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傻小子
张九言一听爹说这话,顿时一阵发懵。
怎么回事?合着你老人家是来给我上新婚普及课来了。
难怪你说这事情关系着张家的生死存亡,合着就是教我怎么生孩子呗。
见张九言不说话,还发懵,张九言爹一下得意起来,仿佛是找到了满足点。
张九言爹心说你小子能耐是不小,但是有些能耐,那还得老子来教。
张九言爹站起来,一边来回走,一边手里比划着,一本正经,说道:
“这生孩子可是大事,你知道这孩子从哪来吗?你真以为孩子都是地里捡来的?哪那么容易的事。”
“我告诉你,这生孩子,那就跟种地是一样的,得翻地,得播种。
那你知道这翻地怎么翻吗?这播种又怎么播?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这第一次翻地,得脸皮厚,别不好意思。这播种,那更是有技巧。
等你新婚的时候,见到了漂亮媳妇,别傻乎乎的只想着喝酒吃菜。
至于那些个兄弟,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趁早打发走,老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你得抓紧时间,你的赶紧翻地播种。”
张九言爹说的那一身是劲,但张九言那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开玩笑,就刚才张九言爹说的那些话,对懵懵懂懂的愣小子还有点用,但是对张九言,那叫事吗?
也不看看张九言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看看张九言来之前是干什么的。
就这,张九言随便拿出一些知识点来,都能在这时代当大师了。
“打住打住。”
张九言爹越说越起劲,张九言赶紧是出言打断,再这样说下去? 老子这本书都得封掉。
“爹? 这事我懂,你别操心了。”
说着? 张九言便是要走? 却被爹一把拉住。
张九言爹脸上,已经没有了开始时候的得意劲? 变的严肃,揪住张九言的衣领? 说道:
“你懂?你什么时候懂的?谁教你的?说? 年纪轻轻不学好,连这事也懂?”
对这个爹,张九言那也是无语,揪着儿子说这个? 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我怎么懂的你别管了? 反正你儿子我干什么,那都是无师自通,
像这事,那还用教,你有这功夫? 陪着娘多做几个馍馍吃,杨爱那小子也快到长身体的时候? 别饿着他了。”
说完,张九言快步逃离? 免得爹再问东问西。
见张九言走了,张九言爹也是没办法? 本来还想着显摆显摆? 哪知道这小子那是啥都知道? 也不知道他跟谁学的本事。
说起杨爱,还别说,自打张九言和刘怡宁的婚事定下来后,张九言有两天没见过他了,也不知道这小子躲哪去了。
张九言到处找,最后向人打听,才知道杨爱进县城了,早上坐人马车去的,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他去县城干什么?”
张九言有点不放心,骑马直接去县城找。
到了县城,张九言到处找,但是却没有看见杨爱的影子。
张九言不由得有些着急,瞥眼见到一个土地庙,张九言心说这小子,该不会是去那里了吧?
张九言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了自己第一次和杨爱相遇的那个土地庙。
一进去,果然见到这小子蹲坐在地上,脑袋低头看地,就连自己进来,也没有发现。
“你小子,怎么了?”
杨爱一听声音,抬起头,见到张九言,眼睛一下就红了。
“怎么了?眼睛怎么红了,谁欺负你了,跟我说。”
张九言一边说,一边走过去,话语里面尽是对杨爱的关心和爱护。
杨爱傻傻的看着张九言,突然,杨爱从地上站起来,张开双手,风似的跑向张九言,一把抱住张九言,抱得紧紧的。
“大哥哥。”
叫了一声大哥哥,杨爱就大声哭泣起来,滚烫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一滴一滴的流下来。
感受到杨爱的不一样,张九言也是将他抱紧,关心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杨爱语气哽咽,哭道:“大哥哥,你成亲了,是不是就再也不喜欢我了?”
“呵呵呵,,,”
张九言被杨爱给逗笑了,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刮了刮他的鼻子,笑道:
“傻小子,你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还会问出这样的话,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你叫我一声大哥哥,我就是你一辈子的大哥哥,我一辈子都喜欢你,疼你。
以后我还要给你找婆娘,给你成家立室呢,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杨爱抬头看着张九言,感受到张九言一如既往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才是慢慢露出笑容。
“傻小子,以后不要一个人出来了,万一又被人卖了,看你到哪里哭去。”
张九言做出一副凶悍模样,对杨爱吓唬道。
“嘻嘻。”
杨爱被张九言这吓唬自己的模样,给逗的嘻嘻笑,
心里的一道坎,这时候似乎也是迈过去了,不再像石头一样压着了,一下就是心情开朗多了。
“回家吧。”
“嗯。”
一大一小两个人,出了土地庙,骑上马,慢悠悠的在县城的街道上走着。
时不时的,便有百姓对张九言打招呼,说着讨喜的话。
张九言也是心情不错,对他们笑着点头回应。
最后出了县城,天色已经是渐渐昏暗,张九言抽打马鞭,骑着鲲鹏宝马疾步奔驰,向千户所而去。
崇祯二年五月初五,这一天米脂千户所张灯结彩。
通往千户所官厅的街道两边,家家户户,那是挂满了大红色的同心结,还有那鲜红的双喜字。
街道上也是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而这时候,已经有人代表张九言,挑着担子,挨家挨户的给军户们送发糕,让他们沾沾喜气,乐呵乐呵。
家里办喜事,给街坊邻居送发糕,这是习俗,以前家家都如此。
只是不管什么习俗,他都会随着环境变。
就像这十几年,年景都不行,老百姓都是生活普遍困苦,许多习俗那是能省就省,能免就免。
更不要说这几年,陕西饿死人的事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