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也越来越慢,不多时就成了一片片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方才发泄了一通之后他心中并没有好受多少。心中的愤怒已经消弭得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绝望和不甘。他想借酒浇愁,大醉一场。也想在无人处失声痛哭。
可内侍询问他要去哪里时,他却垂下了眼眸,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召中书舍人入宫来。”
雪夜湿滑难行,中书舍人黄谅入内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由于积雪的缘故,一路上尚能看得清路旁的一派萧索。
他问身旁引路的内侍,陈昭为何此时叫他入宫。内侍却摇头推说不知,只提醒他道:“方才陛下在武德殿内发了好大一通火,舍人莫要再惹怒了陛下。”
武德殿已经被打扫干净了,陈昭眼神扫过他被雪水浸湿的官靴,略带诧异的说道:“竟是你来了,先暖和一会儿再说话。”
黄谅闻言紧了紧自己的外衣,答道:“今日恰是臣当值。臣无碍,不敢耽误陛下的诏书。”
“不着急的。”陈昭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不是诏书……是降表。”
黄谅不可思议的抬起了头,顾不上尊卑之别,直视陈昭。方才在路上他还在想,即便叛军攻城,京城城墙之坚也足够抵挡一阵,或许能撑到勤王之师的到来。可如今陈昭这是要不战而降,将河山拱手送人。
“陛下恕罪,这降表,臣不敢写。”
“你若是爱惜羽毛不肯写,朕就只能自己动笔了。”陈昭的声音从面前传来,又似从云端降下,让他听不真切。
黄谅觉得自己有些站不稳,陈昭要降这件事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中书舍人历来为天子近臣,他又是元懿元年恩科的进士,天子门生。与陈昭除却君臣之恩、师生之情外,更兼有朋友之谊,他不敢相信以陈昭的性格能做出投降苟活之事。
“陛下何不一战?大不了拼得玉石俱焚,也好过衔璧而生!”
“朕如何不想一战?方才,朕诏令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并十六卫上将军入见。就在这里。”陈昭一指他面前的空地,“满朝朱紫,却无一人敢言战!
“非朕惜命也,惧与贼子同死。可城中百姓怎么办?京中数十万户人,一旦战火燃起,存之能有几何?
“更何况,李濂这一路打过来,多少州县望风而降?如今国中剩下的几处驻军,还有哪个敢与其一战、能与其一战?”
“你也不必担心因朕一人而堕了大周国体。只待天下平定,朕便立时赴死,绝不偷生。
“子靖,汝可明白?”
黄谅对他郑重其事的行了稽首大礼,“臣不该妄自猜度陛下。然陛下一片苦心,却难逃后世史书中的怯懦之名。”
陈昭大笑,带着几分苍凉说道:“今生尚且顾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管身后名?你起笔吧,朕在这里陪着你。”
迟迟钟鼓初长夜。
二更末,黄谅才将降表写好。陈昭拿起仔细看了一遍,“果真文采斐然。满腹经纶化作一纸降表,子靖,你心中可怨朕?”
黄谅摇了摇头,“臣只恨不能襄助陛下再复河山,使其尽入贼手!”
“若无李濂,大周尽亡于甸服矣。他素有仁厚之名,天下归彼,总比落入甸服蛮夷之手要好得多。”陈昭轻声安慰他,又像是在说服自己。“总归还是我无能。”
“宫门已落钥,你今夜就在暖阁中歇息吧。明日之事,朕一人去便好。”出降原本是一国之事,从未有国君单去的。但士人最重声名,一份降表已经将黄子靖的清名毁了大半,他实在不忍再让黄子靖陪自己出降。
黄谅摇头,“臣不去,何人为陛下舆榇 ?”他用异常明亮的眼睛和陈昭对视而笑,笑容里有不需言语说明的默契。
陈昭伸手拍了下他的肩膀,就如同二人之前常做的那样,“那便与我同去!不必舆榇,你一个人也抬不动的。”
大雪一夜未停,陈昭一整夜都坐在武德殿内,不知在想些什么。
耿耿星河欲曙天。
第五道更鼓响起时,陈昭抬手一点点抚过降表上的墨迹,而后将其装好。他侧过身看着同样一夜未眠的黄谅,“子靖……我们该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舆榇:抬着棺材,是降礼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好吧,我知道其实没人看的_(:3ゝ)_
、最是仓惶辞庙日
一连几天京城的雪时下时停,总有一片的乌云笼罩在头顶。
然而这日,太阳却在陈昭从武德殿中走出时,从云层中露了出来,洒下一片金光。
这时候拨云见日,当真讽刺。
出了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他竟在御街上就看见了连成一片的玄色旗帜——大周所用的旗帜皆为绛色,所以李濂的大军竟已经进城了么?
他只停了一下,便回神向前方一拜,而后直起上身,缓缓地膝行而前。
积雪很厚,可一旦压上去,松软的雪就变得又硬又冷。沾在他腿上的雪先是化成了水,很快又结成了冰凌。走了不到百步,陈昭就觉得自己的双膝被硌得生疼。又走了几十步,连疼也感觉不到了。刺骨的朔风吹在身上,与刀割无异。
让他难受的还不止这些——屈辱带给他的痛苦远甚于此。前方有数万军士,他虽看不太清,却能感觉到每一束看向他的目光都像一支箭,插入他的心口。他想,所谓万箭穿心、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离大军还有很远,他却要撑不住了,总觉得自己下一刻就要一头栽倒。
可是怎么能倒下?
他咬紧牙关,勉力将脊背挺得笔直——以此来保全他与周朝仅剩的唯一一点儿气节,硬撑着一步一步的挪到了李濂面前。
此刻他却看清了,前方除军士外,竟还站着几个他极其熟悉的人,他们昨夜还站在武德殿内是大周的臣子,今晨便开了城门转投了李濂!
他气极,却又无可奈何。
他自己也做了同样的事,又有什么资格去生气、去责怪他们?
停在了李濂正前方三步的地方,他俯下身子一拜。低头看着自己的额头在雪中砸出的一个小坑,他知道此刻自己是该说些什么的,可喉咙却像是被人扼住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濂等了他片刻,确信他不会开口之后,便上前一步,对他一揖,而后将他扶起。
他的耳畔响起了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很久之前,李濂便用这样的声音同他絮絮叨叨的说笑,而今音色未改,却换了极为平淡的语气,说出来的话也变成了:“未料君至,濂甲胄在身,无法全礼。”
猛地起身,他不由得踉跄了一下,借着李濂手上的力才站稳。
依制,李濂当亲自解开缚住他双手的绳子,以示宽宥。应是被李濂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