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章封王
“宫里来人了。”李俊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颤抖的声音表明了李俊心中的不平静
“宫里来人了”刘辩拿起纳物符,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到里面,又将纳物符往怀里一揣,虽然他早就料到宫内会来人,但他没想到这么快。
“打开中门,迎接天使。并令人焚香备案,恭临圣旨。”刘辩走出房门,对李俊淡淡说道,平静的语气中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强势,也蕴含着强烈的自信和气势。
看着走出房门的刘辩,李俊浮躁的心竟诡异的平静下来,望向刘辩的眼神充满了坚定与完全的信任,放佛有他在就没有什么困难的事。
“是,公子。”李俊平静的说道。
“打开中门,迎接天使。并令人焚香备案,恭临圣旨。”李俊转身向门外走去,雄厚的声音响彻整个史府。
史府门外。
黄门侍郎荀彧神色淡然的站在门外,目光扫过史府的府邸,脸上闪过一丝微笑。自打上次上元节时,自己与那位在民间名声不佳的皇子有过一次交流后,让他感官顿时有所改变,之后他便悄悄的收集其一举一动从崇德殿大败姑墨使者弘扬国威到洛都东门的拼死阻击再到这一次的洛都城下大破黄巾军力挽狂澜,每一次的表现都让荀彧感到惊艳,他有种预感,大汉王朝的中兴要落在他的身上。
“轰。”
就在荀彧想的出神的时候,一阵轰鸣声传来,史府中门大开,府中所有的下人护卫自觉分成两队,当先一人,剑眉星目,面色刚毅,年龄虽小,却有上位者的气度。身穿淡黄蟠龙黄袍,腰缠玉带,上面镶着各种宝石,在阳光下耀耀生辉。
荀彧发现,随着他和刘辩距离的接近,一股迫人的气势迎面而来,尊贵华荣的气质环绕左右,滔天的气运使得荀彧有些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荀彧心下暗叹好强的运势,果然天佑我大汉。
随即从一旁的玉案上拿过圣旨,朗声道:“弘农侯、皇子辩接旨。”
“臣,刘辩接旨。”刘辩一摆衣襟,率先跪了下去,身后的众人也紧跟其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弘农侯、皇子辩忠心为国,英明睿智、辅国有功,并与洛都一战大破黄巾反贼,特封弘农王,封邑弘农!钦此!”
“呃!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荀彧的宣读圣旨的完毕,刘辩还没缓过神来,没想到这次竟然封王,灵帝给的好处太大了,大的刘辩有种不真切的感觉,虽说高祖有云:“非刘氏者不得封王,有称王者天下共逐之。”但最近这数十年,朝廷根本没有封王,更没有给过封邑,封邑是什么,可以说刘辩在自己的封邑中便是天,封邑中的一切都有自己做主,可以不用顾忌朝廷的律令,而封邑中的财政和军队也归自己所有,就算是一个小城都可以产生无数的财富,更不用说弘农这样的大城了。
“殿下,不知道徐晃徐大人在不在。”荀彧出声打断沉思中的刘辩。
“在,徐大哥。”刘辩应承道,并朝身后呼唤徐晃。
“徐晃接旨。”荀彧又从一旁拿出一卷圣旨,高声说道。
“草民徐晃接旨。”徐晃面色一阵迟疑,最终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东徐晃孔武过人,忠义刚正,洛阳一役,协助皇子辩大破黄巾反贼,朕心甚慰,今天下不定,黄巾叛乱,朕为拱卫朝廷,决定效法武皇帝,复置西园八尉,今封徐晃为助军左校尉,望卿不负朕之希望,钦此。”
“恭喜徐大人了,请接旨吧。”荀彧看着跪倒在地的徐晃不由出声说道。
“草民~~”徐晃脸色通红,面色迟疑道。
“徐大哥,快接旨啊,不要让天使久等,你有何事咱们随后再说。”刘辩扫了一眼神色有些尴尬的荀彧,小声提醒道。
“草民徐晃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晃咬牙,大声吼道。
宣旨完毕,刘辩让下人把随行侍卫接引下去款待。自己把荀彧领到正堂,整冠相待。
“自从上次与荀先生匆匆一别,辩恨不能日日盼望与之相见,奈何苦于没有门路,还望先生勿怪。”两人宾主落座,刘辩与荀彧相对而坐,脸上面带歉意的说道。
“殿下乃性情中人,如今方未弱冠,便以身居王位,更是独领一军,可谓少年英杰,荀某能与殿下相交,足慰平生。”荀彧真心说道。
“先生太谦虚了,刘辩能与先生相交,实乃三生有幸。此番,陛下封辩为弘农王,封邑弘农,不知先生有何看法,还望先生指教,辩不胜感激。”刘辩先是谦虚的客套,后又语气一转,便转换了话题。
荀彧闻言,神色不动,其实心中闪过了诸多的想法,刘辩与其只想见过两次,就敢问这样的问题,不得不说胆子很大,但荀彧却对刘辩的认识更深一层,心中闪过一丝赞赏,并有中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荀彧目光炯炯的看着刘辩笑道:“荀某以为殿下会拐弯抹角的相探,但没有想到殿下如此直接,也罢殿下如此爽快,荀某也不做小妇人之态扭扭捏捏,但只希望今日之话,出的我口。”
“入得我耳。”刘辩紧着了一句。
“哈哈。”荀彧和刘辩相视一笑。
“殿下先是崇德殿扬威又在洛阳东门夜色阻敌后又在洛都城外大败黄巾反贼后,整个洛阳城的百姓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对殿下的大名无人无知、无人不晓,殿下在洛都的声望达到顶峰,甚至有盖过陛下之意,而陛下为预防有何不测的事发生而又想不给殿下壮大的机会不得已将殿下封在弘农。还有一层意思是陛下一改往常对十常侍偏信偏从的态度,并开始勤劳政事,殿下立次大功如果赏赐少了岂不是让天下的有识之士寒心。”荀彧淡淡笑道。
“先生睿智过人,不知某该如何应对。”刘辩神色不改,但语气的起伏却暴漏出刘辩的想法。
“殿下岂不闻重耳在外而胜,再说殿下有选择吗。”荀彧哑然一笑,反问道。
“先生是支持某回弘农。”刘辩皱着眉头问道。
“殿下多虑了,某所说的在外并不是去弘农,如果殿下会弘农,看似一切都由殿下做主,实际上很难有所作为,恐怕为避免陛下的猜忌而小心做事,这样恐怕只能屈居人下,永无出头之日,甚至最后还有性命之忧。”荀彧话有所指的说道。
待荀彧说完,刘辩凝视其笑而不语。
良久后,刘辩小心的试探道:“荀先生,乃贤达之才,此番更令刘某感觉你我二人意气相投,相见恨晚,我愿拜先生为兄,另以王府长史之位相待,惟愿与君携手,日夜请教。”刘辩上前深深一礼,诚恳的说道。
荀彧脸上先是错愕,随后惊喜,最后变为坚决,正色的看向刘辩:“多谢殿下美意,不过眼下形式不容乐观,荀某身处内宫,虽然守宫令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却是宫中要职,如果荀某辞官跟随殿下恐怕会令陛下不满更易遭人忌,甚至会影响殿下大计,那就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某身处内宫,一旦宫廷有何不利于殿下的消息的话,荀某也可早通知殿下,殿下早做准备。”
虽然知道这可能不是荀彧的全部理由,而且自己还很弱小,根本不值得荀彧相投,不过对方肯这样帮扶自己,自己就很满意了。
“彧虽不才,不能帮殿下分忧,常言道:举贤不避亲,彧有一族侄,名攸。字公达,现为黄门侍郎,虽不称有经天纬地之才,但通晓军事,善出奇谋,陛下如若聘之,则此行无忧已。”
“既然先生如此,那辩就多谢先生了,荀公大先生愿来某以军中祭酒相待。”刘辩脸色大喜道,不过眼中还是闪过一丝黯然。
荀彧此举让刘辩非常感动,荀彧肯把族中子侄派来,看来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做出选择,最起码颍川荀家没有做出抉择,已经开始对他下注了。由此可见,自己在这世家心目中的分量不轻。
随后,刘辩与荀彧又详谈了近一个时辰,刘辩才将荀彧等人送出门外。
“荀先生保重,以后先生如果遇到难事,需要相助时,可拿这块玉佩去长秋宫寻求母后相助,母后会保先生无忧。”刘辩郑重道。
“殿下的话,文若记住了,殿下多保重吧,在此祝殿下在外一切顺利,早日一飞冲天,告辞。”荀彧弯身上车,一行人渐渐消失在街头。
刘辩怔怔的看着荀彧远去的身影,眼角微湿,久久的不肯回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