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节 曾国藩出击
就在大明背负着沉重的救灾负担,向灾区送去各种物资,粮食、药品和布匹等,将灾民送往外地,东北以及海外的时候。
李秀成大军一直在围攻扬州,李鸿章的淮军其实并不缺什么,缺乏的只是军心士气,最开始李鸿章采取了杀人和厚赏的方法,杀了一批逃跑的军官,整肃了军纪,又给坚守的部队发放厚赏,甚至上书朝廷,给立下大功的洋人戈登赏赐了一件黄马褂。
但是后来李鸿章一走,军纪又开始败坏,扬州之战始终打的很被动,被太平军压着打,两个多月之后就被围死了,情况比上次汪海洋包围扬州更严峻。
上一次汪海洋部包围扬州,但始终都无法完全封锁,所以曾国藩在安庆待了两年,最后找到机会才一发制敌,因为扬州始终能通过运河得到来自北方的补给,可这次扬州城被完全包围了,运河也被切断,如果再没有援助,恐怕撑不了多久。
于是李秀成过江后第三个月,曾国藩就出兵了,但安庆距离扬州太远,可是距离南京很近,唯一的困难是曾国藩的水师始终比不上太平军的水师,几年前太平军陆续得到了大明建造的十艘铁甲舰,而曾国藩手下的水师尽管也得到了重建,最由于财力窘困,军舰主要还是自造的木船,可是在容闳帮忙打造的安庆军械所的努力下,他们已经能够自产蒸汽轮船,并且按照美国工程师的技术设计,在木船外加装了铁甲,算是木制铁甲舰。
战争果然是技术进步最大的驱动力,在不断建造的木壳铁甲舰投入水师中后,湘军水师力量大大增强,数次跟太平军的战斗中,这些木制铁甲舰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无法长时间跟太平军的纯铁铁甲舰对轰,可是也能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不被摧毁,甚至又一次双方在江面上狭路相逢,相互炮击了一天,都没有铁甲舰沉没,只是湘军军舰受创严重,而太平军的铁甲舰基本上没什么损伤。
因此现在湘军水师还没有夺回制江权,但已经能够基本保证从汉口到安庆的水路畅通了,能够保证湖广地区庞大的物资顺利送到湘军手中。
没有制江权,就没办法直接给南京带来威胁,而扬州又鞭长莫及,此时好像曾国藩的选择也不多,他选择了渡江攻打芜湖。
湘军在芜湖势如破竹,因为当地守军是杨辅清部,根本就没有战心,这两年被李秀成牢牢按在芜湖这个狭小的地方,哪怕杨辅清自行其是在周围设卡征税,但日子依然过的坚信,只靠李秀成每年给的那点军费,只能让他的士兵饿不死,先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可能买到。
所以杨辅清几乎是一触即溃,马上带人撤出了芜湖,朝着天京方向撤退。
李秀成大军还在扬州围攻淮军,此时哪里敢放任湘军逼近天京,也不敢让杨辅清带兵退往天京,这时候他哪怕再困难,都必须马上支援,不然杨辅清被湘军逼到了天京,他放杨辅清进城是麻烦,不放他进城也是麻烦。只有打退了湘军,才有理由让杨辅清回驻地,至于向他问罪的问题,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既然决定救援,李秀成也能拿出孤注一掷的魄力来,动用他能动用的最大力量,从天京抽调了五万精兵,这已经是极限了,他留在天京的嫡系,就只有十万人,要防备镇江的汪海洋,还要防备杨辅清,再不敢抽调了,但他派出了全部的水师,只要能断了湘军的后勤,湘军迟早得后撤。
可没想到湘军水师一改往日尽量不跟太平军水师决战的做法,这次竟然死战不退,跟太平军水师在长江上连番恶战,力保芜湖港口不失,多次打退太平军水师的攻势,一时间杀的难解难分,大家都认为曾国藩是拼了老命了。
结果就是湘军继续进发,杨辅清继续后退,李秀成多次斥责他,杨辅清则回复说湘军火力强大,而他手下都是老弱残兵,武器弹药甚至粮草都缺,就差直接骂李秀成亏待他的士兵了。
杨辅清从芜湖退到太平府,又从太平府撤到大胜关,这里已经接近天京城了,当年曾国荃包围天京的时候,外围包围圈甚至就设在这里,李秀成觉得退无可退了。所以李秀成的五万精锐就驻扎在大胜关,死死封闭这座关卡,即阻挡湘军,其实也是阻挡杨辅清退往天京。
可杨辅清在前,湘军在后,所以他第一个堵住的是杨辅清的退兵,顿时就让杨辅清愤愤不满,两个太平军的大王把官司打到了洪秀全面前。
湘军水师以付出沉重损失的情况下,不断的向前推进,竟然打的太平军水师节节后退,加上考虑陆路安危,不得不直接退守西关。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有可能发展成另一次天京围城,当年李秀成带领十三个王爷,集齐六十万大军,装备十几万只火枪和大量火炮,在绝对兵力和绝对火力的情况下,也没能打破曾国荃率领的区区一两万人的防线,所以李秀成绝对不能再冒一次天京被围的险,所以才调回了水师,有水师在,太平军始终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能够得到外界的援助,大明不肯卖物资给太平军,上海有的是洋人愿意做这笔生意。
可是杨辅清部实在是不堪一击,十万人在大胜关下,竟然被区区五万湘军打的大败,流散四野,溃不成军,李秀成的精锐确实战斗力很强,他们牢牢守住了湘军的攻势,保证这座关卡不失。
湘军这一次出击,都认为是曾国藩的围魏救赵之计,在不能直接救援扬州的情况下,就通过威胁天京,让太平军主动撤退,而李秀成就偏不撤退。
可是大家都看错曾国藩了,攻打天京还真的不是什么围魏救赵,当然也不是什么真想趁李秀成主力未归偷袭天京,打天京的目的,只是为了混淆视听,就在湘军还在大胜关下跟李秀成精锐对峙的时候,突然一只没有任何旗帜的部队,出现在了扬州北边,跟扬州以大运河相连的高邮。
这只部队还颇为凶悍,竟然突破了太平军沿河设置的防线,突入了扬州城中。
可是这只部队的数量太少,总共不过五六千人的样子,即便攻入了坚城之中,也不过是让孤城中多几千个待死的亡魂罢了,太平军随即再次完成了合围,并且加固了防线,认为不过是一次大意,并没有将这件事太过重视。
可当半个月后,瓜洲附近也突然冒出来一只軍队的时候,太平军想重视也已经晚了。
因为这只軍队打着吉字旗帜,竟然是湘军中的王牌精锐,曾国荃的吉字营!
突然出现的吉字营,势如猛虎下山一样,不做停顿的向瓜洲发起了猛攻,竟然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这里,让李秀成想救援都来不及,当然如果能够救援的话,也不至于被攻陷了,双方都在行险,都在赌命,曾国荃赌赢了。
如此,江北形势突然逆转,之前是太平军在进攻,可现在进攻部队的后路突然被断了,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秀成想派水师去攻打瓜洲,但湘军水师紧咬不放,另外水师即便能够过去,可又如何攻占曾国荃把持的坚固水寨呢。
李秀成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曾国藩从没有想过什么围魏救赵,曾国藩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盯上了他那十万过江的精锐,是打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想要卸掉他李秀成一只臂膀啊。
此时李秀成有两种选择,趁着包围扬州的太平军还没有陷入反包围之中立刻突围,瓜洲被断,那就往东从南通撤退。另一种选择,则是一鼓作气,拿下扬州。然后李秀成孤注一掷,压上所有兵力,在请天王降旨令汪海洋部北上,没准可以通过一次大战,歼灭湘军、淮军两个心腹之患,这样整个江北地区就唾手可得,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杨辅清和汪海洋是十分愿意北上的。
但是李秀成陷入两难的决定中无法抉择,选择后者,风险太大,一旦短期内无法打下扬州,攻城部队弹尽粮绝,就只有崩溃一条路,这可都是他的嫡系精锐,是从天京围城的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坚韧老兵,全都折在了这里,李秀成以后拿什么继续把持朝纲。
可他这次北方,就是想趁着北方爆发了罕见的天灾,趁机歼灭淮军势力,挽回上次北伐后下降的威望,本就是一次政治行为,是失败不得的。现在无功而返,哪怕就是全身而退,也会让自己在政治上陷入不利境地。
就在这种时候,一向不怎么管事,即便求见也未必能见到的洪天王,突然召见李秀成,告诉李秀成,天父降下旨意,要李秀成命令在扬州的部队马上南下瓜洲,一定要歼灭曾国藩这个大清妖。
天父都搬出来了,李秀成还真的不好劝阻,另外现在的洪天王偏执的厉害,虽然很少做决定,可一旦做了决定,那就绝对不会改变,不管是李秀成还是洪姓诸王都劝说不动。
不过李秀成觉得,洪秀全的命令,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就当是从瓜洲突围好了,只要打败了曾国荃,没准都不用突围,还能继续北上再打扬州。
就是心里总有一股阴影,让他之前甚至都没想过要打瓜洲,宁可选择绕道南通。
因为他从曾国荃身上吃的亏太多了,还没有任何一只部队,曾让他们觉得那么的无力,不管是其他湘军也好,楚军也好,淮军也罢,就算是洋人的軍队,也不曾让他有那种感觉,那是给他打上精神烙印的一只軍队。
但一只优秀的统帅,是不会被这种心理所吓到的,不过李秀成还是准备全力以赴,不但要求扬州大军全力南下,暂时放弃包围扬州的坚固要塞,集中最大的兵力,对付曾国荃,还打算动用所有的水师,从长江上轰炸瓜洲,两面夹攻曾国荃部。
此时,天王又降下了旨意,要求天京的水师不能动,告诉李秀成说,用陆师攻打清妖,必有天兵相助,用水师就破了法术。
刚刚打算用牛刀杀鸡的李秀成,顿时被天王的这个命令搞的郁闷无比,进攻再三申辩,可洪秀全根本不听,甚至第一次之后就不再见他。
李秀成哪里知道,在洪秀全心中,曾国荃留下的印迹比留在李秀成心中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