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437页

      “娘,会试我有把握。”江河搀扶着江大夫人,“还是保佑阿白一切顺利吧。”
    江白训练很久,最近时常带兵出去打山贼、顺便练兵……这也是江河邀请亲生母亲见面的原因。
    两人见面后,他发现自己的决定真是再正确不过,看江夫人眼下的青影就知道她晚上失眠有多严重,为已经放飞自我的养子担忧不已。
    ——
    大清早,当乐阳公主准备出门的时候,发现方三娘已经在公主府外等候。
    “公主,我认为您缺个军师。”柔弱如花朵的少女露出明媚的笑容,“不知您认为我如何?”
    乐阳公主十分感动。
    除了有血缘关系的向表妹,自幼爱舞刀弄枪与京城贵女风格不同的她一直没真正的闺中好友,现在她终于有志同道合的好友了。
    “你爹娘对你好吗?”乐阳公主有些担心。
    方怀是个官迷,自从被罢官在家反省,不知有多恨这女儿。
    方三娘浅浅地笑着,“我舅舅过来,将他打了一顿。”方三娘的语气中带嘲讽,“舅舅一家子总算起来了,我爹现在都要巴结着不放,想靠舅舅他们复官呢。”
    继母罗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父亲本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当初亲生母亲的娘家刚败落,他立刻就勾搭上娘家得力的继母罗氏。
    现在她舅舅一家终于起来,恢复以往的荣光,方怀马上对她这个女儿嘘寒问暖,方四娘当时看到后还一脸受伤,悲愤地指责她抢走所有的父爱……
    方三娘当时真是恶心得不行。
    方三娘将方家最近的事说了一遍,然后柔柔地笑起来。
    “与其在那家里和他们演戏,互相恶心,还不如帮公主做些有意义的事呢。正好我们已经有经验,可以为巧娘她们讨回嫁……公道。”
    乐阳公主挑眉,虽然方三娘及时隐下那嫁妆的话,但她还是很喜欢。
    不管是帮那些可怜的姑娘们讨回生母的嫁妆还是讨回公道,她都挺愿意去做的。
    这次的计划很顺利,不过两个多月,很多被“死亡”的少女又回去继续当她们的千金小姐。
    乐阳公主手里捏着她们当谢礼送过来的丰厚嫁妆,再次心虚起来。
    她觉得受之有愧,但这些少女却和方三娘一样,纵使她不要,依然要塞过来,不然她们就长跪不起,一脸悲痛之色。
    乐阳公主能如何?只能收下了。
    大不了,以后多关照她们,别让她们再次被那些人渣欺负便是。
    乐阳公主眼睛一转,又有了个好主意。
    “宫里有一批嬷嬷要退下来,不知你们愿不愿意为她们养老。”
    在场的姑娘们眼睛发亮,她们本来还发愁,即使在公主的帮忙下回到家、恢复身份,可这名声坏了,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若是有了宫中老嬷嬷的教导,以后谁还敢说她们的规矩不好?
    敢说规矩不好,岂不是说宫里的太后、皇后和公主的规矩不好?
    方三娘对公主行礼。
    “殿下,经此一难,我们的亲事是难了,世家就别想了,除非我们愿意嫁些名声不好、品德有瑕的,这样还不如今年赶考的举人呢。尤其是出身寒门的举子,对世家女趋之若鹜……”
    公主殿下闻音知雅意,“本宫明白,按你们的心意做,以后本宫就是你们的后盾,只要你们不太过份,本公主都支持。”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这样吧,等你们有看上眼的,本公主回宫请太后为你们赐婚。”
    姑娘们眼里含泪,这是再生之恩!
    有太后给的脸面,还有皇家的公主撑腰,她们婚后要是再过得不好,可以去死了。
    一群姑娘眼泪汪汪,一副恨不得士为知已死的模样,让乐阳公主有些不好意思。
    她们的嫁妆真的不少,如果少就不会被心存恶念的家人故意给人贩子大开方便之门。
    方三娘真是个人才啊,有方三娘出谋划策,她不仅获得大量的钱财,还收获了这些姑娘的忠心。
    这些姑娘有宫中送来的嬷嬷教导,自然从心态上接近皇家,枕头风再吹吹,将来不愁她的皇兄没有忠臣用。
    ——
    时间又过去一个月,再次变糙的江白终于回来,满载而归。
    山贼被串成一串,提拉着进城门的时候,京城的百姓们纷纷涌出来观看那群经过火与血的考验后,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的南大营士兵。
    看着就显精悍,有他们拱卫京城,真是再安全不过。
    江白看着京城的天空,总算在玉郎会试前赶回来了。
    这次真是太危险了,如果不是被玉郎当卤肉一样煮过,让他的力气和身手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当时差点就被射成刺猬。
    随行的将士们抬头挺胸,接受老百姓的欢呼。
    当然,时不时他们会崇拜地看向前方的江白,谁也没想到这次围剿的山寨居然有弩这玩意,若不是江白提前将弩全砍下来,能站在这儿、接受百姓们欢迎回归的人肯定没几个。
    没想到庆北侯如此年轻,却有此等勇猛之力。
    江白先是进宫见皇帝。
    皇帝的脸色阴沉,“弩是军中流出来的。”
    江白沉默地将收缴的弩呈上来。
    皇帝抚摸着作为物证的弩,长叹了口气,“朕并不愿意骨肉相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