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提前‘随礼’
“你在想甚?”刘琦见丽娘有些出神,不由得问道。
“妾无事。”丽娘忙回过神说了一句,正要再说,忽然听外面喧闹起来。刘琦将目光从丽娘身上移开看向窗户,又问下人道:“发生了何事?”
“刘琦,刘琦,赶快出来,赶快出来。”下人还没来得及答话,就听石天巧的声音传来。
“婶子又有啥事。”刘琦听到叫喊声嘀咕一句。不过石天巧虽然有时匆匆忙忙的,却不会无事生出事,他嘀咕过后松开搂着丽娘的胳膊,从床上起身,对她说了一句:“你先回去歇息,我晚上去寻你。”
“知道了。”丽娘答应一声。
刘琦点头,走出这间屋子。
很快他来到客厅,从外面就见到屋里有几个人,走进去后还没说话就认出这几人是谁,惊喜地说道:“丹夫,米特,卓桠,唐妩,你们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米特与丹夫、卓桠与唐妩,还有几个过去也是邻居,只是不想丹夫等人这样熟,却都认识。来人全是年轻人,没有长辈。
“刘大哥,我们来随礼了。”几人行过礼后,丹夫首先笑着说道:“再有十二日刘大哥就要成婚了,我们提前将礼物送来,省的当日还得亲手提着。我们也雇不起下人。又恰好在门前遇到张婶子,就一块进来了。”
“是啊刘大哥,我们将礼物提前送来。”米特与唐妩说道。
“刘大哥,我们送的东西可沉,婚礼当日拿过来恐怕得累死,所以提前拿来了。”卓桠也笑着说道,而且表情似乎意有所指。
“好好好。”刘琦听了也不以为意,和他们说笑几句,转身就要吩咐下人将礼物拿下去。
“刘琦,你还是打开看一看为好。”石天巧却走过来在他身旁轻声说道:“他们送来的东西沉。”
“东西沉?”卓桠说了一遍,张婶子又特意强调,这到底是甚底缘故?
刘琦怀着疑惑走到一份被十分严实地包裹住的盒子前,伸手拿起放到桌上。东西确实很沉,他实在没有料想到这样一个盒子中的东西能这么沉。
感受到盒子的重量,刘琦脸色略微变了变,显然对盒子里的东西是啥有所猜测。他迅速打开,就见到一片金光在眼前闪烁。
“丹夫,这是?”他立刻回过头看向送来这个盒子的人,语气迟疑。
“刘大哥,我们几个人前几天聚在一起琢磨到底要送啥,想来想去都想不到有啥值得送的。最后想着干脆直接送金银,将来刘大哥你想要啥自己花钱买,也省的我们费心。”丹夫笑道。
“是啊,刘大哥,我们就不费这份心了。”卓桠也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刘琦看向他们,扫视每一个人的表情。旁人虽然没有说话,但表情与他们二人都是一样的。
“多谢你们了!你们这份情,我刘琦会记在心里的。”他忽然眼眶有些发热,忙深吸一口气使自己不要失态,又十分认真地出言说道,又团团一揖。
丹夫等人哪里是真的不想费心,分明是知道刘琦家里的钱不够,特意来送钱的。
刘琦平日里花钱就大手大脚:家里养了两匹好马,时常买高级点心吃,专门找来工匠打造与现代类似的家具,等等,虽然俸禄不少,可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几个子儿,库存的钱都是额外赏赐。他在嗢鹿州做司马时就这样花钱,丹夫、米特等邻居都知晓。
本来这也没甚,即使他要成婚也没甚。安西这边与中原相比没有太多攀比,家财多聘礼多些,家财少聘礼少些,也没人议论。但他要迎娶公主,娶公主无论如何不能太寒酸,石天巧说的已是最低标准,再少就不像样了。
丹夫等人必定是猜测刘琦家中没多少钱,恐怕凑不出能装满三个大箱子的钱,所以商议过后提前送钱给他,以填补聘礼不足的空缺。丹夫等人也有钱。来的这些人都是参加过嗢鹿州之战的,要么参加过巷战要么是援兵,至不济也是个护士,手头都有大笔赏赐,给得起。
想明白这些的刘琦当然极为感动。这可是真金白银,不是随便糊弄人的礼物,尤其大唐这时还不流行随礼送钱,更显得难能可贵。即使刘琦不怎么在乎面子,也很感动。
‘凡是今日来我家中的,不论从前是否熟识,以后必有报答。’刘琦心里想着。
“刘大哥客气了。”丹夫等人见刘琦行大礼,也赶忙回礼,同时说道:“只是将随礼提前送来而已,刘大哥不必这样客气。”
“不论如何,你们的情我会记在心里,不会忘记。”刘琦也接受了他们的回礼,再次郑重地说道。
见到他又这样说,丹夫、卓桠等人只是笑笑,并不说话。
“哎,丹夫,我忽然想起上午听说你在训练间隙还出营去集市买东西做随礼。可既然你们送的是这些,又何须去集市?”刘琦又想起一事。
“那是为旁人代买的。”丹夫解释:“夏传涛、曹家兄弟、雷诺等人刘大哥过去也都认识,也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可他们与刘大哥不熟,不知送啥东西好,就问我和米特。
我和米特有心劝他们也直接送金银,但又一想万一传开也不好,就随意说了几样东西,今日上午又帮着他们去集市买。”
“原来如此。他们可是对你们十分感谢?”刘琦又笑道。
“那是自然。他们可担心自己送的东西不合适呢,我们帮忙后一直感谢,有个词叫啥,千,千恩万谢,他们就差不多是千恩万谢。”丹夫笑着说道。
“都坐下说话,何必站着?我都忘了请你们坐下。”刘琦忽然注意到他们从见面开始一直站着,忙请他们坐下,又吩咐下人将金银搬到后院库房。
“你们年轻人说话,我忙去了。”石天巧说了一句,和下人一道也提着一盒银子离开了。
“多谢刘大哥。”丹夫等人又说了一句,坐到胡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