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36章 提油的蝴蝶

      何双友拿出来放到桌上的,是一个小把件,有个五六厘米长,立体圆雕。
    雕的是一只蜷身卧着的猫,而猫身之上,还雕了一只蝴蝶。
    猫蝶,取谐音“耄耋”,寓意长寿富贵。
    玉料是和田白玉,微微闪青灰,但是质地十分浑厚油润。就和田玉来说,闪青或者闪灰的料子,往往密度和油性比较好,而越白的料子,越不容易有这么好的质地。
    所以羊脂玉才珍贵。因为羊脂玉不仅白,而且密度和油性也是一流的。同时,羊脂玉的白,并不是单纯的高白,而是属于暖白的调子。
    如今不少商家会拿着白度很高的青海料或者俄料大叫羊脂玉。但是青海料一般比较“水”,水的意思不仅仅是透,有时候高端青海料也不透,但浑厚感依然差着那么一回事儿。俄料呢,看着密度不小,但是往往比较“生”,哪怕是高端俄料,看着油润度也不错,但玩几年就知道了,很难玩出来。
    而这“耄耋”玉件,显然是和田籽料的品性。当然,和田籽料也有很多垃圾货,但是好的和田籽料,一看便知。
    同时,猫身上的那只蝴蝶,似乎是利用皮色巧雕,红黄带黑点,鲜明漂亮。
    “那么多人有争议,我哪能吃得准?”吴夺应道,“不过,见到好东西,我跟着开开眼,先谢谢何老师。”
    何双友恬淡一笑,微微抬了抬下巴,“上手吧。”
    吴夺点点头,拿了起来,先去看巧雕蝴蝶的皮色。
    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不像是天然的皮色。
    看和田玉的真皮假皮,有两个最重要的点,一个是色根,一个是过渡色。
    真正的皮色,是有色根的。因为和田籽料的皮色,不是玉质,是历经千万年在河水和河床中碰撞、沉淀、侵染形成的,外物质“扎”进玉质,必然会有色根,而不是浮于表面。
    过渡色更好理解,历经漫长岁月天然形成的东西,不可能没有层次。
    同时,皮色一定是在玉质最疏松的地方形成,很多光白籽,无皮色,就是因为玉质非常致密,很难侵染出皮色。
    而这只“蝴蝶”,比较浮,像是做上去的皮色。
    这一点,吴夺不需要听,就凭他的和田玉底子,大致也能够判断。
    “何老师,看这雕刻风格,应该是明代的东西。”
    “没错。”何双友点头。
    “不过这皮色······而且明代的玉件,很少有留皮的。”吴夺又道。
    和田籽料的皮色,如今玩家都很喜欢很重视,但是古玉上面,留皮的确实不多;因为皮色一般会被视为“杂质”,玩的是玉,那就要把“杂质”去掉。
    直到乾隆朝之后,留皮巧雕的东西才逐渐多了起来,不过也是就着有特点的皮色,根据需要进行巧雕。
    现在呢,不管留皮好不好看,只要能留,就会尽量留。因为皮色是籽料的证据,留皮色能卖好价钱啊。同时,假皮色也越来越泛滥。
    “这肯定不是真皮色。这一点,我也能看出来。”何双友接口道,“问题是新是老。”
    吴夺微微一怔,继而进一步端详“蝴蝶”,终于明白了,这是提油啊!
    出现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不是“老提油”。
    提油,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很多玩家俗称“油炸鬼”。
    提油的方法,一般是用染料浸润玉器,然后用油炸或者火烧的办法,让玉器上出现想要的颜色。
    这其中,有老提油一说,也叫古法提油,大致是宋代开始出现,天然染料,手法高明,颜色好看还不影响手感。
    说白了,老提油和雕刻几乎同步。一件古玉是什么时期雕的,老提油就是什么时期做的。
    所以,老提油虽不是天然形成,但在古代也是玉器加工的一种方式,并不会影响一件玉器的价值。
    比如这件“耄耋”玉雕手把件,如果是明代的老提油,那么毫不影响价值。可如果是明代的玉雕,清代民国的“新提油”甚至现代做的假皮色,那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吴夺一边暗叹自己对提油这种工艺的眼力还不够,一边赶紧听了听。
    结果,这的确是一件明代老提油的玉件,没有问题。
    “怎么样?”何双友此时也出口问道。
    “我觉得就是明代的老提油,没问题。”吴夺看了看何双友,“何老师说的有争议,具体是什么?”
    何双友应道,“倒没有说现代做色的,争议主要出现在,有人说是老提油,有人说是清中期的新提油,因为感觉颜色还是比较浮。”
    “颜色浮不浮,和染料以及工艺有关系,和年份并无关系。若是清代的新提油,那么这‘蝴蝶’的包浆,不应该和‘猫’如此一致。”吴夺对于玉器还是很在行的,知道了是老提油,解释就容易多了。
    “这种细微的差别,如何能准确分辨?”
    “肯定能。老提油就是在明末清初失传的,后来清中期出现的新提油,比较生涩,即便形成包浆后辨识难度大一些,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尤其是包浆的光感,只要认真仔细比对······”吴夺进一步解释一番。
    何双友毕竟是懂古玩的人,虽然在玉器上功力不足,但吴夺这么一说,他略略沉吟,便认同接受了。
    “佩服佩服!”何双友叹道,“怪不得你如此年轻,就能被胡总如此看重!”
    “何老师在沉香上的眼力,那才是让人佩服!”吴夺连忙应道。
    “小吴你有所不知,我爱人就是做沉香生意的。”
    “何老师也有所不知,我本来就是学宝玉石的。”
    两人不由同时哈哈大笑。
    笑完之后,距离感觉近了许多。
    “对了何老师,刚才听您感叹‘不通佛性的人拜佛’,想必对佛教研究很深吧?”吴夺忽而想起了这一点。
    “谈不上深。但是古玩一行,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宗教的,佛像又是收藏大热门,确实有所研究。”
    “那在咱们齐州,据您所知,古玩行里有没有一心向佛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