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70、推恩令

      而且这次齐王刘将庐能亲自来长安吊丧,说明他内心还是有些偏向朝廷的,是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
    不像吴楚等其他藩国,都是草草的派遣麾下一二不得意的儿子前来吊丧。
    这说明吴楚等藩国已经意识到朝廷接下来的动作,并做好了防范。
    别不信,只要吴王、楚王敢入京,刘荣敢打包票,自己的这位便宜老爹绝对做得出先将他们软禁在京,然后出兵平其国的事情来。
    “儿臣听闻当今局势动荡,心中略有所得,愿为父皇分忧。”
    刘荣自然不肯在这个时候出去,他低垂着脑袋,口气却是不小。
    如果换在平时,刘启或许会对长子的上进之举感到欣慰,但此时有齐王在侧,很多话就不方便说了。
    正要出声斥责,却看到齐王刘将庐上前一步道:“素来听闻大殿下才智出众,寡人也想听听殿下有何高见?”
    刘启略一沉吟便没有作声。
    如果刘荣真的有杰出表现,那对于说服齐王也有着不小的帮助。
    但是,刘启却对此抱有很大的怀疑。
    “儿臣所思之事,便是当今热议纷纷的削藩之制。”
    刘荣的话才一出口,耳边便传来一声暴喝:“住口,这等朝廷大事又岂是尔所能参与。”
    这话平日里说说倒也无妨,可当着齐王的面,却是有着极大的问题。
    不管齐王刘将庐有多心向朝廷,本质却还是一个地方上的藩王。
    朝廷即将施行的削藩之策必然会损害到齐王一系的利益。
    毕竟,不是谁都能忍受自己的权柄和封国利益受到损害。
    这也是双方一直谈不拢的原因所在。
    刘将庐踱了两步之后,冷不丁的问道:“无妨,寡人倒想知道殿下是如何看待这削藩之策。”
    另一边,刘启露出了一抹好自为之的眼神后边默然了起来。
    刘荣心中极有底气,是以脸上毫不显慌乱,朗声问道:“不知皇叔膝下有几位王子?”
    刘将庐不知对方为何发出此问,但略一思索后,如实说道:“十一有二吧。”
    这还是他未将那些已经怀孕的姬妾算进去后得出的数字。
    “可都为皇叔之骨肉?”
    听到这句话刘将庐脸皮微微抽搐了一下,这是怀疑他的后宫中有人胆敢给他戴绿帽子不成,随即瓮声瓮气的回了一声:“自然。”
    “那请问皇叔可有立太子?”
    “自然。”
    “哎,皇叔何其刻薄也?”
    此言一出,刘将庐的脸色立刻就变得铁青了起来。
    若不是顾忌到这里是未央宫,对方又是皇帝的长子,听了这样的评价,他早就一个耳光扇了过去。
    “殿下何出此言?寡人到底哪里……”被一个小儿如此侮辱,刘将庐的双眼变得通红,随即转身拜伏道:“请陛下为臣做主。”
    看到齐王刘将庐如此狼狈的样子,刘启心里其实还是挺爽的。
    这家伙仗着自己藩国所在的特殊位置,对于朝廷的拉拢始终不予明确表态,他不爽对方已经很久了,只是不便发作而已。
    “刘荣,你怎敢对齐王无理!若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朕必不轻饶了你!”
    潜台词十分明显,说的好有赏,说不好重罚。
    作为一名帝王,刘启的表现无疑是非常称职的。
    未央宫,大殿之上。
    刘荣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只见他微微一笑道:“皇叔,小子并无任何不敬之意,只是为皇叔膝下其余的王子们抱不平而已!”
    “这是何意?”刘将庐疑惑的问道。
    “道理很简单,当皇叔百年之后,唯有一子可得大统,其余诸子却要被打落尘埃,从此泯然众人矣,岂不让人怜悯?”
    刘将庐被这番话给气的哭笑不得,面色一沉,道:“既如此,殿下以为寡人该如何去做?”
    自古以来诸侯之间都是如此,立一太子继承王位,其余诸子各谋生路,这是任何一名皇室子弟都知道的事情。
    刘荣仿佛是没有听出皇叔话中的嘲讽之意,面色自若的说道:“皇叔若真心疼爱自家孩儿,不若上表朝廷,将膝下诸子皆立为太子。”
    “如此,当皇叔百年之后,诸位王兄人人都可为诸侯。”
    听到这番话,刘启双眼不禁射出一道异彩,以他的政治智慧,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齐王刘将庐真要按照刘荣的话去做,其封国会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
    三五代之后,可能目前的各国封地就会彻底变成毫无存在感的小国。
    此策更可用于其他的诸侯王国,如此可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取得削藩的效果。
    事实证明,并非人人都是有野心的,也并非人人都有远见。
    刘将庐想到那个深受自己喜爱却无缘太子之位的幼子,心中欣喜,脱口而出道:“如此甚合寡人之心!”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齐王之所请。”
    刘启又岂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趁热打铁将事情落实了下来。
    所谓金口玉言,皇帝既然批准了,刘将庐这会就算是想要反悔都不可得了。
    目送着齐王刘将庐神色沮丧的退出大殿,刘启终于对自己的长子露出了刮目相看的眼神。
    唇角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意,对于刘荣之前在丧礼上的过失算是彻底翻篇了。
    ……
    从未央宫出来,刘荣却深知这件事还不算结束。
    他今日虽用推恩令之策到了便宜老爹的赏识,并得到上朝听政的权利。
    但同样也因此得罪了一个朝廷上的巨头,晁错。
    就是那个主持削藩最后被他的便宜老爹砍头的法家巨头晁错。
    这个时期的晁错在朝廷上可谓是风光无两,连丞相申屠嘉都被晁错海扁过。
    嗯,没有看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在西汉时期,文武百官在朝议之上,上演全武行简直就是斯通见惯的事情。
    别看晁错身为一个文官,战斗力却是爆表,经常在朝会上将一些武将按在地板上狠狠的摩擦。
    可以说,晁错在朝廷上的威望,倒有一多半都是通过这双拳脚打出来的。
    西汉时期的文官可不像后世的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
    是真正可以做到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双全之士。
    细数西汉历朝九卿以上的官员,其中有一多半都有过担任军职的经历。
    要知道,这可是朝廷最顶尖的文官团体啊。
    由此可知,汉朝的武风之强盛到了何等的地步。
    为何会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话广为流传。
    刘荣的这条推恩令虽然可令藩国之乱消于无形,却耗时日久,势必很难被渴望建功立业之心的将军们和晁错所能接受。
    以他目前的这小身板可不够资格与对方刚正面。
    这令刘荣有些苦恼,但他并不后悔。
    与公,这条策略与国有利。
    与私,能够极大增强在他那位便宜老爹心中的分量,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
    对于他想要争夺太子之位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