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破晓牡丹方入睡 ,四大才子聚西湖
时间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更是悄无声息。它从来不因某人刻苦惜时而稍作停留,也不因某人胡思乱想而停滞不前,更不会因为环境静谧而杂音四起。
破晓时分,掌柜及其伙计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做起属于他们的活儿。这时秦牡丹才觉有困意,她终于睡下了。然而陆放翁却起床了,他只睡了两个小时。他起得早,是有原因的,自从得知自己考了第一名后,内心既激动又惶恐不安,激动是因为自己应该可以做官了,不久将可以报效朝廷,抗金,拯救苍生,惶恐不安是因为得罪了秦桧秦埙,他的所有美好愿望可能会因此化为泡影,只是兰柯一梦。
陆放翁整理好妆容后,走出房间,下了楼,一楼堂中掌柜及其伙计们正在勤勤恳恳地干活,他和他们打了招呼后,走出三教九流客栈。
昨夜冷雨昨夜风,今日暖日照城东。陆放翁走到城东,清晨空气很好,一缕缕阳光从东方欢快地飘落在京城的东面,它们在古道上跳动。他看着这些可爱的阳光,心情很好。他从心出发,漫步在大街小巷之中。
临近正午,旭日铺水面,和风吻西湖。陆放翁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湖边上,西湖边上有一个茶馆,名叫闲情居。
他带着笑容,闲庭信步走进闲情居。
闲情居中有很多人,皆是学子之类,或是附庸风雅之辈。但是有三人与众不同,他们坐在窗前,手摇折扇,有说有笑,看着美丽的西湖,他们是杨万里、范仲淹和尤袤。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绍兴二十年春,即公元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仍继续求学。
范成大,字至能,又字幼元,号此山居人,平江府吴县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即公元1126年六月26日,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绍兴十二年,即公元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绍兴十四年,即公元1144年,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狂言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尤袤,字延之,又字季长,遂初居士,无锡人。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生于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中。尤袤自小受家学熏陶,5岁能为诗句,10岁有神童之称,15岁以词赋闻名于毗邻郡。公元1148年(绍兴十八年)举进士(原为状元及第,因得罪秦桧,改了三甲37名)。
“客官,请问喝什么茶?”闲情居小二走进陆放翁问到。
“靠窗的三位喝什么,我就喝什么!”陆放翁看着杨万里三人轻轻地对小儿说。
“那三位客官喝的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小二很懂事的轻轻地说。
“好,就上好的西湖龙井!”陆放翁说。
陆放翁站在门口,小二准备转身离去。
“哎!等等。待会儿茶沏好后,请端到那三位公子的桌上,我将坐在那里。”陆放翁说。
“好的。您稍等。”小二礼貌回答。
陆放翁走到杨万里三人身旁,他们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只用心观赏着窗外美丽的西湖。他看到他们如此陶醉,也不忍心贸然打扰,只是轻轻地坐了下来。
“公子何时坐于此处?我等竟丝毫没有察觉!”杨万里的余光发现旁边有一人,扭过头来,有些惊讶地说。
“不好意思!让诸位扫兴了。我也是刚到这里,见诸位与众不同、谈吐不凡,便在过来凑桌,沾沾光。”陆放翁微笑着说。
范成大、尤袤二人听到旁边有人说话,便把目光转向杨万里和陆放翁。陆放翁和他们二位微微一笑,以作行礼。
为了打破不速之客到来的尴尬,陆放翁先自我介绍。
“在下陆游,山阴人,为应试来到京城。幸与三位居西湖。”陆放翁说。
“陆游?可是刚刚考试独占鳌头的陆放翁?”尤袤问。
“正是不才。”陆放翁谦虚地说。
“久仰!久仰!”杨万里和范成大异口同声说。
“幸会,幸会。”陆放翁说。
“在下杨万里。”杨万里说。
杨万里刚说完,范成大迫不及待。
“在下范成大。”范成大说。
“诸位皆是当今才子啊!我真是不虚此行啊!”陆放翁说。
眼前的三位,陆放翁早有耳闻,他们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主张抗金。
小二把上好的龙井端到陆放翁面前,他们一边品茶,一边说话。
“范兄来此不会只是为了赏景吧?”陆放翁说。
“我来此确实不是为了赏景。是为了明年的考试。我不能与陆兄相比啊,你算是有所着落了!”范成大说。
“我和杨兄一样,为了明年的应试。”杨万里说。
“正真有着落的当属尤兄,人家早早就举进士。”陆放翁说。
“哎!有何用?如今佞臣当道,报国无门啦!对了,我听说陆兄考了第一,佞臣秦桧之孙秦埙考了第二。秦桧因此大发雷霆,还想降罪主考官陈子茂。这对陆兄恐怕凶多吉少啊!”尤袤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