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九歌抗战篇 作者:雷陨
分卷阅读176
不可能忍受一个外国人一边挑唆、参与我国的内乱,一边还能和我有任何的亲密关系。”
莫斯科起先被对方尖锐的话锋刺得有些愣神,但是他几乎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他以为今天的正事已经完毕,他在和他认真地谈感情。结果北平还站在外圈,还在试探他。
他难掩失落,却并不觉得对方的态度刺伤了他。依对方的处境这完全可以理解,只要无伤利益,顺着他的试探走也无妨……
“我来告诉你吧。我此行既是为战争结束前两国的谈判做预热,也要向重庆政府发出一个信息:如果真如你说的有个万一,只要此前两国的遗留问题能顺利解决,我们不会掺和进来。”
“……当真?”
“当真。”然后你也没有理由再避开我了,莫斯科想。
北平确实没有再试探下去。他被拉回到两个人的私人世界里,尽管是不太情愿的。他眨眨眼睛,望着上方的星空:“你想要的东西,我未必有能力给你。”
“你能给。”
“是什么?”
“我在追求你,你答应就可以了。”莫斯科直截了当地说,“现在不方便,但是我们可以等。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对城市来说不算多惊人的时间。何况这场大战不用太久就能结束了。全世界人都在呼唤和平,不会愿意之后再来一场混乱。就算有万一,也不需要等上十年。我相信。”
“你说你可以等十年。可是……你又怎么知道我值得你等十年?你是俄罗斯的骄傲,从一个边境小公国逐渐统一了整个国家;可是在那之前,我已经在这世上活了很久很久。我上次说过,我并不了解你的更多;你呢,又足够了解我吗?”
谈话变成一场没有肉眼可见的利刃的对峙。惟有内心的坚定是唯一的武器:“不够,远远不够。所以才要先开启一个机会。”
“你有自信,但是我……”北平摇摇头,声音变得锋利起来,“你喜欢的可能只是一个脑海里的意象。你是凭什么——”
“我爱你。”
莫斯科站在原地没动,北平却后退了半步。一阵晚风穿透了巷子,他迅速地甚至略带慌乱地把刘海拨到脑后去。慌乱中北平心中浮起一丝惊诧,少有人能用言语就把他逼到如此窘迫的份上。然而莫斯科也没有更多的牌可出了。他只是站在那里,凝视着他。仿佛只要稍微松懈,他刚刚说过的话就会像海上的泡沫一样,一经阳光照射便顷刻破碎,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你身边,我能体味到真正的平静。他想,你不需要与我交谈,只要你陪伴在一旁我就能平静而快乐。但是现在,使我忧伤又烦扰的,同样也是你。
为了不再有更大的忧伤和烦扰以及悔恨缠绕,我能做的只是不退缩而已。
最后北平整理情绪,开口道:“有点晚了,往回走吧?”
“那你……”
“我会在明天行程中继续尽责任。其余的事,先让我想想好吗?我会答复你,但……不能在这里。”
这已是北平今天所用的最柔和的语气了。
莫斯科无言地点了点头。
1945年1月底,阿登反击战落幕。曾经备受希望的西线德军还是落败在英美的优势兵力下,退回到边境线。西线已无力反击,东南两线又是全线压上的苏军及其友军,德国已经处于敌人的汪洋之中。
陆上作战取得成功的同时,盟军的对德战略轰炸也愈演愈烈,各地间的交通线和大小城市,只要能想到,就没有轰炸机不去光顾的。进入到战略层次的空袭,追求的是泛泛的摧毁后备力量和击垮德国人心,已经无所谓炸弹的落点是否精确、有没有把民房当成工厂误炸了。德军曾经对波兰、荷兰和英国实施的大规模轰炸造成的惨烈创痛,如今盟军以残暴对抗残暴的方式返还回来。其间的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已无以计数,而在交战双方心里,他们的凋零如同一阵飓风刮过平原卷走的尘埃,多到一定程度会让他们看上一眼,然而,也就是一眼。
何况,还剩下多少还完全称得上“平民”的人?此前为了发动阿登战役,“人民禁卫军”命令要求征集16-60岁的男性入伍,简短训练过后就送向战场。今天还走在街上胡须半白的老邻居,明天可能就被送上战场了。这些凑人数的动员兵上阵后遇到正规军的存活几率有多大,就不是需要太费心考量的问题了。
空袭密集的日子,柏林只能移居到地下室办公。地下室阳光和通风都不足,听到的总是坏消息,时不时又来一阵空袭震得墙体颤动,无疑让他的心情愈来愈差。
“看苏军的动态,似乎是打算要进攻下西里西亚。”
慕尼黑说完便等他答复。她看向他的眼神不言而喻:这是下西里西亚。不是捷克,不是波兰,尽管它属于过别的国家和民族,然而现在是德国的本土省份。德军四面交困,到处是漏洞,每条战线都缺人。你打算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办?
“加强监视那里苏军的动向。一旦他们展露出意图,力保下西里西亚的安全。”柏林给出毫无新意的答案。“要优先于其他阵地,本土若不保,对军心民心的打击难以估算。”
“明白了。”慕尼黑走向门口,她要趁空袭的间隙返回另一处办公地点。
柏林听着她远去的脚步声,遥想起许多年前的啤酒馆暴动之夜。他听说消息时已经是下半夜了,政变失败后三天希特勒和同党被控叛国罪。魏玛来首都请求他,要求在政府捣毁国社党总部后向慕尼黑施加压力,因为她在镇压暴动中不应有的消极表现令人很不安。“越是风雨飘摇,越是要尽全力保住我们的共和国。”魏玛说。
柏林同意带上他一起和慕尼黑做一次沟通。过程算是顺利,却没有驱散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阴云。慕尼黑在关键问题上不肯松口。她在临别时说:“如果共和国总是让人们失望,国内矛盾迟早会找到另一个发泄口。不会用上太久。”
啤酒馆暴动的近10年后希特勒当选总理。这次没依靠政变,是经合法的程序。慕尼黑带着巴伐利亚州大部分城市迅速投向他的阵营。第二年,总统去世,国社党全面掌权,无所顾忌地践踏魏玛宪法。没有人敢出来提意见了。魏玛从政坛上消隐,其他有过影响力的城市有的决定拥护国社党,有的悄悄疏离,更多的只是沉默不语。
回想那些政坛动荡的年月,柏林有时觉得自己像一团空气,坐在首都的位子上却总在被别人推动。他很少主动做出积极的举措,原地踏步,日渐地丧失思考能力和向前走的力量。
分卷阅读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