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是柏林还是基尔 二
\请到 *阅读最新章节/
下工回家的路上,报童手里满是关于远东战事的报纸。流火七月,远东战事一触即发,清国人和日本人都在向朝鲜增兵,拥有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开始出海巡航,拥有不少英制铁甲巡洋舰的日本也集结了它全部海军。尽管王海蒂很关心这场战事,一份报纸也费了不几个钱,可海蒂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1894年7月,丰岛海战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双双失利,1895年2月,威海卫上演大清版的“彩虹行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尽管王海蒂不清楚战争的具体过程,可北洋舰队悲壮的结局和祖国在黑暗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的事实他却一门清。
“我可怜的祖国,不是你的子孙不孝,而我的确无能为力呀……”
从码头走来,基尔市区的繁华和下区贫穷破败的街景不断后退,想到那些壮志难酬,出师未捷先饿死,王海蒂的心情有些纷乱。
每一座繁华的都市背后必定埋藏有无数血泪辛酸,在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必定有无数难以示人的阴影。要知道,无论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和维也纳的和平政客如何鼓吹,这个世界终究不会有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
1870年普法战争后,数十万人口从帝国东部迁移到西部,从上、下西里西亚和波兹南、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田野,涌入柏林、基尔等大城市。年轻的德意志帝国经历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人口迁移热潮。基尔也是移动的受益者,很多东欧和东普鲁士移民拖家带口,来到这座被海神眷顾的海港。
的确,位于市中心的尼古拉大教堂和教堂前由恩斯特-巴拉赫所作的勇士之魂雕塑历经风雨屹立百年;郊外那一株百年老橡树下,多少蜜甜的传说和故事还在萌芽和继续;有着蔚蓝色海水的基尔海湾还在静静的等待着每年一度的航海周,那时候全世界的帆船爱好者云集基尔,劈波斩浪;基尔海军基地,承载了德意志人海军梦的萨克森级和勃兰登堡级铁甲舰正静静停泊在锚位上。基尔,这个德国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地区的首府,德皇威廉运河的起点,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从来都不乏烂漫的风情。可在学过心理学的王海蒂看来,它依然不是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依然不是莫尔心里的乌托邦。
1894年的德国,1873年经济危机[1]的余波即将消散去,阴霾已经在渐渐远离德国人民。帝国的统一打碎了德意志经济发展的桎梏,这个年轻的国家潮气蓬勃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可它的统治者和人民都还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封闭而保守的农村体系被打破,无数以古板著称的容克贵族们一边跳着脚咒骂一切新生事物,一边小心翼翼的开始投资工厂和企业;竖立着黑漆漆的烟囱的工厂被建立,古老的城墙被推到了,水清沙白的莱茵河渐趋污浊,城市像一只吞噬一切的怪兽,以几何倍数扩张;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在资本家的驱使下来到充满机遇和灾难的城市,又因为新兴的工商业者无穷尽的压迫导致1889年鲁尔和上西里西亚工人大罢工。
在基尔市的东南角,大片大片的木棚屋和千篇一律的洋灰平房杂乱无章的堆砌,从工业区飘过来的烟尘终日弥散不去,自下水管道里涌上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在道路上肆意流淌,无数在饥饿和温暖之间挣扎着的贫民们拖着疲倦不堪的身躯四处奔波,城市过度扩张所带来的恶果显露无疑这里是基尔市政官员刻意忽视的蛮荒之地,是美轮美奂的基尔背后一道秘不示人的伤疤,这里有的只是暴力、饥饿、等待和狼狈的逃离。
雨后的贫民区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曼妙,满是令人绝望的灰色调。海蒂-西莱姆蜗居的那一栋破败的小木屋,被虫蛀了的木板和旧迹斑斑的防水蒙皮阻挡不了积水的渗透,伴着渗人的雨滴声和无边无际的漆黑,潮湿和腐烂的气息在屋子里滋蔓。
火柴划拉的声音和拍手声交替响起,在布朗特的唆使下刚培养起来的烟瘾瞬间被安妮扑灭,一小片旧报纸和劣质烟叶顿时散落一地。王海蒂的邻居,水果商贩史瑞克特家的小女儿安妮对他龇牙咧嘴,一副你敢捡起来我就和你拼命的架势。
“还让不让人装深沉玩忧郁呐?”尽管很留恋香烟的味道,可王海蒂不敢试探小安妮的底线,只得悻悻收回火柴盒,小心摆弄他视若珍宝的画具。
临近晚饭时间,刚从码头回来的搬运工海蒂-西莱姆趁着烧水的功夫,偷得一点点闲暇,在木棚屋外加起了画板。借着屋外惨淡的光线,王海蒂坐在小板凳上,抓着一支只剩下笔头的素描笔,歪着脑袋试图在勉强捋平了的废纸上复制他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十五岁的小安妮正伏在王海蒂的背上,张牙舞爪的强迫王海蒂为她画一幅车菊草。
白描勾勒、工笔细摹、阴影底纹,大学时为了追小女友特地勤学苦练的美术功底还在,安妮也一直在王海蒂耳畔嚷嚷抽时间去看车菊草,但是疲倦的王海蒂多少有些心不在焉。一分心,一只色泽艳丽形态诱人的kfc烤鸡印在了纸上。王海蒂这才想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正经吃过饭了。
“这就是你送我的车菊草?”安妮的嘴撅的几乎可以挂上一只酱油瓶了,王海蒂捂着空空如也的胃,摊了摊手尴尬万分,好在有人转移了安妮的注意力。
"海蒂-西莱姆先生,有您的信件。"一辆机器脚踏车穿街过巷,停在了木棚屋前的泥泞小道上。穿着墨绿色制服满身泥点的邮差从挎包里掏出一份快件,仔细比对了门牌,朝王海蒂喊道。
"我的信件?"王海蒂收起了画笔,惊诧道。除了热恋中的凯瑟琳,王海蒂想不出会有谁寄信给他,寄给一个居住在基尔下区,一辈子没出过基尔的穷小子。
"如果您是海蒂-西莱姆先生的话。"邮差虚踩着脚踏,善意的调笑道。
王海蒂紧了紧勉强套在脚上的那双明显不合脚的破鞋,一瘸一拐的跑了去过,接过邮差手里的信。
那是一份包装精致华美的信,白雪的信封上印有洪堡兄弟的画像。王海蒂隐约猜着了信的出处,有些诚惶诚恐,沾满铅印污物的脏手在老旧的衣服上擦了又擦,直到指尖污迹下那一层厚厚的老茧已经清晰可见,海蒂这才伸手接过那份轻飘飘的信。
"恭喜您了,西莱姆-海蒂先生,能够被柏林大学录取,您可算是为基尔下区人挣了一口气了。"德意志人素来有尊重知识的传统,邮差带着由衷的笑意,拍了拍海蒂孔武有力的臂膀恭贺道。
“是柏林大学?”小安妮瞪大了眼神,死死捂着嘴一脸惊喜。“是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座落在柏林市中心,所在地是原先的汉利希王子王宫。柏林大学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1809年由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先生创办,乃是德意志高等教育的摇篮,德意志崛起的起点。德国的大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毕业之后大多能够成为政府的小公务员或者是大企业的职员,王海蒂能考上万中取一的柏林大学也就意味着他能够逃离基尔贫民区这片让人绝望的地域,天空将会是他的极限。有鉴于此,无怪乎热心的邮差会用替他击节叫好。
权势比不上官二代,财富比不上富二代,高考总能考过他们吧。抱着悲壮的心理,在富有远见的海瑟薇的催促下,王海蒂无视蒂姆克勒格尔中学同学的冷嘲热讽,劈头盖脸的报考了柏林大学。作为史上最窝囊的穿越客,王海蒂终于做了一件勉强配得上穿越客身份的丰功伟绩。
王海蒂激越的心情没能持续很长时间,想到海瑟薇的病情,沉重的债务和绝情的施奈德舅舅,王海蒂的好心情瞬间一扫而空。
邮差已经骑车走远,湿漉漉的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邮差略带钦羡的赞歌。王海蒂那只经常搬重物的手按在了信封上,心情复杂而纠结,苦笑着撕开了那封信。
盖有校长私人印鉴、质地精良的信纸飘了出来。信并不长,也没有后世南京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那般花团锦簇。一如德国大学治学之严谨,信里只提到了王海蒂的录取专业、开学日期和注意事项,可就是这么寥寥百十个字,却让王海蒂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王海蒂望着那张通知书,对着信封上的洪堡兄弟画像,犹豫道:"是柏林还是基尔?"
安妮劈手夺过王海蒂手中的信,尽管识字不多,却依然好奇的将那张薄薄的信纸颠来倒去的看,似乎比王海蒂本人还要兴奋。
“这还用得着考虑吗?当然是去柏林啦!”
【注释】
年经济危机: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影响从1873年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