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忧天
王越笑了笑,对建璋大夫道:“大夫先前之言万分在理,可先行暂避,稍后我再与大夫想想办法。”
建璋大夫深深一礼到底,无有多言,徐徐退至偏室。
海西大夫对武士道:“有请项大人。”
“诺!”武士退出,转身离去。
稍后,就引着一位老者和武士过来。
老者正是当日吕里君子婚宴那位荆使,年约七十有余,精神依旧十分矍铄,随身武士没了养由正,却又换了一位实力更强且沉稳者。
荆国乃是大国,像此等于小国中已称得上是顶级人才者却有的是。
“昭大人、海西大夫,这位便是近来名动上庸的盖列盖先生吧,项元有礼了。”入得房内荆使微微一礼,目光扫向旁侧摆满朝食却空出的席位。
“项大人,多日不见。”昭穿与项元回礼道,王越与海西大夫各自起身回礼,此间主人海西大夫道:“未知项大人来,海西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项元笑了起来,道:“海西大夫有客在此,不能远迎自是无妨,却不知会得哪家宾客呢?兴许项某也是认识,又何须叫其暂避,不如请出来一会?”
他此话一出,众人哪不明白,或许其就是盯着建璋大夫跟过来的,而见项元如此着紧建璋大夫,着紧越国求粮事,王越也知南方这场荆越之战,或许真的已然达至决定性时刻。
海西大夫正待说话,王越站起身来,道:“是越国的建璋大夫,今日过来乃是为借粮事,只因我于淮上会盟北上救援申国在即,粮草供给也是不够,就回绝了。”
“果是如此?”项元对王越问道:“但为何老夫只见其来,却未见其去?”
“实是如此。”王越拱手道:“淮上要行大事,本就不够,哪还能向外出借。并且得罪荆国呢?”
“盖先生,你休要左右言他,只须回答老夫前一个问题。”项元咄咄逼人的问道,这时其随身武士却道:“此处偏室有一人。我只闻其心跳呼吸,就知其必定越国建璋大夫无疑。”
海西大夫猛的站了起来,道:“项大人这是何意?如此咄咄逼人未免欺人太甚。”
项元却不动怒,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海西大夫,道:“老夫有什么意思?只是须叫海西大夫知道。此次建璋大夫若自淮上借得半分粮草,我荆国便与淮上不死不休,来日兵临淮上就再不是只谋五国纳征了。”
“海西大夫,您是个聪明人,应该听得懂老夫之意吧。”
“还有这位盖先生、昭大人,你陈国内乱正酣,竟还能将手伸至淮上,不费一兵一卒能造起诺大声势会盟五国干涉蔡国之谋,老夫真是佩服。”
“但老夫须提醒你们一句。”项元冷笑道:“你们会盟淮上应付蔡国都或力有未逮,就不要为淮上再添一大国为敌人了。此却非是智者所为。”
“老夫言尽于此,各位好自为之。”
“桑仁杏,我们走。”项元微微一个拱手,头也不回,转身就带着随身武士离去。
“老匹夫,真是欺人太甚。”直到他走了许久,海西大夫豁然起身恨恨咒骂道,但也只是咒骂,这咒骂又有何用呢?不能改变任何现实。
咒骂完后,海西大夫就作颓然。又忽的笑起来,笑声中满是无奈。
“老夫今日方知何谓焦之虑,何谓焦人忧天啊。”
“以前只知那故事里的焦人是傻子,成天担心天要塌下来。如今想来,焦国夹在陈荆两大国之间,命运无法自主,难怪会担心天塌下来。”
“果然,后来有一日,荆国兵败。其国君心情不快,回师时顺手就将它灭了,焦国的天果然塌了下来。”
“如今我淮上五国,任哪一国都比焦国大,但在如今之局势下,与焦国又有何区别?”
“说不得哪一日,也会如昔日之焦国一般。”
“唉!”海西大夫长长的叹了口气。
“海西大夫何须叹气。”王越道:“正是因为命运无法自主,方才要想办法把握命运,淮上五国之力,单凭任何一国都不过千乘,但五国联合全力会兵三千、乃至四千乘都不成问题,实力已经不弱了。”
“的确,淮上有五个国家,并非一国,未必能齐心协力。”
“可是他蔡国、荆国之国内难道就未有内部争斗?可以说甚至还更惨烈些。”
“至少淮上五国中未出现数国联合灭杀一国吧,可在蔡国、在荆国、甚至在我们陈国,实力可比淮上一国乃至两国之大家族,联合另外数家灭另一家却比比皆是。”
“也就是说,淮上五国若能长期会盟,绝对是可比一大国。”
“海西大夫,你淮上人数百年间都是空有实力却于夹缝中事大而存,只是时移势转,当今之世,各国兼并日盛,甚至可以不顾脸面,若再存此心思,迟早某日会彻底亡国、破家,领地人口皆成为哪家大国的一部分。”
“所以,此心当换上一换了。”
“此次淮上会盟,就是个极好的机会。”
“今次会盟不同以往,只以我陈国之名而会盟,会盟之军皆是你淮上之人,我所推举的领军之帅蛇余公子日后若不出意外也当是淮上长期之盟友。”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大国的军力参与并且为主,此次北上欲干涉申南,又势必与蔡国正面冲突,若能一战得胜,这实是你们淮上人的胜利,也就是说,仅以淮上之力决胜了大国。”
“但有此胜,淮上人当知道自己有实力、并且也有信心决定自身之命运,再不用看任何大国之脸色。”
“到那时候,整个淮上都将与过去再不一样。”
“海西大夫,我盖列当日能说服贵国新君,此实是新君也不甘身为小国命运为大国左右啊。”
海西大夫连连点头,满面通红,呼吸都有几分急促,兴奋道:“盖先生所言极是。”
“朝食过后,我当将盖先生之论,传于所有来上庸之淮上大夫、使节听,必使此次会盟能够成功,并且紧密一心、齐心为淮上未来之命运而战斗。”
他紧握着拳头,大声道:“我淮上之命运,未来必由淮上人自己掌握。”
“好。”王越鼓起掌来:“若淮上诸大夫、国君皆如海西大夫这般,此次淮上定能如愿,来日会盟之议时,我也当有一言,说于淮上人听,为此大事再作助力。”
“海西,多谢先生高义,多谢陈国高义。”海西大夫无比恭敬向王越行一大礼。
王越当仁不让,受此大礼,又将海西大夫扶起来,道:“接下来是解决越国事,之前建璋大夫所言甚为在理,荆越之战若荆国得胜,则越国必定势衰,日后为荆国所灭。”
“到那时唇亡齿寒之下,淮上就须直当荆国兵势,可就真夹于两大国之间再无缓冲了。”
“但荆国之威胁犹然在耳,若是援助越国……”海西大夫犹豫迟疑。
“荆国与越国一场鏖战,若其胜利,须时间休养生息并消化稳固新得国土,若其不胜不败而退军,此战消耗的粮食却是回不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发起一场新的战争。”
“若其最终败退,则更不消说,是以所谓威胁实是一句笑话,海西大夫且不要被他吓到。”
“而且此次淮上会盟功成,来日荆国再来,面对的可就不是旧日的淮上了。”
海西大夫连连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但今日之淮上,却还有许多人会心存顾虑,哪怕各国国君皆是如此,毕竟我淮上仰大国之鼻息已太久了,所以我们纵有心援越,此事也是难为。”
“尤其是淮上一旦会盟,日后与北面或还有大战,恐旷日长久,各国粮食都不可轻动。”
“有顾虑的话,也有解决之法。”王越笑道,对旁边偏室说道:“建璋大夫,你在旁侧听了这么久,还不出来么?关乎越国一国之运,难道要让我这个外人劳心劳神,你身为越国人却坐视吗?”
“我有一法,可得借得粮食援越国,但此事还须大夫及越国同意且配合才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