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各方反应
“陛下,不可。”
化名李贤的李儒的说道。
自从秦华大胜的消息传到弘农,留在这里的献帝以及满朝文武都大为欣喜。
被樊稠的追兵困在弘农许久,之后献帝又因惊吓劳累而病倒,这支南下的队伍就一直停留在弘农内。
文武百官的家眷加上随行护卫的士兵,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根本不是弘农所能负担的,所以他们现在的日子过的非常困苦。
听到秦华大胜的消息后,就有人上书刘协,希望能够返回长安。
但是李儒却坚决反对这个提议,无论从哪方考虑,他都不愿留在秦华的麾下。
“仲和,为何如此反对,莫非你与...”
刘艾有些皱眉的说道,他与秦华接触的不多,但是就自己得到的消息来看,秦华绝不像是董卓、李傕等人。
“非也。”
李儒立刻打断刘艾的话,转头看向刘协说道:“秦玄虎手握重兵,却不思攻伐董卓,拯救陛下于水火,可见其心必有异。”
接着李儒继续说道:“此人勇猛无敌,纵使吕布也不能轻易取胜。手握重兵却隐而不宣,乃是在等待良机。不与董卓交战,乃是为了保留实力,可见其野心甚大。”
“贝先生说...”
刘艾再次打断李儒的话,不过还没说完又被李儒抢了话。
“你说的那位贝先生我也有耳闻,此人虽是李傕的谋士,却来为陛下进言,难道陛下就不觉得奇怪吗?”
“你是说...”
刘协年纪善幼,听着刘艾与李儒一来一回的话,其实心中却不是很明白。
倒是刘艾一下就听出了李儒话中的意思。
“正如宗正大人所想,那贝先生极有可能是秦华的人。我仔细想了他给李傕的那些谋划,看似对李傕有利,实际最后便宜的都是秦华。”
听到这里,杨彪的眼珠转动了一下,他在听李儒说的时候,自己也在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最终的结论和李儒差不多。
“莫非老夫真的看错此人了?”
杨彪一直都还蛮看中秦华的,只是现在听李儒这一分析,这还是真是一个居心叵测之人,丝毫没有效忠汉室之心。
“那如何是好?”
刘协虽然听不太懂李儒他们的谈话,但是结论还是听明白了,那就是秦华不可信,绝不让被他抓在手里。
“如今之计,唯有找曹操了,只要曹操能够率先迎奉陛下,那陛下就能顺理成章的前往许昌。我想那秦华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抢夺,而曹操也不会想让秦华将陛下接走。”
“昔日吕不韦说秦异人是奇货可居,现在朕好像也变成那奇货了。”
刘协不由感叹道,百官听闻接痛哭流涕,痛骂自己无能。
“真要去曹操那里?”
朝会之后,董承前来和李儒说话。
“如今也只能先去曹操之地,再做打算了。”
“你的声音怎么回事?”
董承也想不到其他什么办法,只能岔开话题,因为李儒当初是董承带入皇宫的,所以两人的关系还不错。
“我也不知,可能和治疗脸疾的时候服用的药物有关。”
李儒虽然毁了自己的容貌,但是他依然担心自己会被别人认出,于是就服药将声音变得沙哑起来,又将自己的发髻以及服饰全部改变了一下,这样即使是和他很熟的人也很难认出来了。
加上李儒一直作为董卓的幕僚深居简出,他在刘协身边这么久,居然没有被人认出。
太原郡内
四人也在就收到的消息进行商量。
他们分别是白波黄巾的头领郭太、匈奴右贤王去卑、韩遂以及上党郡守张扬。
“凉州居然拥有如此军力,我等下一步该如何?”
“我早已说过,我与郭太交换领地,由他与你对抗秦华,我与张郡守对抗袁绍。”
去卑话刚说完,韩遂就接口道。
“韩大人,现在凉州不算羌人军队都有二十万大军,我等恐难以应对啊。”
郭太急忙劝解道。
张扬摆明了和韩遂是一路的,所以现在这里算是三方结盟,而他的白波黄巾看似人数最多,可能却是其中最弱的一方。
“此事我早已说明,当初秦华让我将将家眷都留在了武威,我只是反叛的话,他还不敢对我的家眷如何,如果我真的前去攻打凉州,那么留在武威的那些人决难活命。”
见韩遂言辞坚决,太卑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原先的计划是三方一同出兵攻打凉州,等击败秦华之后,再出兵三辅,最好能将汉朝皇帝抓在手里。
匈奴单于(也就是匈奴王)之下就是左贤王和右贤王,其中左贤王相当于太子,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去卑想要成为下一任的匈奴单于就需要建立足够的功勋,这也是他为何会想方设法与郭太、韩遂等人结盟的原因之一。
现在却因为秦华忽然展现实力,自己这方变的进退两难起来。
“此事无需再议了,秦华既然已经击败李傕,那么他下一步必然会将目光看向并州。你等只需坚守即可,不想让秦华做大的人绝不止你我,你等只需消耗秦华的军力,将他的军队拖在并州,我们必然会等到机会反攻凉州。”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太卑背后是整个匈奴,所以他应该算是这三方势力中最大的。
匆匆结束了会议,韩遂就与张扬前去支援黑山黄巾张燕了。
因为韩遂与白波黄巾交换的领地,所以现在支援张燕的事情也落在了韩遂的身上。
不过最近张燕过的可不太好,之前他与袁绍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加上张燕熟悉黑山地形,打不过就会逃入山里,袁绍也无可奈何。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张燕依然没有被剿灭的原因。
只是最近却出现了变故,因为袁绍的麾下多了一员猛将,那人冲入张燕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使得张燕的军队士气一降再降。
那人自然就是吕布,被李傕击败后,吕布原本想要去投靠袁家嫡系的袁术。
因为袁术是嫡子,所以他才是继承汝南袁家的人。
接着袁家的名望和财富,袁术的势力得到了迅速扩张,现在他不但坐拥扬州,手下带甲之士更是超过二十万,就连小霸王孙策也投入了袁术的麾下。
今年年初之时,孙坚与刘表在江夏大战。
孙坚的对手依然刘表的心腹大将黄祖,原本孙坚一方是能够获胜的,却不想孙坚意外被一支流矢射中,不幸身亡。
孙坚一死,他的军队立刻大乱,黄祖乘机带兵突袭,大破孙坚军队,就连孙坚的遗体也被刘表军获得。
好在孙策武力超群,在乱军之中,他独自一人生擒了黄祖,这才迫使刘表军退去。
之后孙策以黄祖换回了孙坚的遗体,将他带回长沙安葬,而孙坚的军队除了程普等老将也都散去了,无奈之下,孙策只能投入了袁术的麾下。
吕布前去投靠袁术,送去的书信以公路(袁术的表字)称呼袁术,让袁术大为不喜。
加上他本就不喜吕布,所以拒绝了吕布加入。
因此吕布只能去找了袁家的另一位,也就是盘踞翼州的袁绍。
袁绍倒是接受了吕布,还将他奉为上宾,就连讨伐张燕时也将吕布给带上。
但是吕布却对袁绍没有丝毫恭敬,还不时要求袁绍增加自己的军队。
起初吕布来到袁绍处时只剩下了不到百人,后来袁绍给他增加到了三千人,但是吕布依然不满足。
“那吕布乃是一头猛虎,随时都有反噬的可能,还请主公三思。”
田丰一直在南皮为袁绍处理内政,在听闻吕布来投后,当即写了一封书信送与袁绍。
受到田丰书信后,袁绍也很是纠结,如果不收吕布,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名望呢?
思考再三,袁绍还是决定继续留下吕布,毕竟吕布当年在虎牢关的威名天下皆知,如果吕布在自己的麾下,必然会有所帮助。
不过吕布确实给予了袁绍不少的帮助,在多次对张燕军来个“七进七出”后(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赵云版的极有可能是以吕布为原型的),张燕军的士气士气大跌。
无论哪支军队,看到有人不断杀入自己军营,在大杀一通后,又轻易的逃走,都会导致士气大跌的。
最终张燕军再次被击败,逃入黑山之中,而吕布的威名也在袁绍的军中传播开来。
吕布趁着自己击退张燕之际,又再次前来找袁绍讨要军队,却再次被袁绍拒绝。
“主公,那袁本初好不地道,我等为他出生入死,他却没有丝毫封赏。”
见吕布有些垂头丧气的返回自己军营,侯成在一旁煽风点火。
“哼,当年袁氏一门被董卓所诛,乃是主公为其报仇,这袁本初也太不识好歹了。”
曹性也对袁绍的做法非常不满。
但是他们现在寄人篱下,吕布也不好说什么,这里是翼州,是袁绍的地盘。
汉中郡太清观内
“君师,探子来报,秦华手下兵力足有三十万之众。”
正在冥想的张鲁的听到这消息后猛地张开眼睛,随即又再次闭上。
“传令各地小心戒备即可,那秦华短时间内不会来我汉中。”
原来早在秦华与樊稠对战之前,张鲁就已经收到了匈奴右贤王的书信,邀他一同出兵攻打凉州。
张鲁不愿损失兵力,并没有给予回信,但是他知道有匈奴右贤王在,秦华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汉中。
何况现在秦华已经吞并三辅之地(京兆郡、扶风郡、冯翊郡),对外的道路已经通畅,完全可以去占领荆、扬、豫、衮、徐、青等州,没必要来自己这个易守难攻的汉中。
之前秦华的前进的道路被董卓所阻,他才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现在应该不至于会再次攻打自己的汉中郡。
张鲁乃是张陵之孙,张陵这名字秦华最初听到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当人告诉他张陵创立了正一盟威道后,秦华一下就想起了这人是谁。
正一盟威道就是后世的道教一个重要派别正一派,也叫天师道。
而张陵就是天师道的第一代天师,后世一般称呼他为张道陵。
作为张陵的孙子,张鲁算是天师道第三代天师,他对于传播五斗米道倒是很擅长,但是对于天下大势就看的不是很清楚了。
张鲁认为秦华夺取长安后,就不会将目光看向汉中,却不想秦华在将李傕赶出潼关后,就止步潼关,因为他下一步的目标正是并州和汉中。
不过张鲁没有看清局势,却有人看清了,那人就是益州刘焉。
因为路途艰难,刘焉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数月之后,当他得知秦华军力远超实际后,立刻修书一封送往汉中,让张鲁严加防备秦华。
汉中张鲁是刘焉和中原的一道屏障,他可不想张鲁被秦华所败,因为他知道秦华的目标并不只是汉中,而是他的益州。
坐拥巴蜀这个天府之国,益州一直都是产量之地,以目前秦华表现出的野心来看,他必然会对益州用兵。
如果想要保益州无事,现在刘焉不但不能攻打张鲁,有必要的话他还需要支援张鲁抵御秦华。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荆州、一草庐内
三人正在饮酒。
“尚才(庞德公的字),我们这次是否看走眼了?”
黄承彦举起一杯酒对着庞德公说道。
“德操以为如何?”
庞德公没有回答黄承彦的话,而是转头看向司马徽说道。
“我等三人只是听闻凉州科举甚是有意思,这才前往,想要看看我等三人谁能取那状元之名,莫非二位还真想出仕不成?”
“哈哈,德操所言甚是。只是我也没有想到那秦华居然有此等实力。当初我们初入凉州就发现当地百姓的生活与我等最初所想大为不同,不曾想那秦华不但有内政之能,就连军队也发展到这等规模了。”
“天下纷乱,我等只想独善其身,至于平定乱世就交给交给那些晚辈吧。”
说着司马徽看向门外的另一处草庐,那里正传来郎朗读书声。
在这其中,有两名儿童最为认真,一人相貌清秀,一人却很普通,甚至有些丑陋。
他们正是现在才十岁左右的卧龙诸葛亮,以及凤雏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