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重生农门骄_分节阅读_75

      王太后压下心底的担忧,拍了拍女儿的手道:“好了好了,不说这个。”
    寿章长公主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对上王太后担忧疼爱的目光,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
    王太后笑着问她,“玉华这孩子在骊山可还待得习惯?”说罢就流露出心疼的神色,“唉,这回让玉华受了委屈,你叫人告诉她,再等等罢,下月就是哀家千秋寿宴,那时哀家就让她回来。”
    想到从小红妆行围的女儿如今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冰冷的骊山上,寿章长公主也很忿然。不过她也明白,这回不似过往,以前女儿教训的都是同辈的纨绔子弟,且并未弄出人命。这一回,死的却是桃李满天下的姚广恩。能顶住朝臣的压力不定罪已是王太后的极限了。
    她就笑着安慰王太后,“母后别担心,玉华那性子,骊山上也是有猎场的,就让她痛痛快快在那里打半个月的猎,到时候回来给母后带几件好皮子。”
    王太后闻言呵呵笑。
    珍姑姑觑着眼色,看气氛缓和了些,趁机端上了一碗药汤,谁知王太后还是不肯喝。
    珍姑姑急的拼命给寿章长公主使眼色。寿章长公主隐隐约约察觉王太后这回的固执与过往不同,方才又被教训了一顿,也不敢多劝,只好装作没看见。
    直到昭帝派了个小太监来传说,说昭帝已圈定李廷恩为新科探花,王太后这才冷笑着在小太监面前服下了药汤。
    翌日,李廷恩被点为探花的消息便传遍京城每一个地方。李廷恩能做探花不意外,可许多人,在经过万和殿之事后,都以为李廷恩将会是大燕第一个六首状元,没想到,终究还是倒在了王太后的面前。
    一时之间,许多原本蠢蠢欲动要表明立场站在皇上这一边的朝臣又开始蛰伏了起来。
    石定生却在消息传出的第二日,呈上了一封引起轩然大波的奏折。
    石定生要昭帝重开太祖时的武将互换制度。太祖时,大燕边疆不平,武将权重。为防武将专权谋反,每三年,武将便要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继续领军。然而武将调动频繁,不易统军,高宗开始,大燕边塞也逐步开始安宁,除去塔塔人这些异族时不时派上千人进犯打柴,大燕已算举国升平,武将权柄因此日益减少。因此高宗时,这条规矩便已废除。如今石定生在王太后大肆重用外戚执掌各军兵权的时候提出重开旧制,用意不言自明。
    王太后虽说早就料到她强行压下李廷恩的状元之位,将一个耳光恶狠狠扇在石定生身上,石定生绝不会就此罢手,必会有此动作。可她没想到,石定生这样一个曾经惯于明哲保身的人这一次居然回击的如此狠准,半点都不留余地。
    最让王太后愤慨的是,不仅文臣对石定生的奏折纷纷褒赞,就连一大批王太后以为必然会竭力反对的勋贵武将,都附和石定生,哪怕是她亲手提拔的数位外戚。唯有寥寥数人站出来驳斥了几句,却全然不是石定生的对手。
    王太后下朝后不顾头风使得头痛欲裂,当即将胞弟王兴邦宣入了理事的勤徳殿。
    王兴邦一见王太后就跪下诉苦,“太后娘娘,不是微臣不尽心尽力,微臣在中书省兢兢业业,那些大臣却根本不将微臣放在眼里。这次石定生上奏折的事情,微臣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只怕是有人故意将折子压下来没走微臣跟前过的。”
    “石定生的折子你不清楚,高鹏远,海疆他们的事情你清不清楚,是你在哀家面前引荐的他们,让哀家一手提拔了他们,若不是哀家,他们这几个废物还在女人的裙角底下打转,如今居然站在石定生一边,他们以为哀家真是老了,连让人抬把刀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是不是!”王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兴邦,想到就是面前这个弟弟让自己今日在朝堂上被人打得措手不及,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双眼简直要喷出火,抬手就将手边的茶盅给王兴邦砸了过去。
    被砸个正着的王兴邦深知王太后的脾气,躲都不敢躲一下,忍着脖子上被茶水烫出的一个水泡,呲了呲牙苦着脸道:“微臣下朝后也找过他们,只是这些人一散朝就躲了。”他抬起头冲王太后讨好的笑了笑,“大姐,要不您就……”他做了个很明显的手势。
    “哼!”王太后气的差点又想给他砸一碗茶,“你以为还是十几年前,如今皇帝大了,那些大臣们的翅膀也硬了。哀家再用酷吏,只怕他们明日就敢闯到后宫将哀家这个妖后给斩杀在刀下。哀家一倒,王家……”
    王太后没有直说,可她冷冰冰的语调却让王兴邦情不自禁打了个寒颤。他原本只是满心怨恨海疆几人的背叛,此时却从王太后前所未有的压制里察觉出事情果真不对了。
    文臣清流对王太后摄政一直颇有微词不假,可他们顶多只是小打小闹,时不时借着名头催促太后还政罢了。而太后一直牢牢将兵权捏在手中,勋贵们不管私下如何议论太后,面上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反对过。有了一个种燃,后面的勋贵们都不敢轻易涉险了。何况,关内道关西道的兵权还有京中的几个禁卫军都督,都是太后的心腹人。
    可海疆这样沾亲带故还被太后一手提拔许以右卫军统领职位的外戚都动摇了,其他的心腹,还能算是心腹?
    想到王太后倒了之后的下场,王兴邦脖子上的水泡不再是火辣辣的痛,而是觉得脊椎骨上都开始窜起一股凉意。
    ☆、第65章
    “明白了罢,把你们那点小心思都给哀家收起来,不要以为你们还是皇帝的舅舅,还是皇帝的姨父,哀家这个亲娘都倒了,你们又算什么东西!”看到王兴邦脸上的骇然之色,王太后冷冷的嘲讽了几句又缓和下口吻,“放心罢,王家是哀家的娘家,无论如何,哀家总会给王家留下一条后路。可你们,也得尽心尽力的帮哀家做事才是。”
    虽说最后王太后好好安抚了王兴邦一通,王兴邦却依旧不能真的放心。
    太后毕竟老了,这座靠山已经成了冰山,谁知道这座冰山哪天就会被日头给晒化了?早知道,当初就该劝说太后早日还政。
    王兴邦带着满腹心事出了皇宫,一转身,就有人把消息告诉了昭帝。
    昭帝面无表情的听完太监回话,起身去了太和宫后面的配殿。
    配殿里收拾的很干净,一座蒙着黄布的木牌在香火的烟雾中若隐若现。
    昭帝点燃一炷香,插到炉中,挥手示意跟在身后的太监宫女都退下关了殿门,他自己坐到了香案前的蒲团上倒了两杯酒,一杯供奉在香案上,一杯自己一饮而尽。
    “茹卿,朕当年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母后是朕的生母,朕让她顺天而活。至于宣丽质,你别担心,待母后一去,朕就会先叫她尝尝咱们当年尝过的滋味。朕当年没了一双儿女,她的儿女,也活不了。朕原本想叫她亲眼看着杜如归送死,可你说过,宋玉梳是对你有大恩的族姐,你是为了替她,替宋氏族人伸冤才入宫的。朕会放过杜如归,让杜如归和宋玉梳葬在一起,不会再叫宣丽质打扰他们。”
    “茹卿……”昭帝将银壶中的酒喝完之后,头枕在蒲团上,望着面前一动不动覆着黄布的木牌,眼前又一次出现了五年前的情景。
    他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爱过的女人,肚子里带着他日夜期盼的孩子,被他的同母胞姐,残忍的绑在床上灌了毒酒,一尸三命!而他身为万民之主,天下之主,却只能任凭亲生母亲颠倒黑白,恩赐了茹卿一个馨妃的封号,然后葬入了那些妃嫔的陵寝。
    不能同生,不能同死,亦不能同穴!
    “皇上,皇上,这就是大燕的皇上。”昭帝摸着心头从不离身的一枚银环,痴痴的笑了。
    李廷恩被点为探花后,很快就被赏赐了官职。为了这个官职,昭帝特意在琼林宴时召见了李廷恩。
    昭帝告诉李廷恩,原本有意让他在中书省做一名承旨,就像以前的石定生,先跟在高宗身边写圣旨。只是太后觉得李廷恩有文才又有抗击流匪的本事,想必颇懂几分行军谋略之道。此时正值永王与塔塔人叛乱之时,就该让李廷恩人尽其才。最后太后破格将李廷恩派到了兵部,并且给了一个许多士子一辈子都可能达不到的官职,从五品上兵部郎中。
    兵部郎中执掌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以及兵员告身诸事,按旧例,虽说也有文臣出任,大多却是出过外放,或是在军中监军过的老臣。更多时候,就是武官来担此职责。王太后出人意料的将新科探花郎调去兵部,破格晋升,看上去是委以重任,实则含义,令人不得不深思。
    石定生在家中反复琢磨王太后的用意却都被困住了。就连一贯放纵思维的李廷恩,此次也全然不明白。
    若王太后是有意打压,大可让他去国子监去礼部。去兵部,在永王作乱的关头上,在王太后极力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时候,这一步棋,等于是让自己进去在王太后的势力上插一根要命的钉子。
    若说王太后以兵部做诱饵设下陷阱,对付一个自己,似乎又有些冒险了。毕竟自己还有抗击流匪的名声在外,王太后如何能够断定自己就不能在兵部立足脚跟,进而掌握笼络住一干中阶武官?
    不过既然想不明白,李廷恩与石定生也不打算再想了。官场之上,哪能步步都预测的准,大多时候,还是得见招拆招的好。
    石定生将兵部他所知道的情形都告诉李廷恩后,又讲了一些为官之道,就问李廷恩,“姚家那里,你可去过了?”
    姚家?
    李廷恩顿了顿,决定对石定生说实话,“老师,姚太师定的这门亲事,只怕姚家上下并不乐意。”他说起自己的亲事,就像是在谈今日要喝几杯酒一样浅淡。
    看出爱徒的态度,石定生心里滋味也有点复杂,“唉,姚家后继无人,姚广恩也是怕毕生心血毁在子孙手里。若他还能多活个十年,姚家还有点指望,偏偏要姚凤清毁了,他命也丢了。”说着他眼底有淡淡的怒气,“姚家那些人,你不必放在心上。人死名声在,姚广恩门生众多,你与姚家这门亲事已经传遍天下,你该去,还是得去。姚家如今正是艰难时候,你若不去,到时候错的就是你了。”
    这些厉害干系,李廷恩很清楚,他就冷静的应了,又给石定生提出搬出去住的事情。
    想到李廷恩已经授官,在京中也有能力置办产业,石定生没有勉强。李廷恩考会试在这里就罢了,做了官还在老师家中住,名不正言不顺,只怕外头要有流言蜚语,不过石定生有点不放心。
    “你家中的下人,可都过来了?”总不能就带着两个小厮和几个护卫出去住罢,那成什么样子。
    李廷恩笑道:“老师不必担心。我三姐夫朱瑞成上京时候早有安排,带了十几名崔嬷嬷调教好的下人一道入京。我已将他们安置在我事前买好的宅子里,这些时日只怕宅子都收拾好了。”
    “嗯。”石定生捋了捋胡须,思忖后道:“上次你跟为师说朱家织云锦的事情,趁着太后千秋寿宴就让朱家把织云锦呈上去罢。”他手指在桌案上敲了两下,嘱咐道:“这事你让从平去办,为师会叫人暗中帮忙打点一二。”
    以石定生的身份,的确不适合出面做这些与金银有关的事情。哪怕天下人人都知道世家勋贵们私底下都经营着无数产业,但这种事,做做就好了,是不能拿出来光明正大说的。
    说到此事,石定生又告诫了一回李廷恩,“以前就罢了,你尚未出仕,做做这些倒也无妨。往后这些商贾之事,你不可再在人前露面,否则难免被人诟病。若是朱瑞成信得过,你就将这些事托付给他。”
    李廷恩当即点了头。
    不过石定生的吩咐,他没打算完全照做。无论朱瑞成信不得信得过,他绝不会将自己所有来钱的产业都交到一个人手里。
    朱瑞成听到李廷恩传的消息后,简直欢喜的无以复加。
    过去了这么多年,朱家上上下下的心愿就是希望能让织云锦成为贡品。如今这一个夙愿有可能在自己的手上成为现实,朱瑞成激动的在屋里搓着手来来回回的走。
    李廷恩见他这幅样子,玩笑道:“三姐夫,如今只是织云锦,若有朝一日朱家旁的锦缎也成为贡品,您岂不要辗转难寐。”
    听到李廷恩的话,朱瑞成哈哈大笑,回到位子上坐下,郑重的给李廷恩敬了一杯酒,“好,廷恩,姐夫借你的吉言。姐夫今日也将话放下,无论朱家的织云锦能不能成为贡品,你那两成份子,一直都是你的。”说着自己先将酒一饮而尽。
    李廷恩含笑捂住了杯口,阻止朱瑞成继续倒酒。对上朱瑞成吃惊的面容,李廷恩淡淡道:“姐夫,我说过,织云锦的分子,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