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渭水南岸硝烟弥漫,周军布置多日的河岸防线,消失在浓烟和火光里。
    大量楚军兵卒接着烟雾掩护,从北岸冲入渭水之中。
    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木桩,开始搭建一道道过河便桥。
    这里的渭水河段,水位不深,所以挑选过身高的兵卒们站在河中,至少能把头露出水面。
    先有人过河,拉起一条条横跨河面的缆绳,其他人用一边胳膊夹着缆绳,确保自己不被河水冲歪,再用肩膀扛着长木,搭起便桥的骨架。
    随后,工兵拖着预制的一卷卷“折叠桥面”,沿着这些“骨架”向前走,将桥面“展开”。
    便桥刚搭好,就有兵卒登桥。
    脚步声中,一支支楚军纵队踏着便桥过河,而南岸地界,周军骑兵正从远处向这边赶来。
    步兵们很快踏上南岸滩涂,滩涂上木桩遍地,远处地面又有壕沟纵横,沟中遍布粪便和竹签。
    种种困难,却挡不住楚兵们的前进步伐,他们快速穿越木桩阵,扛着长梯架在壕沟上,搭起一座座壕桥。
    因为训练有素,楚军的推进速度很快,跨越障碍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先登”冲进残破的周军营垒,“清理”现场及障碍,为后续军队过河开个好头。
    周军骑兵渐渐变多,过河、穿越障碍的楚兵也越来越多,随后,队中鼓手根据军令,按照带队尉官的要求,有节奏的敲打起腰鼓。
    密集如雨点的鼓声中,穿越壕沟的一个个楚军纵队,开始变换队形,背靠壕沟,由纵队变成横队。
    这样的队形变换,他们操练了无数次,所以即便河边泥沙柔软,走在上面容易摔倒,但纵队还是变成了横队。
    以红旗飘扬的中军为基准点,一个个横队连在一起(相互间有缝隙),构成宽度超过数里的大型横阵。
    横阵缓缓前进,腾出身后空间,以便后续跨越壕沟的友军有足够的空地可以列阵。
    不一会,第二道大横阵快速成型,同样背靠壕沟。
    于是,楚军渡河后的第一道前沿屏障成型。
    这道屏障,是无数人构成的人墙,与远处巍峨的长安城墙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集结完毕的周军骑兵,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其后,长矛如林,那是大量步兵在集结,开始列阵。
    然而渭水河边鼓声不停,列阵完毕的楚兵依旧踩着鼓点声,整齐划一的列队向前走,迎向敌骑。
    缓缓地行进之中,队列不乱,每个小队的兵卒,以标准姿势端着手中燧发火铳,眼睛看着前方,但眼角余光者时不时看向本队旗帜。
    小队旗手,则看着中队旗帜。
    中队旗手,看着中军旗帜。
    庞大的横阵,保持着大致的直线,逼近周军。
    和周军军阵的长矛如林不同,楚军军阵的长矛阵十分单薄,仅有最前面一道。
    周军军阵响起号角声,骑兵出击,分成多股扑向这不以长矛列阵的对手。
    周军将士看得清楚:楚军军阵并无骑兵护卫,因为过河的骑兵还未成规模,甚至无法从容跨越那几道长长的壕沟。
    所以,这些过河的楚军步兵,处于“半渡”的状态,没有后援。
    想要靠前面那薄薄一道长矛防线,抵御己方骑兵冲击,简直是妄想!
    双方距离快速缩短,一股股周军骑兵仿佛嚎叫着的群狼,分头扑向前方数量庞大却“柔弱无力”的羊群。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
    尖锐的哨声在楚军阵中响起,随后,前沿沿绽放出大量璀璨的火光,雷鸣声同时起,此起彼伏。
    金属弹丸构成的风暴,呼啸着撞向冲锋的周军骑兵,无数血花瞬间在骑兵群里绽放。
    第一排火铳兵射击完毕,下蹲,将手中上了刺刀的火铳斜着对前,人和火铳变成一个个拒马。
    第二排火铳兵持枪瞄准前方,听得命令,扣动扳机。
    射击完毕,同样下蹲,以火铳铳托抵着地面,刺刀斜着向上。
    随后是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
    楚军步阵前沿,顿起大量浓烟,如同厚厚的烟墙,冲锋的大量周骑,消失在烟墙之中。
    人仰马翻之际,却有少数漏网之鱼突破烟墙,撞入楚军阵中。
    人、马加起来数百斤,带着势不可挡的冲力,折断抵在马胸的长矛,连人带马,砸入人墙之中。
    密集的人墙里,没有单个兵卒左右躲闪的余地,运气不佳者,被当面“飞”来的人和马撞个正着。
    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倒在尘土、血泊之中。
    左右同袍,却仿佛木头人,没有看见同伴的惨状,队伍里被砸出的“缺口”,左右兵卒自动“合拢”。
    其他人木然的蹲着或喊着,等着军官的指令。
    东南风中,浓浓的硝烟夹杂着血腥味,缓缓略过楚军军阵,飘向渭水,飘向渭水北岸。
    浓烟渐渐散去,阵前的一片狼藉渐渐显露出来:
    大量战马和人倒在地上,模样奇形怪状,但都是鲜血淋漓,看上去惨不忍睹。
    凶猛的骑兵,冲击没有长矛护卫的步阵,却被无形的“火矛”刺穿。
    哪怕人都身着重甲,但箭射不透的重甲在这“火矛”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起立,装填弹药!起立,装填弹药!!”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尉官们下达着命令,火铳兵们仿佛受了刺激一般,条件反射般的站起来,开始按照标准流程,给火铳装弹。
    队伍之中,初次经历实战的黄鳔有些紧张,手微微颤抖。
    因为身上穿着“龟甲”,不好弯腰,却不影响他的动作。
    装弹的流程,他再熟悉不过,因为和同伴练了一年,几乎是天天都在练。
    练队列变换,练装弹,练保养火铳,每个入伍的新兵,被选作火铳兵后,每月平均射击三百次,模拟射击一千次,人都快练得麻木了。
    所以,即便他汗出如浆,手在发抖,呼气有些艰难,但装填弹药的动作,几乎是深入骨髓,即便不用想,身体都知道该怎么做。
    他可以忘记自己家乡在哪里,却不会忘记装弹动作。
    很快,弹药装填完毕,阵前硝烟也已经散去。
    鼓点声再起,楚军步阵缓缓前进。
    前进途中,变阵:变成一道道厚度为三排的横阵,保持着距离,向前行进。
    黄鳔下意识随着鼓点声,依次迈着左脚、右脚,和同袍们保持着队形,缓缓向前走。
    前面,散兵们手持短矛开路,给倒地未死的敌兵一个“痛快”。
    随后,黄鳔和同伴踩在血泊中,跨过一个个尸体。
    地上都是尸体,黄白之物到处都是,血腥味扑鼻而来,呻吟声、惨叫声不断响起,黄鳔觉得胃不舒服,心跳得很快。
    但是,一直有节奏响着的鼓声,如同无形的手,死死攥着他的心脏,不让他的心跳出胸膛。
    无数日夜的操练,让黄鳔和同伴对军令和纪律有着难以抗拒的服从本能,这种本能已经深入心灵。
    哪怕是在饭堂用餐时,手里端着饭盒,只要有人大喊一声“全都有....立正!”,他们都会下意识立正,双腿并拢,扔了饭盒,将双手并拢在腿两侧。
    鼓声依旧,前进不停,黄鳔木然的随着队伍前进,紧握手中火铳,两眼看着前方。
    眼前,敌军军阵越来越近,前排周兵的样貌,越来越清晰。
    “保持队形,继续前进!!”
    尉官们呼喊着,他看到周军阵前,出现大量弓箭手。
    看见这些弓箭手弯弓搭箭,斜着对天,对着这边。
    破空之声骤起,随后,阳光为之一暗:一阵阵黑雾在周军弓箭手头顶升起,如同密密麻麻的蜂群,飞上半空。
    蜂群是如此之密,遮天蔽日,使得阳光为之一暗。
    他的心,随之一凉。
    “嗖、嗖、嗖”的声音不断响起,蜂群当头落下,却是大量箭矢呼啸落下。
    箭如雨下,如同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己方步阵笼罩。
    “笃、笃、笃”的声音不断响起,行进的队伍不断有人中箭。
    陆续有人倒下,但庞大的横阵依旧在缓缓前进。
    黄鳔身上中了几箭,但有牢固的铠甲护身,不觉得疼,也没时间害怕。
    因为鼓点声让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害怕。
    扎在前胸的箭矢有些碍事,他将其拔下、扔掉,继续端着火铳,按着鼓点声,前进。
    破空之声又起,阳光再度暗淡,箭雨重新笼罩楚军步阵。
    没有成规模骑兵、弓箭手掩护的楚军火铳兵,默默承受着箭雨,庞大的横阵继续前进,其中不断有人倒下。
    但阵型不乱。
    黄鳔右边有红光一闪,他的眼角余光瞥见右边的同袍面部中箭,踉跄着后仰倒地。
    不由得心惊:都戴着铁面,怎么会中箭?
    对了,肯定是眼睛中箭,真倒霉...
    人还有救么?
    可是眼睛被射中了,能救回来么?
    黄鳔脑海里闪过几个念头,耳边却传来呼喊声:“向右对齐,向右对齐!”
    他条件反射的向右对齐,左边的同伴也是如此,队伍里的缺口很快补上,兵卒们踩着鼓点声继续前进,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三波箭雨落下,然后是第四波。
    楚军步阵默默承受着箭雨,把双方的距离拉近到四十步。
    却发现对面周军阵中,弓兵后退,大量弩兵上前,端着弩,对准他们。
    黄鳔所在队伍是军阵前沿,个人位置是本队第二排,所以清楚看到对方兵卒脸上的狞笑。
    这笑容让他心里发颤:四十步,不能躲,射中眼睛就完了!
    但是,鼓声不停,脚便不能停,他们不得低头,必须抬头正视前方,如此,行进时才能保持队型,才不会撞到前面的人。
    “嘭、嘭、嘭”的声音中,周军弩兵发射弩箭,弩箭快如闪电,没入楚军步阵前沿。
    楚军步阵中,不断有人倒下,但更多的人站着:他们身穿厚厚的板甲,这种铠甲虽然重,但在四十步距离,蹶张弩都射不透。
    人人戴着铁面,可不怕箭矢,除非倒霉,被流矢射中眼眶。
    周军弩兵轮流放箭,而楚军军阵鼓声不停。
    鼓声不停,脚就不能停,楚军火铳兵继续前进。
    黄鳔看见,周军弩兵脸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恐,随后这些人后退,批甲的长矛兵前出,放平长矛,对准他们。
    长矛密密麻麻,又夹杂着不少刀盾兵,矛头、长刀闪烁着寒光,黄鳔看在眼里,惊在心中。
    然而鼓声不停,他们不能停。
    火铳兵继续前进,距离寒光越来越近。
    黄鳔心跳加速,虽然害怕,但双腿不由自主跟着同伴、跟着鼓声前进。
    眼见着距离越来越近,鼓声停,他的双脚随之而停。
    就在这时,周军阵中忽然响起号角声。
    随后,无数周兵咆哮起来,那一瞬间,仿佛天崩地裂。
    身着重甲的这些兵卒,瞪大眼睛,端着长矛,挥舞着铁刀,向楚军军阵发动冲锋。
    “听令!!!第一排,瞄准!!”
    军令下达,第一排火铳兵立刻端起枪,对准近在咫尺的周兵。
    但是,开火的命令没有响起,他们就不能扣动扳机。
    周兵越来越近,手中兵器闪烁的寒光,晃得火铳兵们眼花。
    死亡越来越近,许多人下意识害怕,手在抖,后背发凉,牙齿在打架。
    但是,对军法的恐惧,压过了一切恐惧。
    因为火铳兵必须遵守纪律,集中火力射击,若没有纪律乱放铳,就没有战斗能力。
    大量的队列训练,其实也是在训练他们的纪律性、服从性。
    无数次的练习,以及装弹练习(受干扰状态下),就是把他们训练成一个个合格的零部件,然后组装成一个杀人机器。
    以抗干扰射击训练为例,任何人在未得命令时,受了旁边故意射击的影响而扣动扳机,所接受的惩罚,是足以让人刻骨铭心的恐惧。
    所以,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射击。
    哪怕敌人近在咫尺,哪怕箭如雨下、身边人不断倒下,没有命令,就是不能射击。
    长期的训练,让这样的纪律刻在每一个人心里,火铳兵们的食指,全都都定格在扳机边,无论心中再怎么惊慌,就是不敢动。
    “开火!!!”
    声嘶力竭的咆哮声响起,火铳兵立刻扣动扳机,阵前瞬间绽放无数火花。
    浓烟大作,喷向眼前之敌,激起腥风血雨。
    一杆火铳,在近距离(不到二十步)射击,其弹丸足以贯穿着甲之人,并对其后着甲之人造成严重杀伤。
    或者直接射穿盾牌,对持盾者构成严重杀伤。
    所以,为了让火铳兵的射击威力最大化,作战条令之中,就有近距离“面对面”射击的战法。
    楚军火铳兵以严格的纪律,执行了“面对面”射击的战术,第一排齐射,直接击穿当面冲锋周兵数层。
    随后立刻蹲下,第二排持铳瞄准前方,又射。
    蹲下,第三排持铳瞄准前方,再射。
    三段射击之后,密密麻麻的着甲、持盾周兵倒下,冲锋势头瞬间被打断,阵型也随之稀疏、残缺。
    楚军军阵,号手得了命令,用铜号吹起尖锐的号声,向全军发出指令。
    每个小队的带队尉官,亦或是尉官阵亡后代为指挥的军士,听号声,拔出佩刀,向前一指:“刺刀向前,刺刀向前!!!”
    射击完毕的黄鳔,听得这一声声命令,忽然觉得浑身发热,端着火铳,站了起来,铳口斜着向上。
    早就套在铳口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无数火铳兵手中火铳的刺刀,闪烁的寒光构成了一片“波光粼粼”。
    尖锐的冲锋号响起,点燃了所有人的血液,尉官们呼喊着“冲锋!!”,挥舞着佩刀和指挥用短矛,带头冲锋。
    承受着箭雨和伤亡行军的楚兵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端着火铳,将明晃晃的刺刀对敌,咆哮起来。
    向着已经被三段射打崩的敌军军阵发动冲锋。
    如潮的呼喊声,在战场上响起:
    “杀!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