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1001.发布会

      现场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于东南亚,欧美地区的媒体记者,一个个都安静地听着齐东明的话。
    其实大数据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
    大数据也的确在很多应用领域大行其道。
    这年头最热的话题是什么?大数据!
    风口是什么?大数据!
    人工智能也同样的在大数据战略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齐东明的话,也让现场的媒体记者们都兴奋了起来,都燃了起来。
    其实不是这些媒体记者们真的有多相信齐东明所谓的大数据战略。
    而是因为,这是个大新闻,妥妥的大新闻啊!
    “事实证明了,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可行的!”
    “大数据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常常看新闻的时候,总是能够发现,新闻平台推送给用户的都是用户喜欢的,想看的新闻!”
    “比如,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想要的......”
    “大数据,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就是,大数据懂用户,懂你们!”
    “而一部电影,怎么样才能受欢迎?”
    “根据数据表明,电影相关的搜索量与票房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
    “同样的,在北美,奈非刚刚证明了大数据战略的可行性,他们基于大数据投资拍摄的电视剧,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选择演员、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做支撑,从而受到观众热捧,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大数据更懂观众!”
    “很多人都说,电影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因为没有人敢说自己能掌控市场,能摸准市场的脉络,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大数据可以!”
    “一旦大数据战略被推行,被应用到电影的各个环节,那么电影投资将不再是什么高风险项目,而是可以预期的项目,可以预测的项目!”
    “剧情的设置方面,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剧情,并以此投其所好,而演员的选择方面,同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哪一个演员适合哪一类的角色,哪一类的角色,选择哪一个演员才会最受观众青睐,甚至于,哪一个导演,更适合拍摄什么样的剧情,都可以用用户在网站等方面的行为和实用习惯数据作为支撑,大数据将提供给观众,他们最喜欢的,最爱的剧情,最合适的演员,最合适的导演,我想不出来,当一部电影,所有的一切,都是观众最喜欢的,那么这样的电影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所以大数据战略才是影视产业的未来,新时代即将到来,影视产业也到了变革的时候了!”
    “为此,我们阿狸传媒和未来星传媒,将共同启动大数据战略,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齐东明笑着说道。
    “我们将联手投资二十亿,共同使用大数据模型,制作五部大制作,这是大数据战略的第一步!”齐东明又继续道。
    现场的媒体记者也轰动了。
    果然是大数据啊!
    只不过,早前大家虽然猜到了很有可能是近来最热的话题大数据,但是当齐东明正式宣布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些被震到了。
    无他,按照齐东明的话来,那真的太劲爆了。
    大数据战略如果真的可行的话,那的确可以说是影视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变革。
    因为按照齐东明的话说,大数据更懂观众,那么那些金牌编剧,那些大导演,岂不是反而地位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炙手可热起来。
    因为大数据可以取代他们。
    大导演虽然是因为其创造的成绩,票房等等,才会成为大导演。
    而大导演一向都意味着电影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可是现在,按照齐东明的话来说,那就是,大数据可以取代大导演,将风险降到最低!
    大导演同样的也意味着天价片酬,每个大导演,参与电影拍摄执导,都能够获得巨额的回报。
    而如果大数据真的可以取代他们的作用,那么大导演的价值就不是那么高了。
    当然,这可能吗?
    管他呢!
    可能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关键是,这个新闻,值得大书特书啊!
    至于,是不是真的能成,成了他们有的写,不成,他们也同样的有的写。
    实际上,大数据的确很牛逼,他们这些媒体工作者,其实是感触最深的。
    要知道,大数据能不能用来制作电影,他们还不知道,但是他们却知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却已经可以用来写新闻了。
    虽然目前机器人写的新闻稿子依然还是奇葩,但是却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媒体行业。
    那么如果大数据真的有齐东明说的那么厉害,那的确是一个可以说震荡全行业的新闻了!
    进入问答环节,现场的记者们都直接炸了。
    一个个看台上的齐东明等人都像是鲨鱼闻到血腥味一般。
    不过,这种场合,肯定是要守规矩的。
    但是就算是这样,当问答环节已开启,底下就是长臂如林!
    “我是来自《电影时代》的记者,廖俊,我想请问齐总,按照齐总之前的意思,岂不是说,大数据的出现,电影将会沦为流水线产品?也就是说,大导演们的作用,将被取代?”
    齐东明点头道:“可以这么说,大数据分析正深入到电影的创作环节,这对整个影视创作行业,从剧本选择,导演、演员的选择,拍摄和后期制作乃至营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当然,目前来说,大数据战略依然还无法取代大导演们的作用,毕竟,大数据战略才刚开始实施,也同样的需要数据作为支撑,但是未来,这绝对是一个方向!”
    “齐总你好,我是《华国电影报道》的记者方放,说了那么多,可是目前为止,也只有奈非成功过,一个案例,似乎不足以证明大数据的作用吧?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齐东明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早有准备,他笑着道:“举个例子吧,大数据战略,是指在投拍一部电影时,首先就是用数据来定位,了解该内容在文学网站上有怎样的点击量,在电影网站上有多少评分,掌握电影的核心观众在哪里;然后再通过各种平台做导航,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社会化的互动沟通;最后再借助数据,把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的网民想办法导入电影院。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一面做,一面看各种数据所传递的信息,然后把很多东西反馈到跟消费者的沟通上。电影本身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产品,整个电影创作和营销过程是一体的。”
    “简单地说,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和观众进行交互,而不是像传统的制作那样,先制作出来,再来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