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七星跨虎刀
常乐将身体右转,两腿屈膝下蹲,同时右臂内旋,左手向下压柄,使刀向上划弧,刀背贴肩,刀刃朝上,刀尖朝后。
他右脚向前上半步,左脚跟进半步,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持刀以刀刃领先向前方劈刀,刀刃朝下,刀尖朝前,目视刀刃。
常乐做这些动作时快速连贯,腰随刀势下压以增强刀力,等敌人用枪迎面刺来时,他就挂开来枪,顺枪向下劈击敌人的前手。
常乐左腿蹬直,右腿微屈,脚掌虚点地面,同时两手持刀以刀背领先向下挂刀,刀背朝后,刀尖朝下。
他身体前移至右脚,右脚跟落地,左腿提膝,同时右手持刀以刀背领先向后,向前环绕,刀刃朝前,刀尖朝前下方,左手离柄向前按掌,目视刀尖。
然后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向前落地,前脚掌虚点地面,成左虚步,右手持刀入鞘,目视左方。
常乐左手接柄提刀,右手离柄垂于体右侧,同时左脚跟着地,右脚向左靠拢,并步站立。
他两脚平行并立,两腿伸膝立直,二目向前平视,锁骨放松,心胸舒畅,左手反握刀柄,刀刃朝前,刀环朝下,拇指按压于护手前上面,余指回屈勾握护手,右手松垂于体侧,手心贴于右大腿外侧,全身放松,神舒体静,心情安定。
常乐这做的是一种预备势,其做法根据当时所处的场合与情况的不同,可简可繁,可粗可精。
他两脚并齐,意想阴陵泉相贴,二目向前平远视。全身肌肉放松。
这肌肉放松在内是五脏六腑放松,在外是皮肤肌肉放松。
而放松的方法是,凡是用不着的肌肉都让它休息,肌肉放松筋自长。
再就是是骨节拉开。要使四肢脊椎骨节对拉拔长,骨节拉开后,骨节间会有蠕动感,这叫做骨节通灵,骨节拉开,动作才灵活。
然后毛孔要扩大,人身体表的毛孔,意想其犹如天上的繁星,闪闪发光,这是一种意境,进人此意境则内外气相通,可提高皮肤对外物感觉的灵敏度,同时也会提高实战的快速反应能力。
这预备势又称做无极势,即阴阳未分的混沌无极,具体体现在体重平均落在两脚的全脚掌,两脚底板全着地面,不分虚实。
若一只脚的前脚掌实,后脚掌虚,或一只脚实,另一只脚虚,那都是阴阳已分,也就是由无极变为太极了。
所谓“动则分阴阳。”预备势未动,脚底虚实未分,则为混沌无极。
这预备势又名中定势,人体的中心点在肚脐,肚脐既与上下齐,也与左右齐,所以肚脐的“脐”就是肉体的上下左右的中点。
人体是个小宇宙,脐以上为天,天空,脐以下为地,地实,用意念观想肚脐与命门的横连线为地平线,就能稳定重心。
守住此“地平线”,无论任何外来干扰都不会动摇,自会产生固守阵地的生物防卫反应,应物自然,这叫做“一觉独照,万籁俱寂”。
这就是以一念代万念,以不变应万变,得此一则万事毕。
常乐现在练的这一招,名字叫做“七星跨虎交刀”,由“上步七星”和“退步跨虎”二式以及左右手交接刀动作组合而成。
所谓“上步”,脚步向前挪移一步为上步,前移两步则为“进步”。
而“七星”,则指分别处于人体之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的百会穴、肩井穴、曲池穴、劳宫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涌泉穴七个穴位,称为“七星”。
“退步”,脚步向后撤退即为退步。
“跨虎”,即跨虎步,一腿屈膝蹲坐,另一腿提膝,脚尖虚点地面。
“交刀”左手刀交于右手,右手接握刀柄,左手变为掌。
常乐目向左视,头向左扭,头转带身转,身转带步换,步随身换,右脚前出半步,脚尖里扣踏实,左脚向右脚靠拢并齐,面朝正东,目平视前方。
常乐这一动作,眼神先走,向左看,所谓“身为主,眼为先,眼神一走周身转。”
常乐这一动为上步左转,乍看起来,如步兵队列的向前一步走,半面向左转,动作比较简单,其实是有难度的。
因为人体向右转体容易,向左转体难,这是由人体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
因为人体左半身属阳刚,右半身属阴柔,左刚右柔是由于内脏排列布局不对称所致,如左肺为两叶,右肺则为三叶。
当你单用左鼻孔吸气时,感觉胸闷,堵得慌,向左转休较向右转体难度大,而用右鼻孔吸气,则感觉舒畅愉快。
心脏位在中间偏左,且不停地跳动,还有胃大弯也偏左,且不停地蠕动,左肾又比右肾高等等。
由于以上诸因素,决定了人体向右转容易,向左转难。
那么怎样克服这一难点呢?眼神向左看则迎刃而解,皆因因眼神向左看时,左半身自然会放松柔活,向右看则右半身柔活,这在现代科学叫做状态反射。
所以此动作的要点是,在未动步之前眼向左看,而假设左方出现敌情,则准备迎战。
常乐右手心按地,屈右膝,矮身形向下蹲坐,尾骶骨对正右脚跟,提顶松胯,同时左脚前出半步,脚掌虚着地面。
他这右掌按地,并非要求右掌按在地上,而是意想掌下即是地面。
皆因右手与左脚交叉相通,右掌一按地,左脚便会自动前出半步,这是右手操纵左脚,如同杠杆作用。
常乐蹬右脚催左脚再进半步,左膝微屈,重心前移至左腿,但左脚却不踩实,抬左手,向前上方举起刀柄,含架枪护头之意。
常乐左腿松脚腕、松膝、松胯,然后意注左腰间,如此可使左脚底重里现轻,实中还有点虚,阴中有点阳,如太极图之阴鱼有只阳眼。这样,脚底太极图出现,而手上,刀上则太极劲产生,且棚劲很大。
常乐左脚踏实,右脚前出于左脚前,脚跟虚着地面,脚尖翘起,同时右手从左手下伸出成立掌,虎口大张,两腕交叉,两手形如二龙升天,又像一个丫口朝天的支架,支往在左脚往上至左腰间,这就是此势的中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