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九十章 多铎可不是等闲之辈

      六月初六,永历朝第一次会试在夫子庙学宫东侧举行,参加会试的是来自江南永历朝统治区的一千二百三十一名举子。
    抡才大典,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
    有明以来,朱由榔曾云:“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不得与官。”
    所以,科举制度虽在元朝一度式微,但到了明朝,算是达到了鼎盛。
    而朱由榔因一直缺乏人才之故,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自比过去皇帝,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副总裁官授予吴炳、王夫之,十八房考官皆由朝中博学之士担任。
    对于考试内容,仍是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和策问,朱由榔没有做任何改变。
    按他的意愿,以后科举必须加入自然学科,像五经文完全可以去掉。
    不过,自然学科也只是国子监的监生有过涉猎,其他学子并不知晓这是什么东东,所以,公平起见,这次科举不能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当然,以后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自然学科是一定要加进去的。
    第一场八股文,是朱由榔亲自出的考题。
    他没有以出偏题、难题为乐的恶习,而是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不违农时”。
    本篇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一章的开头,梁惠王就对孟子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在回答了为什么之后,“不违农时”二节即是“谨献其策”。
    朱由榔出这么一道题,自然是针对永历朝的现状所言,看一看学子们如何在“代圣贤立言”的基础上,有何良策,有何真知灼见。
    其实,这个题目的难度极小,只要不是孤陋寡闻者,稍微理一理朱由榔执政脉胳,就差不多能得到答案。
    所不同的,字、词藻、行文顺畅与否就会因人而异,学问深者,下功夫下得多一点的,更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他出的题目相对简单一点的用意。
    同时,朱由榔前世曾经看过许多关于科举的小说,对科举作弊的手段非常清楚。
    学子一共考三场,每三天一场。
    进入考场前,会有锦衣卫搜身,进入考场后,每人一个单间,考、吃、住、睡都在里面,每场考完后才可出来。
    交卷之后,经过弥封、誊录、校对、阅卷,最后由主考官确定名次,然后张榜。
    各个环节设计得非常严密,看似不易作弊。其实,只要在弥封和誊录阶段与考官联手,非常容易作弊。
    比如,考官想录取张三,只要在弥封时和誊录时,在张三的卷子上做一人特殊的记号,考官就能明白。
    或者为了怕知晓的人多容易泄密,只须与考生说好,在文章中加上特殊暗语,考官就能明白。
    总之,看似非常严密的考试制度,却有着很多漏洞。
    所以,朱由榔下了严旨,谁要敢在会试时作弊,考生夺籍入狱,考官定斩不饶。
    会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得到七月初才会出结果,所以,朱由榔把此事交给吴炳、王夫之去做,再不过问,而把重心放到了河南的战事上,只等会试结果了。
    ……
    北京城里发生的变故,傅山很快就传到了南京。
    朱由榔看了陈际泰禀报的情报,心里发生一阵阵坏笑。
    董小宛的事,那是他的手笔。
    让傅山找到董小宛,不露声色地拜鄂硕为义父,并通过鄂硕“偶遇”福临,他相信,二人一定一见如故,也相信,在宝瓶成为福临的皇后之前,布尔布泰一定不会让董小宛专宠于前,所以,他们母子之间生隙是肯定的。
    现在看,效果不错。
    哈提斯的事,也是他的主意。
    他的目的是让哈提斯利用满清的财力,建一个火器营,并搜罗匠人,扎起框架,只须有核心技术上卡住,满清就造不出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地雷和钢枪。
    等他们把火器营建起来了,自己挥师北伐,福临小儿岂不是为朕作嫁了吗?
    若说这些皆在他的意料之中的话,福临促请多铎出山,真是让他没有想到。
    多铎已经成了落架凤凰,朱由榔认为布尔布泰不可能让他重掌兵权;而且他一定非常痛恨布尔布泰,即使福临摒弃前嫌亲自去请,他那么骄傲的人也一定不会出山。
    没想到,在国难当头时,福临真去请了,多铎还真就应了。
    “看来,关键时刻,无论是多铎和福临,都意识到了,不能内耗啊。”朱由榔心道。
    朱由榔传口谕,把陈子壮、洪承畴宣进乾清宫。
    “集生,宁宇那里情况如何?”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李侯爷刚刚送来塘报,左路军以马伯爷为前锋,已经攻占南阳,正向北进军。不过,近几日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走,大军每日行军不过三十里,速度提不起来。”陈子壮回道。
    “多铎到开封了吗?”
    “回陛下,多铎率三万清兵大军抵达濮阳,暂无向开封进军的迹向。”
    “驻兵濮阳?”朱由榔眉头一皱:“莫非他有什么阴谋不成?按说他应该驱兵急进,到开封驻守才是啊。亨九,你怎么看?”
    “回陛下,现在还很难看出他有什么阴谋。也许想放弃开封,也许是粮草不足,也许是在黄河北岸构筑防线,再在还很难判断。”洪承畴答道。
    朱由榔对洪承畴的军事才能非常赏识,他没有看出什么,大概真是没有什么。
    “好吧,密切注意多铎动向。另外,把多铎出山的消息火速传给宁宇,嘱他一定要多加小心,多铎可不是等闲之辈啊。”朱由榔道。
    “是,臣遵旨。”
    陈子壮躬身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