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

      崇祯四年四月初二,吴宗睿离开淮安府城,前往山东青州赴任。

    出任淮安府知府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就被调整,而且前往的地方远远比不上南直隶和淮安府城,放在其他官员的身上,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吴宗睿却不在乎,也能够接受。

    不管是在南京,还是滁州,乃至于淮安府,吴宗睿的手脚都是被捆的紧紧的,不敢大规模的施展,毫不客气的说,他的绝大部分言行,都在诸多官吏的监控之下,因为这里同样属于京畿地带,处于皇上和朝廷的重点关注之中。

    山东青州府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而且即将到来的巨大动荡,将使山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管控的真空之中,缺乏朝廷的监管。

    这就是吴宗睿的机会,他可以趁此机会,迅速壮大军队的规模,壮大自身的实力。

    辽东汉人善战,而且打战不怕死,这是优点,缺点就是纪律涣散,不遵守军规军纪。

    这一点,正是吴宗睿统领军队之优势,其麾下的五千多军士,纪律是相当严明的。

    其实军队的军规军纪是不是严明,军士是不是秋毫无犯,最为关键的还是军官,只要军官循规蹈矩,军士自然也老老实实。

    所以说,到了山东的青州,吴宗睿可以抓住机会,大量的招募辽东汉人。

    相信这些辽东汉人到了吴宗睿的麾下,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孔友德一类的军官,还是算了,这些人桀骜不驯,散淡涣慢,有些恶习已经深入骨子里面,难以改正,进入军中就是老鼠屎。

    如何应对这一场声势浩大、状况惨烈的登莱兵变,吴宗睿也有自身的打算,那就是密切关注、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壮大自身的实力。

    登莱兵变,是吴宗睿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完全把握机会,经过了这次兵变,吴宗睿的力量将要空前壮大起来,虽然不足以与朝廷直接抗衡,但也能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要施行的,毕竟大明王朝还没有到摇摇欲坠的边缘。

    从淮安府知府调任青州府知府,吴宗睿也认真分析过了,从南直隶的淮安府到山东的青州,从南京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到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怎么看都是平调,而且京城的督察院,其权威是远远大于南京督察院的,不过这其实是一次带着贬斥的调整。

    南直隶与山东是无法比较的,南直隶的兵部尚书,以及镇守太监等人,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官员,更不用说以户部尚书兼任漕运总督一职的杨一鹏,那都是很有话语权的,相对来说,山东巡抚的地位就要低很多了,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皇上和朝廷关注的目标,一方面是辽东,另外一方面就是南直隶,辽东的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而南直隶则是大明王朝的粮仓,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尽管农民起义军在陕西等地肆虐,可朝廷还是没有特别关注陕西和山西等地。

    如果要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在杨一鹏的运作之下,吴宗睿已经淡出了皇上和朝廷的视野,恐怕在皇上身边的贺逢圣,也说不上多少话语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吴宗睿无所谓,他需要的是官场的这个平台,至于说是不是受到皇上和朝廷的关注,他压根不在乎,集聚自身的实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真正掌控自身的命运,才是最为主要的。

    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近九百里地,按照骑兵急行军的速度,两日之内能够抵达,不过若是举家搬迁,就不好说了,好在刘宁等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大队人马一路行进的速度快很多,每天行进接近两百里地,算算时间,六日之内也能够抵达。

    尽管从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一路上都是陆路,不可能很安全,不过队伍过于的庞大,军士都是骑着战马,隐隐的展现出来杀气,沿途的土匪是绝不敢觊觎的。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大队人马就地宿营,不进入城池之中,不准侵扰沿途的百姓。

    这样做,倒是少去很多的麻烦。

    吴宗睿还是老习惯,沿路都要关注情况,特别是官道附近村庄以及百姓的情况。

    沿途看到的情形不是很好,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缺衣少粮的百姓,甚至遇见过几股人数不多的流民,离开南直隶,进入山东境内之后,沿途看到的情形更加的荒凉。

    这大大出乎了吴宗睿的预料和想象。

    大明王朝的山东,曾经也是鱼米之乡,看来崇祯年间极端恶劣的气候,让这里的百姓也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穿越四年时间,吴宗睿已经感受到大明王朝病入膏肓,很多地方表面上的繁华都不存在了,南方的情形相对来说好一些,但缺衣少食的百姓依旧大量存在,极度贫困的农户比比皆是,北方就更不用说了,遭受了后金鞑子的肆虐,遭受了农民起义军的洗劫,很多地方已经是荒无人烟,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

    可惜的是,地方上绝大部分的官吏是不会重视这些情况的,他们想到的就是搜刮钱财,就是讨好上面的官吏,就是升官发财,如果可能,他们会想尽一切的办法盘剥百姓,哪里还管的上百姓的死活。

    难怪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时候,绝大部分的百姓是无所谓的,他们对那个遥不可及的大明王朝,早就没有了丝毫的感情。

    距离青州府城已经不足百里地,天色已经暗下来,到了安营扎寨的时候了。

    吴宗睿朝着官道的前方而去,曾永忠和刘宁等人跟随身边。

    沿途看到的情形,让吴宗睿的心情不是很好,尽管他有了思想准备,可是看见太多挣扎在生死线上面的百姓和农户,想想官府内的尔虞我诈,内心的触动还是巨大的。

    这一切,曾永忠注意到了。

    “大人,这几年的时间,北方各地屡屡遭遇到灾荒,前年和去年,陕西和山西等地,甚至有粮食绝收的情况存在,南方相对来说好一些,大人沿途看到的情形,还算是好一些的。”

    吴宗睿面容严肃的摇摇头。

    “先生,我想到的不是这些,要说这些年各地遭遇到了灾荒,百姓和农户的日子不好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事情,不过官府对这些事情不管不问,那就有些问题了,地方官是百姓的衣食父母,他们若是不关心百姓,不关心农户,那百姓和农户还有什么希望,如果这些地方官就知道收取诸多的赋税,搜刮地方,老百姓养着他们有何用。”

    曾永忠楞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吴宗睿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这个,大人,地方官府收取赋税,乃是朝廷下达的任务,不完成也不行的。。。”

    吴宗睿扭头,看了看曾永忠。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局面的形成,根子还是在上面。”

    “我、我还真的不是这个意思,朝廷的事情不说也罢,我觉得大人还是要慎言,这些话语如果被心怀叵测之人听到,他们肯定借题发挥的。”

    吴宗睿点点头,曾永忠说这些话,肯定是好心,担心他吴宗睿因为此次调整的事情,心怀不满,在某些公众场合不小心说出这样的话语。

    “先生放心,我知晓分寸,这沿路的情形,先生也看见了,看样子我们到青州之后,不要想着轻松,青州肯定是比不上淮安的,淮安有漕运码头,依托漕粮就可以大幅度减轻百姓和农户的负担,可青州没有这样的条件,也不知道我们到了青州,会遇见什么样的情形。”

    “大人不必担心太多,料想山东的情形,比之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要好上很多,朝廷的塘报里面,几乎没有说及山东多少的事宜,绝大部分还是说到了陕西和山西等地的灾荒,以及流寇作乱,我想山东虽然比不上南直隶,可怎么说也是以前的富庶之地,就算是遭遇到了灾荒,也不至于出现大量的流民。”

    吴宗睿没有继续开口说话,慢慢朝着前方走去。

    登莱兵变,让登州、莱州乃至于青州等地,遭遇重创,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在朝廷平定登莱兵变的过程之中,青州作为朝廷重兵集结的地方,必须提供大军需要的粮草,而且找他从各地调集的大军,其军士同样喜欢骚扰百姓,让百姓和农户痛苦不堪,说起来青州虽然没有直接遭遇孔友德叛军的荼毒,却遭受了朝廷大军毫不留情的劫掠。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将发生在吴宗睿担任青州知府期间,而他这个知府,在面对朝廷派来的一波波官员的面前,压根就不算什么。

    眼睁睁看着青州遭遇到荼毒,吴宗睿肯定不会答应,可直接对抗朝廷派遣的官员和大军,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吴宗睿的面前,他几乎想不到很好的应对办法。

    看样子,穿越之路没有那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