同龢来到养心殿之后,先给光绪皇帝行了礼,然后站在一旁,等候光绪皇帝的问话。
    “翁师,这儿有一份奏折,你看一看。”
    光绪皇帝说完之后,就把奏折递到了自己身旁的小太监手中。
    这小太监接了奏折,下了御阶,来到翁同龢面前,将奏折交给了他。
    翁同龢接过奏折之后仔细的看了看,然后笑着对光绪皇帝说道:“陛下不必担忧,这份奏折有些言过其实了。”
    光绪皇帝听了之后有些不解,“老师说的这是什么道理?朕看来日本皇帝节衣缩食,发展海军,对我大清国来说是巨大的危险。”
    翁同龢微微的一笑,然后才回答光绪皇帝:“陛下日本国小民弱,他就是全力发展海军,军费又能有多少?”
    翁同龢说道这里的时候,抬头看了一下光绪皇帝,见光绪皇帝陷入了沉思,于是便接着说道:“我大清国南洋,北洋,每年的军费就有400多万两,而这些银子大部分都给了北洋水师,就凭这些钱,李鸿章那里每年就能够定制两艘铁甲舰,又有什么担心的?”
    光绪皇帝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点头,他对日本的情况并不了解,只知道每年400万两白银绝大部分都给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这些年所发展,全部都靠地方上的捐赠。
    想到这里,光绪皇帝长长的? 输了一口气? 然后笑着问:“老师,如果是这样? 那这个刘海上奏折是为了什么?”
    “以老臣看来? 这不过是来要钱来了,这些年来朝廷全力发展北洋水师? 对于南洋水师有些怠慢,所以经费他们都是靠两江地区的富商捐赠? 恐怕这个刘海有些支撑不住了。”
    光绪皇帝听了之后点点头? 对旁边的一个太监低声说了几句。
    那太监悄悄的退了下去,一会儿就拿着一叠文碟送到了光绪皇帝的面前。
    光绪皇帝打开这份文书,仔细看了一下,然后果然笑了出来:“老师说的果然在理? 现在的南洋水师所拥有的战舰已经不次于北洋水师。这么大规模的舰队? 每年需要维护的银两,那可是海了去了,他支撑不住向朝廷要银子,这也是正常。”
    翁同龢听到光绪皇帝赞同自己的意见,不由得得意地摸了摸胡须? 对自己看透刘海的心思感到骄傲。
    光绪皇帝放下心来之后,又对着翁同龢问道:“那老师的意见? 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回复?”
    翁同龢想了一下,然后眼中闪出了一丝狡猾的光芒? “万岁,当今天下精锐只有两支? 一为李鸿章的淮军? 二是刘海控制的湘军。太后娘娘和李鸿章交厚? 不如皇上施恩与刘海,也能够和李鸿章抗衡。”
    光绪皇帝听了翁同龢的话,眼中也闪出了兴奋的光芒,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慈禧的阴影下生活,如果能够摆脱慈禧,那他算是翻身解气了。
    “既然如此,那朕就下旨意给南洋水师,再拨些银两。”
    “陛下不必如此操之过急,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等过一段时间,陛下再下旨也不迟。”那意思是等刘海撑不住了,求到皇上面前,光绪皇帝再施恩,效果会大一些。
    光绪皇帝点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他现在脑子里都是争夺在朝廷上的人脉,然后摆托慈禧太后给他带来的阴影。
    就这样刘海的奏折,被帝党和后党两个朝廷中最大的派别,全部留中不发了。
    而刘海在上海等了将近一个月,也没有等到朝廷的奏折回复,这让他立刻就冷了心。
    看来朝廷是指望不上了,不如自己单干,等到那一年的时候,朝廷破败,正好是他英雄崛起的时候。
    刘海这边是消停了,但是朝廷中却没有这么平静,刘海的这份奏折完全是提醒了礼亲王世铎,在江南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还有刘海这个军阀。
    礼亲王世铎在回到府中之后,召集自己的幕僚,把当前两大大清国军事势力分析了一遍,然后得出了结论,李鸿章年纪大,他去世之后没有后继之人,他的湘军很快就会被瓦解。
    但是刘海不同,他正值壮年,而且他得到了上一届湘军统领曾国荃的授权,所以现在湘军已经在他手中牢牢的掌控,想让他交出军权,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以后朝廷要发生动乱的话,恐怕就是从刘海开始。
    礼亲王世铎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立刻是寝食难安,他们爱新觉罗家统治中原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相信过汉人。
    现在朝廷势弱,而汉人有大规模崛起,特别是刘海这个拥有军权的人,如果不赶快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朝廷就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但是对于刘海掌握着兵权,朝廷就是投鼠忌器,一旦来硬的刘海马上就反了,到时候江南财税重地就会乱成一团糟,又会重现当年太平天国时的情景。
    而这时候礼亲王世铎的个幕僚沈卓,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老爷,既然咱们不能来硬的,那不如就来软的。”
    礼亲王世铎一听来了兴趣:“计将安出?”
    “刘海少年气盛定然注重名望,不如朝廷封他一个高官,比如说海军部长或者海军次长,让他到京城之中上任,让他和军队分开,然后朝廷再以高官厚禄分散瓦解他的部众,这样没有几年的功夫,湘军就会烟消云散。”
    礼亲王世铎听了之后,只觉得茅塞顿开,自己苦思冥想也没有解决,竟然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
    “好,好计谋,这一回你立的功,本王重重有赏。”
    礼亲王世铎说完之后就对身旁的管家说道:“沈先生,这一回立了大功,将他的月钱增加一倍,同时再赏500两白银,一处宅院,三个丫鬟。”
    沈卓听到这里也是十分的满意,自己随便一句话,竟然赚了这么多东西,这可是普通人一辈子都别想得到的。
    礼亲王世铎当天晚上就写好奏折,然后在第二天就送到了慈禧的面前。
    慈禧太后接到礼亲王世铎的奏折之后,也陷入了沉思,礼亲王世铎对于将来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在的时候,慈禧还是有自信,能够暂时压制刘海。
    但是考虑到自己年纪已经大了,万一有那么一天不在了,这朝廷上下又有谁能够让刘海俯首听命。
    现在趁着自己还能说得上话,赶快将刘海这个隐患去了,对将来得大清国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慈禧太后,当即就照准了礼亲王世铎的奏折,同时发布诏令,加封刘海为一等侯,奋勇巴图鲁,加黄马褂,封海军部次长,并命刘海一月之内进京赴任。
    慈禧太后的这份奏折,很快就命人送了出去。
    而现在的朝廷完全就是一个塞子,只要是有心人,什么消息都能够打听的出来。
    在天津的李鸿章是最快得到消息的封疆大吏。
    他在得到朝廷要封刘海为海军部次长,调他到京城之后,就是一惊,接下来他就觉得浑身冒汗,这一下可把他吓得不轻。
    虽然李鸿章他没有见过刘海,但是凭着这些年来刘海的行事作风,知道他是绝不会奉旨的,也不会离开他的地盘儿。
    李鸿章开始担心这一回要是把刘海逼急了,然后造反,江山就要动荡了,那时候就会给洋人得到可乘之机,最后大清国也许就会和那些被洋人占领的国家一样,成为他们的奴隶。
    想到这里李鸿章只觉得浑身发抖,最后他决定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也只能拼着这条老命,力挽狂澜了。
    李鸿章立刻命令北洋水师全部集结,加装煤炭,准备弹药,然后整修军舰,随时准备以备不测。
    除了北洋水师,李鸿章还命令他麾下的淮军开始进入戒备状态,所有的军人不得离营,随时听候他的命令。
    而李鸿章得这个动作,马上就让京城附近感到了一阵的紧张,特别是慈禧太后,在知道李鸿章开始集结兵力调兵遣将之后,就感到头皮发麻。
    为了了解情况,慈禧太后一天之内给李鸿章发了三封电报,要求他解释为何要集结兵力加强戒备。
    同时慈禧太后为了以防不测,命令她的心腹手下荣禄,全权负责京城附近的兵力,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李鸿章在接到慈禧太后的电报之后,并没有回电,他知道这样并不能缓解慈禧太后心中的猜忌,只有自己亲自去皇宫一趟,才能让慈禧太后放下一心。
    因此李鸿章在布置好军队之后,李鸿章立刻乘火车前往京城。
    李鸿章刚刚在京城火车站下车,立刻就有军机大臣额勒和布亲自把他接到了皇宫之中。
    看来军机处也知道李鸿章的动作了,不过既然李鸿章能够单人独自来到京城,也显示出他是没有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