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30章 以差监吏

      对于杜中宵提的建议,赵祯都没有答复。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只说有道理,朝臣集议。杜中宵自己明白,这些都是天下大事,不可能由君臣二人,在这里说一说就定下来了。要想施行,必须要有中书的宰执们配合,不然就是朝中大乱。
    说过了宏观政策,赵祯道:“对于叶县的事情,你奏章里说,要想天下太平,就要知道天下的百姓如何想,如何做,如何过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此是实情,只是对朝廷来说,太过于难了些。”
    杜中宵拱笏道:“此事说难是难,可仔细想想,真要去做,却又不难。”
    赵祯道:“有意思,如何说?”
    杜中宵道:“言为心声,如果能知道百姓平时喜欢说什么,喜欢听什么,当知道个大概。对于整日田里劳作的人,他们最关心的无非是差役税赋,比较简单。而城镇里做工的经商的,他们关心的东西可就多了。知道城镇里的勾栏瓦子,在演些什么,哪些是没意义逗君一乐的,哪些是反应民声的,便能知道城镇里人的大概心理。内地的合平时期,如此做,不失大体。诗经所谓风雅颂,以风最能反应民心,便就是这个道理。那时候天下人少,国君派人出去收集民歌,便就知民心所向。现在天下的人多,如果能依照古时采风之意,当也能知天下人心。”
    赵祯听了就笑:“中丞如此说,当是不错。国君采风,以知民意,确实是古已有之。只是此事到了今天,天下民歌本就少,而且人心也不如古人之单纯,多靡靡之音,而乏纯正之乐。要想从这里面看出人心,难之又难。甚至可以说,是无法做到的事情。”
    杜中宵道:“陛下,事在人为。有了国君采风,才了百姓直抒胸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只要朝廷愿意下力气,采集民间的声音,民间的声音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反映百姓的声音。天下的根本,是天下的百姓,百姓安乐,则自然就国泰民安。这种事情,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
    赵祯道:“中丞意欲如何?”
    杜中宵道:“御史台本是监察官吏,用什么监察,虽有条例,却太粗疏。臣以为,监察官吏,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每个职位,必然有其职责,主要是条例,有没有做到,做得如何,朝廷都自有规矩。还有就是百姓观感如何。不是照着条例做了,就是好官,还要百姓满意。这其中有不相合的地方,当然由朝廷定夺。而百姓的观感,不能去问,不然终究要么是白做,一切皆是演戏。要么就是一些人的渲泄,而不能反映百姓声音。真正要知道百姓的想法,还是要从平常的事情入手。臣以为,朝廷花些钱,御史台雇地方文人,收集地方小曲、民歌,加上勾栏瓦子演的剧目,他们受欢迎的程度,整理出来,以作为朝廷施政借鉴。此不能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可以让朝廷知道施政在民间的效果。”
    赵祯想了想,道:“此事不难。现在朝廷钱粮充裕,可以拨些到御史台,设专门官员,做这件事就是了。或者,由馆阁官员参与,也是一桩雅事。”
    其实赵祯心里,并不觉得这有些什么作用。只是杜中宵地位重要,放弃军权入朝做御史中丞,正是拉拢的时候,也不差这一点钱了。
    杜中宵谢过,又道:“如叶县那里,地方的治理,以前是靠公吏差役,主要是催缴赋税。这两年钱粮宽裕,各种苛捐杂税大多取消,赋税收起来容易。地方官最重要的,不是收赋税,而是要限制公吏所作所为。以前的办法,有些不合用了,必须要改变。臣以为,这时地方的重中之重。”
    这才是真正关键的地方,赵祯听了立即认真起来,道:“如何做,中丞详细说一说。”
    杜中宵道:“朝廷派流官治理地方,则地方之权必在流官手中。只是流官多对地方不熟悉,做事要依靠吏人。真正长于吏事的流官,天下又有几人?多数情况,是官员被公吏愚弄,对地方事务其实无能为力。微臣以为,叶县那里财政充裕,可以试一试新的办法。”
    见赵祯点头,杜中宵接着说道:“臣把这办法归结为几条。官员掌权,吏员办事,差役监吏。地方的权力,必须掌握在官员手中,凡是要做决定的,都应该由官员点头。官员不足,便增加官员。把地方的事务仔细分一分,其实也用不了多少官员。依照官员所做的决定,具体做事的,是本地吏员。而为吏员臂膀,帮着他们把事做成的,则应该是地方差役。其中的关键,吏员是雇佣,优其俸禄,足以养家。差役则是治下民户轮差,可以给补贴,不必太多。”
    赵祯想了想,点头道:“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州里好一些,县里的公吏差役混杂不清,许多官员要行募役法。你说吏员要雇佣,优其俸禄,倒有些相似。”
    杜中宵道:“现在钱粮充足,这样做朝廷能够负担。这几年,折变少了,官员俸禄多发给现钱,相当于增加了俸禄。特别是底层的官员,比前几年收入增加不少。不过,对于州县官员来说,如果没有公使钱补充,收入还是不足。臣以为,可以在官吏身上多花些钱。增加底层官员俸禄,同时增加吏员俸禄,让他们的收入足以养家。然后朝廷明定条例,增加对吏员约束,不使其祸害百姓。”
    宋朝的公吏,特别在州县,有时候跟差役分不清。官员俸禄,是由朝廷发给,不管地方怎样一般不会少了。公吏则就未必,真正规定好的名额不多,地方财政不好,经常不给钱,成了差役。这种情况之下自然不能指望公吏们清白公正,他们也要吃饭。杜中宵的改革,实际是把吏员当作以前的官员管理,给足够的俸禄,使他们能够养活家人。由于吏员都是本地人,养家糊口的压力没有官员那么大,俸禄当然也要低一些。实际就是现在财政充裕了,多花些在官吏们的身上,加强基层管理。
    赵祯想了又想,道:“如此一来,花在官吏身上的钱多了,对朝廷影响不小。这是大事,也要大臣集议才可。不过,叶县一地没有什么,可以在那里先做。”
    杜中宵捧笏道:“陛下说的是,微臣的意思,也是在叶县先试。那里工厂众多,财政充裕,可以如此做。叶县那里,可以选派得力的官员去,进行改革试验。官员掌权,吏员做事,差役为爪牙。一地的决策当然是由官员做出,做事的是吏员,差役在帮着吏员做事的同时,对吏员进行监督。因为差役都是本地民户轮差,利弊得失他们最清楚,吏员舞弊,可以由他们首告。”
    官员三年一任,对地方不可能熟悉,其施政多是流于表面,很难深入民生。真正对民生影响的,是本地人的吏员。对他们的监察,是地方的重中之重。以前实际没有对吏员监察,完全靠官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