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激斗
几个字一旦写出来,一股奇怪的,无形的波动从牌位上冲出来,搅得各地山川都是一个激灵。
乐熹归位山神,下一刻就没入地脉,用那神位自带的威能,找到了朱桂兰,并且开始收拢还未污染的地脉之力。
乐熹归位后,张建伟和成子衿打开庙门,看着外面噤若寒蝉的众人,严肃的说到。
“山神土地都已经归位,你们需要虔诚的祈祷,用香火信仰,帮他们。”张建伟站在大门最中间,漫天的雪花被开门的风吹着往外翻飞出去,在众人的眼中,仿佛一双张开的翅膀在张建伟身后,天上的乌云低垂,里面闪电横动,在他们的角度看过去,就如同在张建伟头顶一样,就像是他的头顶多出来一个亮闪闪的光环,此时,他真真如同天神下凡一般。
带着刚刚沾染的地脉之气,一种旷古久远的气息在张建伟身上飘起,众人对于他说的话,只留下点头,甚至不敢抬头看他多一眼,就觉得,那是一种亵渎。
至于刚才说的什么归位的话,他们听见了,可是没有细想,下意识的就只想按照张建伟说的做。
来的人不少,一辆大巴车,还有当地一直做工的工人,这会人手一枝香,分批次的进去,把想点燃插在香炉里,磕头,然后退出来,在旁边两个没有任何摆设的空房子里等着,心里一直默默的祷告着。
方圆二十多里的采香山,渐渐的被漫天的雪花染白,仿佛之前在这山上的所有罪恶都被遮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在阴阳眼中,这一片山峦古林之间,一股黑色的雾气正在和一种温暖的亮黄纠缠不清。
此消彼长,各自为战。
乐熹接管采香山山神之位,乐书这几千年来留下来的痕迹就清晰的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宁愿舍弃自己也要救助这千疮百孔的采香山,整个山神的经历,仿佛一场电影浮现。
尤其是在乐书的看护下,乐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地灵,一步步的开始接管土地的职权,造福一方百姓,那乐书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欣慰和欢喜。
如同一步步看着自己家的小孩长大,成长的越来越好,甚至比父亲还要好。
直到这一刻,心如死灰的乐熹,突然开始后悔之前的莽撞了。
之前的自己,只看见了全世界都抛弃自己而且,当初庇佑的民众后代,渐渐的放弃了对自己的信仰,人们只想着从自己身上掏出去更多的矿藏,肆意的破坏着山水,自己也如同被千刀万剐一般。
再后来乐书被黑衣人找到,说是为了自救,其实更是为了就这一方土地,这片土地已经承载不了多少东西了。
乐书死了,死的第一时间乐熹就知道了,在那一刻,乐熹觉得自己也死了。
被最重要的两个人同时抛弃,自己的信众和如同父亲一般的乐书,加上已经无力回天只能自然消亡的采香山地脉,乐熹充满了死志。
当时来见张建伟和成子矜一面,只是因为他们或许是杀了乐书的凶手,就算是答应了乐书不会去报复,可是仇恨还是让他来见了两人一面。
他们说要再把自己封神土地,乐熹怎么可能同意。
可是在继承了乐书的意志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不关注采香山变成什么样,自己都不可能让这一片土地受到再多的伤害了。
至少不能是在自己手里受到伤害。
朱桂兰和神位契合,一身怨气爆发,本身的神志早就已经不清楚了,浑浑噩噩,只是受到怨气的影响和操控,死之前要杀死所有人的念头,一次次的冲击着残留的最后一点,被香火信仰保留的意识。
那怨气和地脉结合,爆发出了诡异的力量,一点点将至刚至阳的地脉同化,让其染上一层诡异的灰色。
乐熹收拢残余的地脉力量,带着众人的香火之力,激发那滋养万物的力量,如同一把利剑,击打着已经飘散各地的怨气。
这些怨气只是自然而然的在运动,朱桂兰陷入混沌,整个人没有多余的意志去操控怨气,所以怨气只能凭借着本能在攻击和躲避。
这方便了乐熹的操作。
两人在地脉之中斗了个旗鼓相当,越来越多的怨气被击散,可也有越来越多的怨气聚集,影响到了地表上的生物。
采香山上不乏一些古老的森林,其中古树参天,地上青苔密布,林中花草遍地。
此时,一股股的黑气从地脉冲出,一旦沾染上这些黑气,肉眼可见,那几层楼高的树木,原本青翠的样貌,下一刻就沾染上了灰黄。
地上的青苔也开始枯萎,花草更是显得无力。
黑气扫过,地脉的黄光也跟着过来,嘭的一下将怨气击散,再一扫,那树木又慢慢的恢复起来。
整个采香山方圆二十多里,一大片浓厚的乌云如同华盖一般漂浮在头顶。
银色的闪电在其中引而不发,站在地上的人们不用专门去看,只听见那闷滚滚的雷动,就已经有了不少心惊胆战。
张建伟和成子矜不知道地脉之中的战况如何,只能通过地面上那黑气的出现和消散,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推测。
“不能这么干等着,你有什么办法么?”张建伟有些心慌的问着。
“这样,我们把朱桂兰母亲的日记和书信送给他,希望能让她稍稍恢复点神志,有她的配合,乐熹应该能利用地脉之力,将怨气从她身上剥离出去,无主的怨气,总是好击散的。”
“怎么送,她现在不知道什么情况,而且化身土地,早就和地脉融合在了一起。”
“你把外面那些人喊过来,每人手持一支香,颂念土地王馨的名号,然后各自大声朗读这些书信日记,她自然就能听见。”
“好!”张建伟也没管这种骚操作到底是怎么弄的,立刻出门找到文硕,让他安排人员过来办这件事。
李晓晴的书信和日志不是很多,来的人虽然都是乡下打工者,但是好歹一些普通的字还是认识的,现在绝对的文盲基本不存在,所以诵读这些书信也是可以的。
众人手里拿着香,一人一张书信,大声的朗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