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26章 德兴银山银矿

      是年冬十月,冯幂和杜馨只相隔两天分别给袁耀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袁耀分别取名阿铁、阿墨。
    听到这两个名字,大家都笑了,立刻知道袁耀将来的孩子的名字,无非就是阿金、阿银、阿铜、阿铝、阿铅、阿锌、阿锰、阿煤、阿晶之类,整个一个矿产家族。
    袁耀在新港连日大宴宾客,然而周瑜却没能参加,因为他的从父,豫章太守周术突然病逝,周瑜得报,立刻动身前往豫章郡奔丧。
    “公子,这是一次良机,赶紧请左将军派人接任豫章太守,免得以后再兴兵讨伐。”周瑜临行,扔给袁耀这句话。
    实际上不需要周瑜和袁耀提醒,袁术一得到消息,就已经在考虑人选了。最终,在李业等谋士建议下,袁术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
    诸葛玄曾是刘表的属吏,与刘表关系密切,又将两名侄女嫁给荆州豪族,他担任豫章太守,对刘表不会构成威胁,刘表一定能够接受,不会导致荆扬两州为了争夺豫章发生争斗。
    而实际上,刘表得知豫章太守病逝,同样也表诸葛玄为新太守,可谓与袁术不谋而合。此时诸葛玄还在淮南,刘表也认为诸葛玄是他和袁术都能够接受的最佳人选。
    诸葛玄赴任途中,顺路拜访新港,被新港的繁华富庶所震惊。于是,将诸葛均也交给诸葛瑾,留他在新港跟随袁耀学习,诸葛氏五兄弟姐妹终于团聚在新港。
    诸葛玄跟袁耀要了一些农业技术人员,打算明年开春在豫章郡开始推广新农业技术。豫章是个大郡,此时人口大约一百八十万人,超过九江、庐江和丹阳三郡的总和。
    袁耀对诸葛玄说道:“使君领郡之后,推广新的农业,亩产大幅提高,将会有大批农民不用生产,使君打算如何安置?”
    诸葛玄听出袁耀话中有话,问道:“公子有何良策?”
    “小侄以为,使君可大力发展商业,让人人有事可做,便不易生乱。豫章山中山民众多,山中粮食匮乏,但是野兽、山果、木材丰富,只要禁止各级官吏歧视、刁难商人,山民便可通过商人将山中物资与山外粮食相互交换。各得所需,各安其本,山贼便会绝迹。”
    “公子说得有理,玄当谨记。”
    “等阿幂和馨姐过完月子,我便亲往豫章,寻找一两处矿产开发,以增加郡府税收,减轻百姓负担。”
    “哎呀,太好了!”诸葛瑾赶紧谢道,“有劳公子了!”
    果然,诸葛玄到郡不到一个月,袁耀摆完满月酒,留下治丧回来的周瑜和蒋干、刘晔留守新港,自己和鲁肃前往豫章郡“探矿”。
    这次探矿之旅,可谓浩浩荡荡。在新港游学的上百青年名士、学者,都想一睹袁耀探矿的神奇本事,便也跟着他一起前往豫章郡。
    豫章郡矿产丰富,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德兴铜矿就在豫章郡,德兴铜矿铜金属储量超过900万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型露天矿山,比如柴桑县境内有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这两个大型铜矿铜金属储量都在一百多万吨以上,而且都很靠近长江,开采、运输极为方便。
    但是,袁耀这次不打算开发德兴铜矿或者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因为铜官山铜矿比这里更加靠近锌新港冶炼厂,品位也更高。而且铜官山的开采量,已经基本上满足大汉对铜的需求。
    袁耀这次来豫章郡,主要想要开发后世的德兴银山银矿。
    银山银矿是一处巨型铜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后世德兴市北郊的银山。袁耀之所以要开采这片矿床,主要看中它是一处超大型银矿、金矿。
    袁耀、鲁肃与上百青年才俊,率领一千名卫士,浩浩荡荡来到豫章郡。听到袁耀说要往余汗县东部山区探矿,把诸葛玄吓一跳。因为余汗县、鄱阳县以东山区,历来是山越盘踞之地,时有叛乱发生。
    “公子,我看,要么你换一个地方去探一下,要么不用去探了。余汗县以东山区不太平,公子不能冒险。”
    诸葛玄觉得,袁耀的安全,远比开矿重要。就算能探到什么矿产,万一袁耀出了事故,自己只怕也只有跑路的份了。
    “我来之前询问过在新港游学的豫章士子,他们都说余汗县近些年来虽然偶有小股贼乱,但是大抵上还是比较太平,与豫章南部诸县常有大规模叛乱不同。”
    诸葛玄道:“虽说如此,但不可不小心。如今是乱世时节,谁知道会突发什么状况。”
    “只是,我一路过来,一路观察山势地形,局的余汗山中最可能有矿产。如果真能找到,正好可以聘用山越人帮忙开采,改善山民生活,这是与山越改善关系的机会,岂能放过。”
    二人争来争去,诸葛玄见袁耀执意要进山探矿,只好答应,又给他增加两千兵马护卫。到了余汗县,县令奉诸葛县之命,派蛮夷曹(负责处理与蛮夷关系的部门)一名出身山越,主要负责与山越各部联络的曹吏余杰跟着袁耀一起进山,方便与山越人沟通。
    余杰带上三名随员,也都出身山越,每到一处,余杰便派出随员通知山越部落,大兵进山并无军事行动,只为探矿而来,让大家不必惊慌,果然一路无事。
    袁耀觉得这余杰办事干练,与他聊天知道,他祖、父两代人都是山越商人,经常出山与汉人交易,久而久之,倾慕汉人文化制度,便以县名为姓。余杰十四岁时被送到县学读书,十九岁时因考核优异被县令赏识,辟为县吏。
    汉代山越人与汉人杂居很多,已经彻底汉化的也不少。但是由于他们的异族血统,极少有人能够在官僚体制中获得职位,余杰算是极少数成功者之一。
    袁耀问余杰道:“余曹吏,山越百姓有多少人愿意给孩子读书?”
    “很少,大多数山越人根本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就是有能力,生活在山中,读书也没有什么用。不过,一部分与山外联系较多的山民,以及在山外与汉人杂居的山越人,倒很想供孩子读书,只是晋升机会太少,大多数人觉得读了也白读。”
    “既然如此,进山回来后,余曹吏可在余汗县开办山越学校,专门招收山越学生,办学资金全部由滚滚集团提供。只要将来考核合格,所有学生全部由滚滚集团录用安置,你看如何?”
    余杰大喜,不敢相信,问道:“公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袁耀道,“山中条件艰苦,生存极为艰难,将来条件成熟,我们应该破除歧视观念和政策,鼓励山民走出大山,到平原上耕种、经商为生。”
    余杰没想到袁耀作为贵族子弟,竟然能够把山越人和汉人平等看待,心中十分感激,急忙拜谢道:“杰替豫章数十万山民谢公子大恩。”
    众人沿着乐安江逆流而上,曲曲折折走了近百公里,见到原野上一座独立山峰,是这方圆百里最高的一座山峰,那就是军山。过了军山,乐安江右岸的第二条支流便是洎水,沿洎水上溯十公里便到银山脚下。
    袁耀一路在速写本上绘制地图和地形图,到一处江水由北向南转弯处,突然望着江北山谷凝神静思。身旁的鲁肃察言观色,知道袁耀发现目标,立刻叫船队停止前进。
    众名士一齐围上来问道:“袁公子有什么发现吗?”
    袁耀指着江东一座南北绵延四五公里的矮山说道:“这座山可以称为银山,是一座超大型银矿,往这山谷走进去,便是一个大型露天矿床。”
    “超大型银矿?”众人兴奋道,“公子,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