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檀光
“贺师兄,我听闻白帝城的李道清,好像表明自己无意太子之位的争夺,把送他过来的罗道友气的不行,另外天石门的李道本最近活动频繁,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联名推荐,只是李道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躲在崇威王府内没有什么动静。”林心熙突然话锋一转,提起了他们前来万安城所要办的正事。
“这件事情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我隐隐觉着这位皇帝老儿另有安排,等迎奉佛骨之事结束,我就去找白帝城和天石门的道友一起入宫,让他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锦袍男子低眉沉思了一会儿,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语气古怪的接着讲道:“上次你们在万安城外遇袭,我猜测应该是武尉殿的供奉所为,白帝城的罗道友和我想法一样,只有天石门的徐道友一根筋,说是我们两宗连手暗算他,并要求我们赔偿他在斗法过程中,损毁的顶级法器逆风舟。”
“也许是徐道友没有证据去找武尉殿讨要一个说法,这才赖上了我们两宗,毕竟他们天石门的修炼资源比不上我们烈阳宗,更无法和最富有的白帝城相比较,一件顶级法器就让他上蹿下跳这么多天。”
林心熙目送迎奉佛骨的队伍离去,扭头对身旁的锦袍男子讲道:“贺师兄,你说天石门的徐道友会不会恼羞成怒,破坏这次迎送佛骨的队伍,或者在大通和尚讲法的时候给他添乱,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好戏可看了。”
“皇帝老儿对这次的活动十分重视,师妹你难道没有发现,在下方的人群中有大量的散修,我猜这些修士很多一部分是武尉殿之人,另外我感觉到今天的万安城,好像和以往不太一样,城中的阵法应该开启了,想要在这个时候捣乱是不可取的行为,但也不排除徐道友会干出这种事情,毕竟此人脾气古怪,是个从来都不会吃亏的主,这次打断牙齿他应该很难往肚子中咽下去。”
锦袍男子抬头望向万里无云的天空,仿佛在万安城的上空,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笼罩在上面。
林心熙和锦袍男子两人,在醉仙楼店小二的眼中,也是脾气古怪之人,他们一大早定下一间包房,却不点任何菜肴,快到午饭的时间,店小二在掌柜的吩咐下,还是硬的头皮爬上二楼敲响了房间,问两人需要点一些什么招牌名菜。
谁知锦袍男子直接扔给店小二一块金饼,说要将这间厢房包下来,并且不准任何人前来打扰,七天后才允许他人进入这个房间。
店小二高高兴兴的接过金饼,放进嘴巴中用牙齿咬上一口,见金饼上面多出了一个牙印,这才屁颠屁颠的跑下楼去。
“李道源也来了,他来这里干什么?”
林心熙轻咦了一声走到窗外前,望着下方一名从马车内下来的蟒袍少年,脸色疑惑的说道。
“此人就是我们烈阳宗的质子崇威王!”锦袍男子看着刚刚现身,就引起下方百姓一阵骚动的李道源,语气淡淡的自问道。
李道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大的威望,大威天龙寺外的百姓们,还有一些小官员们,一看见他身穿蟒袍从车厢内下来,竟然开始接二连三的跪拜下去,并且口中高呼崇威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都是你安排的?”
李道源有些蒙头转向之时,他的舅舅赶忙从地面上站起身来,满脸自豪的来到他的面前,露出一副邀功领赏的笑容。
“下官也是怕这些平民百姓,有眼无珠认不出崇威王的尊容,才在周围的人群中安插了几名机灵的小伙子。”官服男子眉开眼笑的回禀道。
外围没有看见李道源的百姓们,眼见身前之人忽然跪拜了下去,也吓着赶紧跪在地面上,开口呼喊起来,一时之间,“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声音,竟响彻云霄,比起之前迎奉佛骨的声势还要浩大许多。
李道源嘴角一翘,露出一丝笑容,这种感觉还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他满意的冲舅舅点了点头,便迈步向着大威天龙寺走去。
六合宝塔前方的广场上,整整齐齐摆满了上千个草编蒲团,一张梨花木雕花太师椅,却放在宝塔下一枚黄色蒲团正对面。
“本王是来听高僧说法的,叫人把椅子给本王撤了,换上一只普通的蒲团,”李道源眉头一皱,刚才的好心情瞬间消失不见,在常人看来有些喜怒无常的说道。
“尊,,尊,尊命,”
官服男子好像一紧张,说话就会结巴起来,不过他手下之人的动作可不慢,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黄色蒲团,将太师椅替换了下去。
“老衲不知崇威王驾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大通住持带领一群有修为的僧侣从宝塔内走出来,朝着李道源行了一个佛礼,十分客气的讲道。
“本王母妃推崇佛法,只是今日无缘当面听高僧讲法,特命本王代她前来聆听佛祖的教义,”李道源也学着对方,双手合十回了一礼。
“崇威王能够代母前来听老衲说法,足够体现一片赤子之心!”大通住持笑容不变,声音平和的说道。
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闲聊之时,广场上的蒲团已经坐满了人,其中大多都是身价不菲的富商,喜欢凑热闹的平民百姓只能站在场外,踮起脚尖向里面望过来。
大通住持见广场上座无空席,午时三刻也快要过去,他便盘膝端坐在黄色蒲团之上,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袈裟,开始讲述起佛陀积德行善的过程。
他一开口,竟一连讲了七天七夜,而且脸上还不见任何的疲劳之色,场中也只有李道源一个人坐在蒲团上,一字不漏的听完了大通住持的讲述,其他人隔三差五就要从蒲团上起身,回家去好好睡上一觉。
最后一团五彩神光,竟从李道源的怀中扩散而出,普照全场,让一众百姓顿时鸦雀无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