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88章 运转丹田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常乐行功一久,下腹丹田处,一股暖流,直冲头顶天门,又返向全身,再归于气海。
    如此三番五次,便引得灵根摇动,只觉印堂处酸麻痒胀,似要破开一道窗口,使身体内部之气息,与外界沟通。
    丹田,是修真者炼气时意守之处。
    其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有“万般术法,皆出丹田。”之说。
    虽然修真之法,何止千万!
    在上一世,常乐也曾经听说过,修真者中有“千般道法,万种神通。”
    更有“三千大道”之说。
    但是据这【培元功】上所述,若要求得长生,必要先明丹田,并且以一句说明了其重要性。
    【不得长生,皆化劫灰。】
    只要不能够,修炼至长生久视之境,就难逃大劫,终究是一场空。
    这修真中的丹田,却并非指穴位,虽然在这里丹田,与丹田穴同在一处,如果不明白这个区别,那就不得修真法门而入。
    一般人称丹田,多指的是下丹田,在脐后肾前,又名黄庭,牵动脊椎,所以修真者所指的丹田,其实是具体实物,并非虚幻不可知的,如穴位筋络一般的概念。
    而且修真者以为,人体中有三个丹田,并且只有这三个丹田。
    所谓的五丹田,人身无处不丹田等等,全是因为灵根不足,姿质欠缺,而另辟途径,所产生的旁门左道,实际上是走了弯路。
    因为“大道尚直”,越好的修真功法,越是简洁,直接,不会搞那些过份复杂的东西。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任你花样百出,我就是直直一拳,你的所有花样,就全都冰消玉解,如虚幻的泡沫般碎掉。
    三丹田均在人身中轴线。
    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
    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
    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这其中上丹田又被称为性根,下丹田称为命蒂。
    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
    这都是因为,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为“性命之根本”。
    在【培元功】中,更是明确的说明,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下丹田,为藏精之府。
    中丹田,为藏气之府。
    上丹田,为藏神之府。
    培元功的主要特点,和功法要求就是“意守”。
    所谓意守,就是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的,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
    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修炼效果。
    但实际修练时,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点上的,只能意守在以这个点,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
    而且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这是因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
    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修真者认为,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
    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
    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进行改造。
    常乐依照【培元功】要领练习,渐渐入得佳境,但是却始终差了一些,明明觉得印堂处,只剩下薄薄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穿,却又一直无法破开。
    这个时候,常乐想起了【培元功】所述,到了这临门一脚之时,专门有一种方法,叫做【撞丹田】。
    常乐睁开眼睛,四处寻找,见到有颗大树,树身生长得还算平滑,于是走过去,站在树前,然后将腹部朝之撞去。
    这撞丹田,需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
    常乐微闭双眼,仔细感撞击时腹内脏腑的感觉,呼吸自然而悠闲。
    与其说是“撞”,倒不如叫做“靠”更为准确。
    这个时候,常乐的呼吸方式,却是由顺式转为了逆式。
    所谓的顺式呼吸,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
    而逆式呼吸,却是反了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
    这一次次撞击,使得那暖流更加增强,涌向常乐体内的奇经八脉,使他的身体开始进行初步改变。
    这与他使用强化药剂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使用强化药剂时,常乐是在短时间内,就立刻获得了,能力的大幅增强,并且身体的感受很粗糙。
    而此时的修炼,却能让常乐清楚的,感受到改造身体时的点点滴,好像亲眼看着自己体内,在慢慢的改变一样。
    撞击至丹田火热,似开水沸腾,常乐便转为下一步抱丹田。
    只见常乐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
    此时的常乐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
    这样练习一会儿后,常乐丹田处,如同生出一个漩涡,不停旋转,这个时候,他再转为间后转丹田。
    常乐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三十六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三十六下圈,再吸一口气咽下。
    那漩涡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渐渐生出一股吸力,此时常乐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这叫做晃丹田。
    他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
    常乐松肩松胯,全身无有一丝呆板之意,行一周天之数后,他以双掌叠放,搓热丹田,再将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腭,呼气舌抵下腭。
    然后常乐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腭呼气。
    行功至此,常乐猛然发觉,浑身上下的毛孔,骤然间似乎全都张开一样。
    而此时印堂处,酸麻痒胀更加强烈。
    常乐心中一喜,知道快要破开,身体内外沟通之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