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祖宗为证
刘英惶恐的低头后心思百转,此时他又开始思索自己弟弟命值不值得他用自家的立世之本去换,刘家无寸功于大明,只是对皇帝有恩情,他家的根基就是看皇帝认不认这个情分。
虽然当今圣上无论如何都都会认,但往后的皇帝呢?
太子爷如今就透漏出不满,等日后当今龙驭宾天,就是太子爷坐江山了,若是真有心想要刘家死,总有人会为王先驱………
如此一想,刘英顿时就明白该怎么做了,弟弟又不是自己儿子,他的死活关本侯爷什么事,咱还是管好自己儿孙未来的福贵吧
刘英顿时磕头道:“臣感念圣上恩德,但愚弟犯下如此大罪,就这么从轻发落如何服众,若是因他一条命,让圣上英明受损,臣死后何颜面去见先父!”
朱元璋顿时落泪说道:“当年皇考妣逝世,咱家贫年幼,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若非你父之慷慨惠此黄壤,何能使得皇考妣上有一地安身,而今汝弟有劫,咱何能漠视不顾。”
此话一出帐内顿时哭声四起,凤阳知府以及他身后的凤阳老者们更是泪流满面,嘴里说着圣上仁德宽厚,多年往事竟然还铭记于心。
朱标自然也是得跟着哭,看差不多了抽出帕子递给自己真的泪流满面的老爹:“父皇还当以龙体为重,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还皆赖父皇照拂呢。”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其余人也赶忙规劝,此事暂且也没人再提起,都知道最后的决断要等到祭祀完皇陵和先义惠侯之坟后,否则这一劝就答应,未免表现的太急切了。
正值午时,朱元璋赐下酒宴,席间拉着刘英的手谈话以示亲厚,凤阳诸老都是会说话的,说着自己能成为帝乡一份子是如何的骄傲,死后见祖先也能说光宗耀祖了。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此话确实是至理名言,朱元璋的仪仗入凤阳后引得十里八乡无数百姓前来拜见瞻仰,山呼万岁之声整日不绝。
朱元璋每到一处都会叫来当地有声望的村老士绅,问询他们平日的生活状态,凤阳知府和义惠侯刘英全程陪同,刘春自然也是难免被提及,一提众人就免不了一哭。
大多数村老都是斥骂刘春给先义惠侯丢脸给凤阳帝乡丢脸,劝说朱元璋要严惩刘春,刘英本人也是代表刘家一同请罪。
见此朱标满意的点点头,毛骧还算做了些有用的事情,现今整个凤阳都知道了刘春的情况,大多数人都还是老百姓,自然看不惯贪官污吏,
尤其是老刘家骤然福贵,靠着当年那点事封侯,本就让同乡百姓眼红,大家一起穷那就是好兄弟,但你突然发达了,还不带上我,那咱们就是仇家了。
在凤阳刘家的声望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大家都在替皇帝着急,生怕他放过刘春,这时候朱元璋的御驾也到了皇陵,毛骧早就准备好了祭祀用的祭品。
朱元璋也厚赏了看守皇陵的卫士们,朱标亲自赐下酒宴,天子仪仗驻扎在惶恐之外,等明日吉时再举行祭祀皇陵大礼。
当天夜里凤阳知府等人退下,朱元璋则是领着朱标进了皇陵主祭的屋内,老朱家祭祀前夜私下跟祖宗联络感情也是习惯了。
大殿内香火不断灯火通明隔着老远就能到浓重的香火气息,东平侯韩政和毛骧领着亲军守在门外,朱元璋和朱标径直踏入祭堂。
里面供奉着朱家祖先,朱元璋父子来先是各自点燃供奉香烛恭敬的插入大鼎之内,朱标抬头看了一眼,牌位上都刻着字,德祖玄皇帝朱百六
、懿祖恒皇帝朱四九、熙祖裕皇帝朱初一、仁祖淳皇帝朱世珍……
朱元璋后退两步大礼参拜,朱标在其后半步也跟着跪下,磕了几个响头后,老朱挺起腰杆跪着向祖宗禀报近几年的功绩,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也只有在祖宗牌位面前,他才能这么无所顾忌的说出所有。
平日哪怕是在马皇后和朱标面前,他也不会说这么多,因为他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是妻儿的靠山依仗,他不屑将这些说出来,因为他自信没有什么是他朱元璋不能承担的不能解决的,没必要让妻儿跟着忧虑。
朱元璋最后沉声说道:“大明开国至今日盛一日,加国兴旺此皆赖祖宗庇佑,儿孙感激涕零,而今国朝之中尚有忧患,还请皇祖保佑臣能顺利平定祸患。”
“臣还有一件大喜事要禀报祖宗,标儿,你来亲自跟祖宗说。”
朱标郑重的磕了一个头才开口道:“启禀祖宗,臣朱标之嫡妻常氏已有身孕,还请祖宗庇佑其腹中子嗣平安,以绵延朱家血脉,使得宗庙有继,臣朱标叩首。”
孩子尚未出生,男女都还不确定,自己父皇却如此郑重其事的让他禀报祖宗,估计是想让他明白,朱家的江山,一定要在嫡系传承。
磕完头父子俩起身面对着高高在上的祖宗牌位,朱元璋负手说道:“标儿,爹早晚也有一天会摆在这上面,跟祖宗们一起看着你跪在这里禀报你的功过,诉说你的烦忧心事,那时候爹在天之灵一定会好好庇佑着你。”
朱标闻言鼻子一酸:“爹………”
朱元璋摆摆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咱是皇帝但也是人,标儿,咱只盼望之你能顺顺利利的继承江山,将大明领向更加繁荣昌盛,让老百姓们都过的富足,不在因为贫穷饥饿而造反求生。”
“你要知道,咱朱家是如何起家的,又是怎么夺过这座江山的,一两波造反的不过是乌合之众,随手就可镇压,但若是逼迫的全国各地百姓都蜂拥造反,那再大的基业也不过转瞬即没,所以一定要照顾好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名言不可忘却。”
朱标郑重的应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天地宗庙祖宗为证,朱标定然会使得大明国富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