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父爱如山
沙袋这个东西,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老牛演武场的一角,也吊着一个沙袋,看装沙子的麻袋千疮百孔的样子,就知道牛进达的拳劲儿不小。
径自走到沙袋前,李承乾挽起袖子,奋力的出了一拳!
砰!
沙袋没动,李承乾却收回拳头,快速的甩了两下。
这沙袋外面是麻布,里面全是沙子,跟健身的沙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一拳下去,沙子硌到拳头的感觉还真酸爽。
看到李承乾的动作,牛进达哈哈大笑:“殿下,粗沙袋可不是你能尝试的,就算练拳,也得从细沙袋开始。老夫已经吩咐家将去灌装了,您先听老夫讲解一下动作要领。”
说完,牛进达走到沙袋前,吸了一口气。
下一刻,带着残影的一拳重重的怼到了沙袋上。
砰!!
跟李承乾那吹毛不起的一拳相比,牛进达的这一拳不仅将沙袋打飞,还在上面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拳印,隐隐还能看到被打得扩大间隙的麻布纤维。
这一拳,要是打在人身上,别说脑震荡了,塌下去都有可能。
李靖也手痒痒,没等牛进达开口,自己也上去来了一拳。
跟牛进达这一拳相比,李靖就差了点火候,虽然沙袋也飞出去了一点,但是并没有牛进达打得远,沙袋上的拳印也不深。
收回拳头,李靖笑道:“老夫拳脚功夫虽然也不错,但是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论发力,老牛他们才是里面的行家。”
牛进达笑道:“卫公这倒是谦虚了,我等虽然研究过怎么发力,但是两人对搏,如何发力只占三分胜算,看的还是经验、实力。”
说完,老牛走到李承乾身后,用一根竹棍点了点李承乾的脚:“脚在实地上时,全力的一拳需是从脚起步,然后是小腿、大腿、腰部、肩部....”
牛进达边说着,边用竹棍点着。
他不知道比目鱼肌、腓肠肌之类的名词,只能用竹棍告诉太子力道传送的方向。
点完后,老牛又补充道:“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真正在战场上,或者跟人玩命搏斗的时候,也未必会有这个完整蓄力发出的机会。殿下先对着空气试试,等下家将把新沙袋送来,再试试。”
李承乾点点头,对着一边的空气出拳。
就像老牛说的一样,这样出拳,比起肩膀先动,力道确实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
只是,用不着老牛的解说,李承乾也知道这个发力方式没有太大的市场。别人总不会傻呵呵的等着你完成这一套,真正的生死相搏,瞬息间的疏忽,都会致命。
单纯的等待有些无趣,所以牛进达和李靖在一边的兵器架上掏出两根木棍,对打了起来。
两人用棍,却偏偏有一种用刀用枪的感觉,一棍一棍之间力道十足,完全没有点到即止的意思。一时之间,演武场就被棍棒碰撞在一起的梆梆声充斥。
本来在练拳的李承乾,都忍不住侧目。
两人都算是老将,一招一式之间没有一点的花架子,完全是以命相博的全力以赴。
能够爬到将军的位置上,哪个没点本事,酒囊饭袋在隋末的战场上可活不下来。
连续的碰撞声之后,牛进达雷霆万钧般的一棍,直接将李靖的棍子抽断了半截。
突发的事故并没有让李靖惊慌,反而丢掉短的一截,以棍为剑,继续对阵。
直到这时,李承乾才知道李靖全力出手是什么样子。
看起来简单的挥斩、直刺、下劈,却能跟牛进达的棍子斗得不分上下,偶尔见缝插针的一“剑”,甚至逼得牛进达都要后退。
而他,在这纷乱的棍影里,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这就是大佬跟新手的区别啊!经历真正厮杀磨练出来的武艺,确实不是单纯的锻炼能比得上的。
连续的出招,很是耗费力气,不管是牛进达还是李靖,额头都微微冒汗。
又一次互相避让后,俩人很有默契的收手,把棍子丢到了一边。
牛进达仰头大笑一声:“痛快!”
虽然长得一般,但是老牛一抬头甩下汗水的样子,格外的帅气。
李承乾刚要拍拍手,却有一个掌声先响了起来。
循声望去,只见演武场不远处的一个窗户,正支着,透过缝隙能隐隐看到一个少年人。
似乎是感受到了视线,掌声消失了,连窗栓也落了下去。
看了一眼窗户,牛进达叹息一声,豪气全无。
“殿下不用看了,那里就是犬子的房间。自从摔断腿后,那孩子就闭门不出。就连面对我和拙荆,也寡言少语。甚至,好几次还有自裁的意向。医生请了无数,汤药喝了几缸,可还是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唯一主动开窗的时候,大概就是看老夫练武了。
老夫知道,这孩子没法站起来了,却很向往练武。腿没断的时候,这孩子练武也很勤奋。但是....唉!”
看着悲苦的牛进达,李承乾为他伤感的同时,也有点想吐槽。
闭门不出?有自杀倾向?这是精神上的疾病啊,吃汤药能见效,才是见鬼了。
想起牛家的败落,李承乾试探着问道:“牛公,既然见虎兄这般样子,您就没想过再生一个?您还在壮年,就算现在那啥,也不算晚吧。”
看了一眼紧闭的窗户,老牛叹息道:“这孩子现在还活着,就是因为他是长子。老夫曾几次跟他说过,他若是一去了之,牛家就没后了,老夫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靠这个逼着,这孩子才没有真的一死了之。若是家中添丁,恐怕....”
看着牛进达落魄的样子,李承乾内心酸楚不已。
这就是父爱啊,论身份地位,老牛就算娶一群妾侍,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可,就为了激起孩子的求生欲,他硬是过上了节欲的生活。
都说父爱如山,可是做到老牛这个程度的,恐怕一片山脉都比不上。
该死的史书,居然没有把这一段记下来。编排什么“卧冰求鲤”的智障故事有什么用?这样真实且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就没有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