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两虎相争
汉代五日为一个工作周期,工作四天,休息一天。古代沐浴条件不好,平常大家都不洗澡,休息日这一天大家都回家洗澡换衣服,所以称为休沐日。
汉代也没有春节长假,所以新年假也只有五天。
正月初六,袁术召集部属召开新年第一次军政会议,孙策汇报了他在丹阳募兵和剿灭山贼的情况,袁术见孙策果然勇猛善战,比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心中为得到一员猛将而高兴。
太傅马日磾为了鼓励孙策忠于朝廷,表奏孙策为“怀义校尉”。名为表奏,实际是正式任命,因为马日磾是“持节”东巡,带着皇帝的符节出来,他任命就代表朝廷任命。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偏心,马日磾问了袁耀飞天的原理之后,又表奏袁耀为“飞天校尉”。今天寿春一日诞生两名少年校尉,袁术大喜,又宣布晚上大摆宴席,请文武百官参与庆功。
弄完这些虚的把戏,再议论实际的事务。部属们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请求尽快解决煤炭开采问题,再不解决,很快就没有蜂窝煤生火做饭,马上得改用柴火灶了。
袁术问袁耀道:“飞天校尉,煤矿爆炸的问题有没有找到办法解决。”
“回君侯,已经找到办法解决。”袁耀回道,“请让袁雄进见。”
袁术道:“传袁雄。”
大门卫士叫道:“君侯传袁雄进见。”
不一会儿,等在外面的袁雄提着一个罩着铜丝网的油灯走进议事大厅。袁术问道:“那是什么东西?”
袁耀从袁雄手里接过油灯说道:“回君侯,这个灯叫戴维灯,以后矿井里改用这种灯来照明,就不会发生爆炸了。”
“哦?”文武百官交头接耳,不明觉厉。
张夫人的哥哥,统军中郎将张勋问道:“飞天校尉,爆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用这个戴维灯就不会爆炸?”
“爆炸是因为煤矿中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叫做瓦斯。这种气体易燃易爆,遇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爆炸。由于铜丝、铁丝能够快速导热,在这个油灯上罩上铜丝网或者铁丝网之后,灯火就被迅速散热,瓦斯接触不到足够高的温度,它就不再爆炸。”
“哦!”众人恍然大悟。
桥蕤看那铜丝细如蚕丝,在这个纯手工加工的时代,要把铜丝拉的这么细是非常困难的,问道:“飞天校尉,做这个灯罩恐怕需要很长时间吧,什么时候才全部做好下井开工?”
“这个灯罩确实很难生产,但是,我回寿春之前就已经安排新港铁矿的工人帮我加工,十多天来他们夜以继日做好了三十个戴维灯,昨晚刚刚送到,今天可以让部分工人下井开工了。以后做好继续送来,让全部矿井和工人正常工作。”
袁术叫来负责管理煤矿的煤官杨力,命他立刻召集工人回到矿场,听取袁耀讲解戴维灯的使用方法。
袁耀来到八公山煤场之后,已有许多矿工在煤场等待。袁耀向他们解释了矿井爆炸的原因,说明了戴维灯防止爆炸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尽管如此,矿工们不知道这个灯管不管用,都不敢提灯下井。
煤官杨力命士兵驱赶工人下井,被袁耀喝止。袁耀对袁雄道:“文胜,你陪我下矿井去试一试,我们安全出来了,大家就不会害怕了。”
“是,大公子。”袁雄应道。
“公子,我正好也想看看矿井,我也下去。”鲁肃也上来道。
杨力急忙劝止道:“大公子不可,大公子是千金之躯,岂能冒险。”
袁耀道:“你是怕我万一死在下面你的脑袋也保不住是吗?既然这样,你干脆也跟我一起下去。”
那杨力不作不死,只好躬身应道:“是,大公子。”
矿工们见袁耀身为大公子都敢下井,他们也不怕了,个个表态道:“大公子,我们下井干活,大公子不用下去了。”
“不,我陪你们下去,顺便检查一下矿井。”
袁耀和工人点好数十个灯,然后一人提一个灯一起走下矿井。煤官杨力担心自己怕死不敢下井,回去立马被撤职,也只好硬着头皮跟了下去。
袁耀和鲁肃、袁雄带着矿工们在井下转了一圈,观察了矿井环境,提出了一些安全建议,呆了半个时辰左右,袁耀才和鲁肃、袁雄等人出来。
矿工们见袁耀在井下呆了很长时间,他们的担心也就彻底消失,安心留在井下干活,煤场逐渐工作恢复正常。
孙策趁袁术正在高兴头上,第二天求见袁术,向他讨要孙坚旧部尚留在寿春的数千兵马,袁术不想全部给他,但又不好意思都不给,于是分出两个屯共一千多人还给他。
此后袁耀和孙策都大搞外交活动,每晚不是宴请宾客,就是受邀赴宴。袁耀也经常请孙策赴宴,孙策也常请袁耀赴宴,二人关系看似越来越亲密,但袁耀发现孙策总是有意避开和他私下深谈。
孙策的威武形象和他的军事才干,确实赢得很多赞誉,桥蕤虽然已经摸不到他的头了,仍在一次宴会上赞他将来准是个将军。袁耀暗笑:桥叔叔你又废话了,人家已经是校尉,距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你还这么说。
至于《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记中说的,袁术本来答应给孙策担任九江太守,此时却食言,用丹阳陈纪担任。这当然是扯淡,是吴人为了说明孙策背叛袁术的正当性而栽赃袁术。
此时孙策刚刚出山,年仅十八,没有战绩,没有政绩,凭借父亲留下来的旧部,袭任校尉、将军一类军职尚可,当太守就说不通了。三四年后他打下会稽时,已经军功卓著,不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他担任会稽太守才是顺理成章。
历史上,此时在寿春的青年才俊中,没有人比孙策更加耀眼,因此孙策在寿春的活动效果十分明显,许多名士、豪杰投奔孙策帐下为其所用。
但是此时,有一个比孙策更加耀眼的新星,那就是袁耀。
论军功,袁耀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庐江归顺,力主出兵协助陶谦击退曹操;论才学,袁耀不但对天地万物都有不同常人的见解,而且都能依靠他的这些理论探矿,开矿,冶炼铜铁,做出各种神奇的发明创造。
此时袁耀已经名满天下,所以尽管很多名士看袁术不太顺眼,但却对袁耀的天才心驰神往。自然,聚拢到袁耀身边的才俊,要远远超过孙策。
孙策在寿春活动半个多月,见已无多大成效,他必须继续依靠军功获取更大名声才能得到更多人才,便向袁术请缨,要求带兵征伐吴郡。
如今丹阳郡局势已经稳定,袁术觉得是时候在江东继续开疆扩土了,于是又召集部属商议让孙策征吴郡的事情。
众文武意见不一,有的赞同,有的反对,而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飞天校尉袁耀。
“君侯,我们已在九江、庐江、汝南、颍川、沛国、丹阳诸郡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今年数郡将会有数百万亩农田收获两季稻麦。吴郡是稻米重要产区,百姓没有不渴望获得这项技术的。我在新港时,已经多次派人送纸笔图书给太守盛孝章(盛宪)以示交好,只是如今吴郡兵权握在都尉许贡手中,二人关系不睦,盛太守一时不能独断而已。我相信吴郡归附只是顺理成章之事,何必大动干戈,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飞天校尉所言有理。”难得老好人桥蕤叔叔关键时刻态度鲜明,对袁术说道,“《孙子》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飞天校尉不战而屈庐江,避免百姓一场浩劫,乃善战者也。以蕤之见,可依庐江故事以取吴、会、豫章等郡。”
袁术环视百官道:“诸位以为如何?”
“飞天校尉与建威中郎将所言极是,业请暂缓出兵吴郡。”左将军府从事中郎,袁术首席谋士李业说道。
“我等请君侯暂缓出兵吴郡。”众文武纷纷表态,连刚才支持孙策出兵的人,也有不少人转而表态支持袁耀和平解放吴郡。
最终孙策出兵吴郡之事,被袁术暂且按下。
孙策以为袁耀不希望他立功,故意与他抢功,原本已对袁术不全部归还孙坚旧部心怀不满,此时更是愤恨不已,没到正月底,就率数百丹阳兵和孙坚旧部共两千人返回丹阳,连与袁耀辞别的客套话都没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