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二十七章 经营东江

      在皇帝正为怎么与民同乐苦思冥想之时,经历了旅顺堡大战的明军各部已经撤出陆地。他们带着作战的经验,以及各人的感悟,各自归队。
    以战代练的目的达到,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得益于阵地防御的优势,在总体的战损比上,却是扎扎实实的一场胜利。
    部队要补充休整,弹药物资需要补充。明军虽然获胜,也很清醒,不想与建奴在陆地上继续纠缠。
    撤回驻地最快的当然是东江镇左协,广鹿岛近在咫尺,不到半天,大小船只便陆续入港靠岸。
    大胜的喜悦过后,便是不可避免的悲伤。埋葬战死的同袍,医治伤员,好几天的时间,沉郁压抑的气氛才逐渐淡去。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乱的常态,悲伤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也不是人们健忘,而是习惯了。
    因为伤亡多是近战肉搏兵,左协也是各作战部队中损失最大的,伤亡超过两千。就算兵员补充得快,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训练,才能达到齐装满员。
    “看来,某得去皮岛走一遭了。”张盘放下招兵的统计表,苦笑一声,说道:“拜见大帅,请他接济左协兵员。”
    游击尚学礼想了想,说道:“将军擅离驻地,有些不妥。不如派末将去,将军只写一封书信。”
    张盘有些犹豫,沉吟半晌,终是表示同意。
    写好书信,交给尚学礼,又叮嘱几句,送他出去。张盘却没有回屋,带上几个亲兵,骑马在岛上巡视。
    登镇巡抚袁可立对于东江军还是寄予厚望的,对东江军的物资供应也不吝啬。得益于此,左协倒还不缺粮食,这也保证了严格训练能够保持时间和强度。
    当然,这是军粮,优先保证军队。对于老百姓,却还只能限量供给。
    因为靠海,老百姓还能捡拾海鲜,在近海打渔,倒也能混个温饱。
    在军队既能吃饱,还有饷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再加上辽民多数都与建奴有仇有恨,参军也比较踊跃。
    只是岛上人口有限,想要把左协补充齐整,还是力有未逮。
    已是金秋的收获季节,岛上种了些麦子和大豆,都泛出喜人的金黄色。老百姓们在抢着收割,欢声笑语传出去老远。
    没有地主,岛上的有限耕地的产出,归全部岛民所有,按户分配。一个老秀才被众人推举,虽无正式官职,却是起着县长或镇长的作用。
    “张将军。”
    “张将军。”
    因为张盘为人亲善,对岛上百姓时有帮助,百姓们都甚敬服。所过之处,都拱手打着招呼。
    微笑着还礼,张盘没有倨傲之态,还不时询问一下百姓的生活和难处,很是平易近人。
    张柱子从田里小跑过来,微跛的腿脚只是让他走路的形象有所改变。除此以外,倒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张盘笑着跳下马,对这个奋勇作战而伤残退役的老兵,他甚是尊重。
    “张将军。”张柱子拱了拱手,说道:“等收完庄稼,就马上恢复训练。最多一两个月,就是赶不上咱东江军,也不再是束手待杀之辈。”
    张盘欣慰点头,说道:“不必如此着急。百姓们在吃喝上不比军队,训练太重,恐伤了身体。”
    停顿了一下,张盘又补充道:“王一宁大人正在各岛巡视,安排农业和渔业生产,以后的情况应该会有好转。”
    张柱子说道:“听说是要捕鲸,几艘大船已经在海洋岛太平湾停靠,正在岛上建什么加工设施。因为人手不够,某正询问百姓,愿意去的近日便将坐船启程。”
    张盘对捕鲸也没什么了解,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改变,便随口说道:“那肯定会有好处,总不会比现在更差。”
    鲸须可以制成刷子、伞骨,鲸肉是极好的动物蛋白,鲸油可以食用,还可以制造肥皂、蜡烛,以及用作炼钢和工业上的润滑剂。
    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只有朱由校,把此作为一个产业,准备在黄海北部展开捕鲸和加工。而海洋岛,则是一个加工基地。
    如果全靠外面输送补给,东江军加上不断逃出建奴统治区的辽民,对于朝廷的压力实在是太大。
    可要是能内挖潜力,发展几个能创造效益的产业。比如捕鲸加工,不仅能让军民改善生活,也能减轻朝廷的后勤负担。
    所以,朱由校让登镇的袁老师给东江镇拔调了几艘大船,船上安装守城巨弩,以海洋岛为基地,专为捕鲸之用。
    至于加工,当然是初级的,提炼出鲸油,腌制或熏制鲸肉,也就仅此而已。
    思路之开阔,在当时的大明,朱由校敢自诩第一。嗯,估计没谁头铁,敢跟皇帝争高下。
    张盘继续和张柱子聊着,全民皆兵,既是朱由校的意思,也符合张盘等人的设想。
    此次弃守旅顺,下次就要稳固占领,并争取在南关构筑防线,从而把金州隔绝,成为陆地上的桥头堡。
    按照张盘估算,至少能安置七八万辽民,大大缓解海岛上人多物少的困难。
    而安置的辽民之中,肯定有很多新近逃来投奔的,其中有没有建奴的奸细,不用想都知道。
    所以,把岛上经过训练的百姓迁去一批,成为稳定基层的中坚,监视敌谍的耳目,就是相当不错的办法。
    按照朱由校的话说,那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将军。”一个骑手疾驰而至,下马施礼道:“东江通判王大人乘船入港,请将军前去会面。”
    哦,来得真快呀!
    张盘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张柱子的手臂,翻身上马,带着亲兵直奔港口而去。
    东江开镇,虽然有点地盘,可设县建府又不合适。
    朱由校就弄了个比较模糊的官名,东江通判,主管东江军占领区的粮食、农业、畜牧渔业、诉讼等民政事务。
    这样,把军、政分开,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军阀的产生。另外,也是尽量让占领区更好地开展社会生产,减少对外的依靠。
    王一宁有胆气,能谋划,得到了朱由校的垂青,从袁老师幕下简拔任命。虽然他在名义上只是个六品官,却有密奏之权,却不是别人能够想到的。
    感激万岁的擢升信重,王一宁是愈发的勤勉用心。皇帝密奏中交代的差使,更是尽心竭力,不打丝毫折扣地执行。
    在目前,王一宁的主要工作是建好捕鲸基地,开始捕鲸的试验。
    当然,也不能光指望着捕大鱼,各岛百姓也要加大近海捕捞。所需的渔船,将由设在身弥岛的船厂提供。
    在身弥岛上耕种不行,但有很多的松树和橡树。东江军所用的一些船只,以及数量更多的大小渔船,便是在那里进行打造。
    此次巡视广鹿岛,王一宁便带来了十余艘中型渔船,可在近海进行捕捞。
    在码头上,张盘迎接了王一宁,寒喧已毕,便在港口旁的房屋内进行叙谈。
    “朝廷在竭力供应东江军民,但我等也要为君分忧,尽量减轻朝廷负担。”
    王一宁落座之后,便阐明了此行的工作和宗旨,“除了开展渔业,明年开春,还将在各岛全部种植番薯、南瓜……”
    番薯,南瓜?!
    张盘不知道这两种是什么东东,既是民政,他也不多问,便静静地听着。
    土豆的种植算不上失败,但推广种植的计划泡汤了。既然有番薯,朱由校倒也不太失落。
    但是,徐光启又介绍了一种高产作物,具备了推广种植的条件,就是南瓜。
    南瓜在明代开始进入中国,在《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
    但初期时的国人,误以为南瓜来自东面的倭国,故名之为“倭瓜”,或是“东瓜”。而倭人则以为南瓜来自中国,所以称它为“唐茄子”。
    所以说,南瓜是由皇帝金口确定,什么倭瓜、东瓜,都不是官方定名。
    与番薯的优点相似,南瓜的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在万恶的旧社会,穷苦百姓便是依靠“瓜菜半年粮”渡日的。
    王一宁讲完之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笑着对张盘说道:“各地各岛都要设民政官,以便督促管理。也不必有什么功名,只要在百姓中有威望便可。”
    停顿了一下,王一宁又补充道:“最好是年轻些,身体比较健壮。工作挺多的,可不轻松啊!”
    张盘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影子,但还有些犹豫,沉吟了一下,他还是向王一宁进行了举荐。
    “岛上有位退役士兵,虽脚有点残疾,却并太影响行动,组织百姓、训练民兵也甚为积极勤勉。只是——好象没读过书,也不知是否符合王大人的要求。”
    王一宁笑道:“张将军把这位军中勇士叫来,本官要看看才好决定啊!没读过书不要紧,不影响行走的残疾也没关系。只是勤勉肯干,本官就觉得甚好。”
    张盘心中一喜,赶忙派人去叫张柱子过来,让王一官面试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