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后宅那些事儿_分节阅读_86

      “姑娘!”
    “别不好意思,这可是关系着你们后半辈子的大事,你回去也同卷秋、思烟说说。说起来你还能再留几年,她们两个却是要快点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不是嫌弃她们,而是怕留来留去留成仇啊。”
    冰琴满脸绯红,却没有再反驳。她年龄还小,但的确听卷秋和思烟说过这个问题,听她们当时那口气,对这个问题也是很担心的。今天姑娘竟然这么说了,她是要传这个话了。
    第二天,高老爷的那封奏折通过驿站传了出去,同时,江宁遭匪的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过来,而很快,他们就知道原来在那一天遭匪的不仅有江宁,上海、舟山、宁波等多地都遭遇了倭寇袭击。这些地方,有的防护好些没遭遇什么大害,而有的猝不及防下就损失惨重,特别是舟山,因是群岛组成,倭寇袭击的最凶狠,只是大小船只就被损坏烧毁九十余艘,人员伤亡更多达三百三百八十六人!
    ☆、第84章
    第四十五章
    消息传开,江宁上下一片震惊。
    虽然这一次倭寇来的凶猛,但他们本来还是以为这是场意外。倭寇嘛,来自于海上,劫掠的是商船,偶尔来到陆地,一般也都是在沿海地区,抢夺些财物就会离开,当然,这一次他们往陆地上跑的是远点,可也应该不是常事。但现在来看,这倭寇竟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啊!他们想干什么?
    就算没任何消息来源的老百姓,也有来往城里投亲靠友的了——上次倭寇是没能祸害乡里,可不见得下次也是这样。城里再怎么说也还有城门,有官老爷,没见现在城门守的更严实了吗?军爷们的大刀明晃晃的都亮着,还有军爷在城头上巡逻。
    而城里的富人,则有开始往内地迁移的了。他们比普通百姓知道一点更多的东西,因此也更为焦虑。当然,迁移的只是子嗣妇女,江宁的大好根基他们一时还舍不得。
    除此之外,还有趁机存粮的,哄抬物价的,总之一夜间江宁就乱了套。
    而此时,京城也乱成了一片。
    如果是一地有贼,那还不是什么大事,可多地有贼,就算是江南道的巡抚也不敢耽搁,连夜写了奏折,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京城,所以不出三天,朝中大臣就知道江南不稳。
    这消息一传来,朝中就吵成了一片。有人说要让蒋王、寿王立刻启程赶往封地,主持剿匪一事。也有人说,区区倭寇又哪里就需要动用两位王爷了?何况此时大行皇帝出殡不久,他们在这个时候离开也不太合适。
    一方说此次倭寇来势汹汹,必须以雷霆之击将他们彻底击溃;
    另一方则说兄弟情深,两位王爷此时恐怕也是不忍离开。
    一方抬出了祖宗规矩,另一方则说这种情况还用不上太、祖遗训。总之两方人掐成一团,战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皇位上的朱全坐在高处冷眼相看,始终一言不发。
    他的年号还没有完全敲定,不过这个也不急,因为按照规矩,新皇登基的年号是在第二年才会用上的,所以现在依然是永宣十一年。高老爷的奏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的。明朝的奏折并不是直接堆到皇帝的案头,而是先入内阁,由内阁看了,给了评语,再给皇上看,皇上要没什么意见,就打个勾批个红准了,若有意见,那就再说。
    这封奏折一来,直把内阁上下下出了一身汗。明朝以文制武,说起来内阁上下都是有品级的文员,不该怕一个武官。可李永祥那真不是一般的武官,这家伙实在太猛了,建文帝的时候,日本欺负琉球,琉球向明朝寻求帮助。建文帝早先跟在太、祖身边,对日本最是厌恶,一听说日本竟敢欺负他们下面的藩国,虽然年龄一大把了,还是批了个字:“打!”
    当时李永祥不过是一条船上的船长,却第一个登上日本国土,并一路打到日本的东京,差点把人家的天皇给抓了——之所以没抓,也是因为发现这天皇就是个精神象征,不当什么大事。
    待他回京,建文帝亲自召见,有那言官怕他忘乎所以,就想杀杀他的傲气,在宫门口拦住他对他进行了一番教导——据说这番教导是带了点侮辱性质的,不过这也是常事。文官看武将,那不一向高高在上的?但李永祥却一个巴掌打了过去:“除了卖弄口舌,你还会做什么?吾等为大明出生入死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你们这些文官是有才学的有知识的,读的是圣人的言论,学的是诸子的法理,我不懂这些,但我知道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忠心为君!”
    他说完,一把撕开自己的衣服,寒冬腊月,他上半身满是肌肉,可是比肌肉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伤痕,有一个刀伤,从下颌一直划过左胸,就算完全没经验的,也能看出那一刀当时有多凶险。
    当时宫门前聚集了不少文官,但都被李永祥这一手给震住了,连那被打掉两颗牙的言官一时也不敢出声。当然过后,这些文官们反应过来立刻闹翻了天——反了他了!一个武官,竟敢如此不逊!联名弹劾他!
    平时这些文官虽然互掐的很有劲,但面对李永祥都生出了同仇敌忾的心里,一个个联合起来写弹劾,那奏折就像雪花般的飘进了皇宫,可建文帝竟没有丝毫反应。是,没有反应,既没说他们对,又没说他们不对,那些奏折就像石落大海连个水花都没激起来。后来还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被下面群众怂恿的没办法,进宫去问了。
    建文帝笑笑回了一句:“他有这个资本。”
    一句话说的当时的首辅熄了火,来的时候他带了一肚子的话,但建文帝的态度告诉他,说这些都没有用。也的确如此,没过几天李永祥就连升三级,一下成了东海舰队的副统领。
    此后李永祥不仅打的日本年年进贡——是真进贡,当朝太祖不爱虚名,那什么随便拿来点白菜黄瓜就能换回大把金银绸缎的事在大明是行不通的,要进贡,那就真要把自己国家的好东西上贡过来。日本产铜、产银,所以这些年日本人的贡品单上这些东西就没缺过,而且人家还指明说有一部分是孝敬皇室的,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皇帝的私房钱。
    虽然这部分钱令内阁几位大臣都很眼红,可也不好说什么。
    此外,东海也被他治理的太平无事,商贸繁荣。虽然说太、祖时期就开了各大港口,但真正兴旺发达,还是在建文帝时期。而此时,几乎大半的皇亲贵族都在海贸上有股份,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收的也有这方面的孝敬。大家一看这样,也就不再找李永祥的麻烦了,你让他不舒服了,他放进来几个海盗,专挑你家的船下手,你到时候哭都没地方!
    何况皇帝明显喜欢这个李永祥,何苦与皇帝作对?反正这李永祥是东海的人,大家一辈子也见不了他几次,就当他不存在好了。
    待建文帝去世,东海就不那么平静了。海盗、倭寇慢慢都出来了,但这个时候出现的也不只是海上的麻烦,蒙古人、黎族,还有不知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叛乱也都一点点钻了出来。所以这东海的事也就并不明显,而这个时候李永祥的威望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大家知道动也动不了他,也就继续当这个人不存在了。
    最近江南一代不太平,倭寇频繁他们不是不知道,也都知道责在李永祥,可都奇异的保持了沉默。但在这个时候,竟有一份奏折弹劾李永祥,而且洋洋洒洒例数六大罪状,这人,实在是……实在啊!
    这是内阁上下的一致心声,几个内阁成员互看了一眼,最后都觉得这事还是要皇帝定夺,所以奏折直接送到了朱全的案头。然后,整个京城都安静了下来。那些原本互掐的官员也不掐了,大家都在等着宫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