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006章 镇北道

      土豆可不可以吃,好不好吃,这个很简单就可以确认,谁也不会有太大的疑问。
    但是土豆的产量到底如何,土豆的种植麻烦不麻烦,土豆适合在哪里种植,这些土豆种子要怎么分配,这肯定就会有争议了。
    “还抛砖引玉!那你抛吧!”
    李世民看到李宽这个表情,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是有什么想法了。
    而长孙无忌则是一下就提高了心中的警惕级别,想要看看李宽要搞什么幺蛾子出来。
    至于房玄龄和萧瑀等人,则是好奇的看着李宽。
    刚刚他们已经尝试了土豆的味道,虽然谈不上是人间美味,但是口感不错的评价却不算夸张。
    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产量真的很大,很适合大规模推广的话,那么意义还是非常不凡的。
    “土豆作为一种适应性非常广,产量非常高的新型农作物,未来几年内的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朝廷来说,不仅要尽可能的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更要在扩大的过程中,为朝廷的一些战略服务。”
    “楚王殿下,土豆到底适不适合大唐的气候和土壤,到底是不是产量那么巨大,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一味地扩大推广规模,到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国之大事,切忌操之过急,特别是农业上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是会出大事的。”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长孙无忌就出言打断。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无忌说的很有道理,这土豆也许在美洲是一个产量比较高的农作物,但是在大唐是什么情况,我们都不知道。贸然大规模的去推广,风险很大。”
    高士廉也在一旁出声赞同长孙无忌的意见。
    “按照目前带回来的土豆数量,也就差不多够种植几万亩的土地。长孙司空和高尚书的担忧,我也是理解的。不过我觉得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担忧。今天楚王府把这几万亩的土豆都给种了,产量怎么样,是否适合大唐的气候和土壤,就一清二楚了。
    这个时候,土豆的种子也够多,明年就可以立马推广上百万亩的土地种植土豆。这个时候,才需要考虑我刚才提到的如何为朝廷战略服务的事情了。”
    李宽这话一出,李世民听了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李宽说的大规模推广也好,如何为朝廷的战略考虑也好,其实都不是现在立马需要面对的事情。
    只不过朝廷做事,肯定要事前想好未来的规划,所以才在今天就进行讨论。
    毕竟,等到今年下半年,土豆丰收之后,就立马需要开始执行这些规划了。
    甚至在这个之前,就可以去开始执行一些东西了。
    “宽儿你还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接着说吧。”
    李世民的话,让殿中有点冷场的气氛,稍微缓解了几分。
    朝中大臣,彼此之间意见不同,这其实也算是李世民乐意见到的场面。
    要是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岑文本、萧瑀这些大臣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意见一致,那自己这个天子就不好当了。
    甚至权利被架空都是有可能的。
    “棉花的出现和种植推广带来的影响,想必陛下和各位国公都非常清楚了。如今的朔州城,已经成为大唐北方的繁华边城,人口数量已经接近五十万,今年的赋税收入预计也可以进入大唐各州中前二十名。
    最关键的是朔州及其北部开垦的草原带来的繁荣,让这座边疆州城变得稳如泰山,方圆几百里的胡人都完全听命于朔州刺史府,根本就不敢有任何抵抗的心思。
    除了棉花之外,岭南道的甘蔗种植,大家应该也都是非常熟悉的。曾经被大家认为是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在大规模的推广甘蔗种植之后,整个广州及其附近百里的区域,也算是彻底的掌控在我们大唐朝廷手中;四周的寮人也纷纷进入广州府,成为甘蔗园的帮工。
    如今的广州,已经是大唐南边最大的海贸州城,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假以时日,岭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确实的掌控在朝廷手中,甚至进一步的开疆拓土也不是不可能。”
    在李宽看来,大唐如今推广的最成功的经济植物,就是棉花和甘蔗了。
    最关键的是在场的各位大臣,至少家中也都有跟这两样产业中的一样扯得上关系。
    所以对于它们的种植意义,大家都很清楚。
    “土豆的种植,微臣建议可以优先在陇右道和朔州北部的草原上进行推广,进一步的巩固大唐的边疆形势,吸引更多的关中百姓移民到陇右道和朔州北部草原,甚至朝廷可以考虑在陇右道、关中道和河东道的北部,成立一个镇北道。
    有了土豆的种植,可以解决镇北道的粮食问题;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那里还发现了大的铁矿和煤矿,其他的矿产也可能会有。大唐完全可以在那里重点修建几座州城,将整个北部草原串联起来,让大唐的边疆一下就往北推广五百里,彻底让朔州、凉州、幽州成为大唐的内陆州府。
    到时候,凉州、长安、朔州三地形成一个三角形,整个三角形的区域内,经济都将变得非常繁荣。”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再次的把土豆种植跟自己当初的草原战略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完善这项大工程。
    大唐的百姓,不愿意去草原上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点。
    一点是安全没有保障,另外一点就是生计没有保障。
    如今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短时间内不是什么问题。
    李宽再把土豆的种植放在草原上,立马也解决了生计问题。
    因为高产的土豆,将会带给百姓带来四五倍,甚至是七八倍的收成。
    而土豆的价格,在未来的几年内,肯定也会居高不下,只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之后,才会降下来。
    这么一来,去草原上种植土豆,短时间内将会比留在关中种植庄稼的收益高十倍,甚至更多。
    财帛动人心,只要诱惑足够大,愿意去冒险的人还是会多很多的。
    大不了朝廷可以制定一个土豆的最低收购价,彻底去除农夫心中的担忧之情。
    “镇北道?”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之后,嘴里念了念这个词。
    说实在的,开疆拓土,谁不愿意呢?
    虽然现在的草原,名义上也算是在大唐麾下,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一旦建立了镇北道,就意味着朝廷要把那片草原彻底的纳入到中央朝廷的管辖之中。
    州县的设立,官员的任命,百姓的移动,全部都需要考虑在内。
    这将会是继辽东道之后,大唐的另外一个大手笔。
    “陛下,为了推广土豆,专门设立一个镇北道,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草率了。如今的草原各部,遵陛下为天可汗,大家都在安分守己的扩大养殖绵羊的规模,将重心放在羊毛售卖上面;这羊毛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是楚王殿下一手推动的。
    如今好不容易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贸然的在草原各部的领土上面成立镇北道,那么很容易引起各个部落的反弹,到时候又是一场动乱,大唐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被破坏了。”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似乎很心动的样子,赶紧站了出来。
    当初辽东的设立,就让大量的观狮山书院学员进入了辽东道各个州县为官、为吏。
    这镇北道要是设立起来,各个州县的官员,岂不是又要以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为主?
    到时候李宽的影响力岂不是越来越大?
    这绝对不是长孙无忌想要看到的。
    “陛下,大唐要的是草原真正的长治久安,不是需求的安稳;草原的牧民们如今对大唐的认同感是最高的时候,不趁着这个时候成立镇北道,以后再要设立,难度就更大了。难道陛下希望把这个难题留给太子殿下来处理吗?”
    李宽这话一出,李世民的脸色都变了。
    是啊!
    草原是个大问题,要想彻底的实现长治久安,还是在自己手中来推进会靠谱一点。
    这样的话,哪怕是出了什么乱子,自己也有信心应对。
    这要是继续拖下去,还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楚王殿下的建议听起来是极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其实有非常大的困难;我们大家都知道,边疆问题,其实就是人口问题;但是偏偏关中地区各州县的用工都非常紧张,根本就无力继续往草原上移民;最关键的是,哪怕就是人手不紧张,也要百姓愿意去草原才行啊,总不能朝廷强制移民吧,那是会出乱子的,会把大唐如今的大好局面破坏殆尽。”
    高士廉的话术水平,显然也是很高的。
    他没有直接否定李宽的提议,而是从侧面上摆出一堆困难,来证明李宽的提议是不可行的。
    “人,那是永远不会嫌多,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这其实并不是限制镇北道成立的最关键因素。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对辽东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镇北道也完全可以成立镇北道生产建设兵团,从各地府兵之中招募人手。
    与此同时,朝廷可以从岭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各地招募蛮夷子弟进入府兵,把他们安排在镇北道。甚至还可以从南洋或者倭国招募一批人手前往镇北道。
    以我大唐此时的影响力,不少蛮夷都对加入我大唐心怀向往,只要把草原上的人口结构进行重组,让新来的人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开垦土地,修筑城池,最终镇北道会慢慢的成为大唐一个普通的道。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考虑从关中道、河南道等地移民,相反的,鼓励百姓前往边疆发展,我觉得这应该是大唐的一项国策,不管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支持。
    只要诱惑够大,种植土豆的利润够高,前往镇北道的人就不会少。”
    “楚王殿下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如今的凉州也好,朔州也好,亦或是广州,能够有如今的稳定局面,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对百姓有吸引力,更多的饿商家和百姓愿意去到这些地方经商、种地。鼓励移民的方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放在镇北道而已。
    大家可以想一想棉花种植初期的那种高利润,很可能同样会发生在种植土豆上面。不用说长安城的百姓,就是长安城里的勋贵官员,很多人也会主动的安排家中子弟前往镇北道种植土豆。
    除此之外,楚王殿下也提到了镇北道的铁矿和煤矿,我觉得可以加大镇北道的探矿力度,看看还没有其他的矿产;一旦找到新的大矿产,围绕着矿区,又是可以建设一座城池。
    如今凉州通往朔州的水泥路已经基本完工,只需要从中找几个节点往北延伸,立马就可以把镇北道跟关中各地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微臣觉得镇北道的设立,虽然不用立马作出决定,但是是可以好好的考虑的。”
    房玄龄的意见,显然跟长孙无忌有所不同。
    事实上,现在的文官队伍之中,已经隐隐的形成了以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为首的一个派别,以及房玄龄为首的另外一个派别。
    只是房玄龄这边,各种势力都有,凝聚力不是特别强,大家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为了抵抗长孙党的不断壮大而已。
    这也就难怪等到房玄龄一去世,朝中的大局立马就落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没有哪个大臣能够跟他相抗衡。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长孙无忌就是因为权倾朝野,所以李治才会借着武媚娘的手去收拾他。
    “镇北道设立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后面再具体讨论吧。宽儿你先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人好好利用船队这次带回来的土豆,搞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和对土地、气候等的需求情况,以便明年的大规模推广。”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还要站出来跟房玄龄和李宽辩驳的意思,连忙按下了暂停键,以后再讨论镇北道的事情。
    现阶段,先把手中有的东西好好利用起来才是最关键的。
    “微臣遵旨!”
    李宽也没有指望今天自己随口一提,李世民就同意设立一个新的道,那也太儿戏了。
    从长计议就从长计议咯,反正李世民没有反对,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