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们是纳税的合法商贾!

      淳化二年的时候,松江上游不断淤浅,造成了港口东移,大船出入松江不便,海贸船舶只能停留在松江支流的上海浦,而这条支流,就是黄浦江。
    黄浦江将整个塘口一分为二,分成了浦东和浦西,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做码头,早在大观年间,华亭县令就已经向朝堂上书,请求在上海浦、塘口营建市舶司,以方便贸易。
    等了很多年,等到了一纸禁海令,而这一纸禁海令,让上海浦立县的打算彻底落空。
    上海浦的人丁骤减,但是依旧不乏铤而走险之人,冒险出海,上海浦还算热闹。
    在大宋官家恢复了津口市舶司的那一天,上海浦想要立县的札子,不知道被吏部哪个官吏翻了出来,才将上海浦立县从新提上了章程。
    随着淮南巨富陈家落地上海浦!营造巨型船坞、船舶、码头,市舶司衙门落地,上海浦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上海县的权知县事,是官家登基后,学制改革从应天书院国子监结业,并且顺利通过官考的学生,名叫严山高。
    他同时兼任了市舶司的司正,他对浦东码头的营建非常上心,这是政绩!
    三年一考,他可以把权知县事这个权字去掉,就可以顺利转正。
    这涉及到了他的仕途。
    “田师爷,官家发敕到了!这可如何是好!”严山高一脸着急的看着这封来自汴京的圣旨就是一脸的惶恐。
    他们这种权知县事,有可能一辈子都收不到一封来自官家的敕命,而他一共也就收到过两封来自官家的敕命,上一次收到敕命还是靖康四年十一月,关于那一天,严山高记忆深刻,仿佛就在几天前。
    田才良是严山高的师爷,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应该算是严山高的幕僚。
    师爷自古以来就有,最高可追溯到《世本·黄帝》的史(文秘之意)官。
    大宋的所有师爷也都纳入考核,但是没有薪资,三年一考,优秀者可以成为县丞,等到知县事离任或升迁,可成为知县事。这是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县衙实权旁落,定下的规矩。
    田才良是严山高的同窗,国考的时候,棋差一招,没考过,但是成绩较为优秀,才来到了塘口做了严山高的同僚,倘若下次官考通过,这也能算做他的履历。
    “严知县,前几天船坞一万一千料大船交工的时候,官家不是才给你发了嘉奖敕命吗?一封嘉奖敕令,足以三年考评得个上上评了。”田才良劝慰着。
    这前一封敕令,真的没过几天,这第二封辞令就又到了,在田才良看来,这就是圣眷!严山高在显摆!
    严山高唉声叹气的说道:“官家知道了海商和倭国的矛盾,要我们收集海商的意见,我们是照实说,还是稍微修饰一下?”
    田才良以为严山高是在显摆圣眷,一听是这个事,也是眉头紧蹙。
    海商的事,他们也是到了塘口做了权知县事和僚从以后,才知道当年为何禁海。
    眼下他们面对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欺君。
    欺君之罪,就会被列入非刑之正的范畴,生死全在官家手中掌控,犯罪成本极为高昂,不是贪污几个钱,被调查那么简单。
    不欺君,按照大宋惯有的执政理念,祖宗之法、强干末枝的逻辑,他们也有可能成为罪人。
    “修饰一下吧。”田才良叹气的看着敕命,心中五味杂陈。他们都是刚出国子监没多少年的学子。
    之前做太学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跟着知县事做过几年工作,他们太了解朝堂了,倘若海商实情被朝堂知晓,这刚刚兴起的海贸,一定会戛然而止。
    严山高站在刚建好没多久的上海浦县衙内,来回踱步,他之所以是权知县事,就是代理知县一职,上海浦还未正式立县,尚在筹备阶段,马上就要结束筹备,进入审查批复阶段。
    倘若如实汇报了情况,上海浦立县,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严山高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说道:“我决定了,如实上报,一切皆由圣裁!”
    田才良的眼神变得有了几分锋利,严词质问:“你忘了当初,我们在应天书院时候,起誓为苍生谋福的宏愿了吗?!为了你自己的仕途,安能将方兴未艾的上海浦毁于一旦?你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商贾,对得起出生入死的海员?”
    “你自然可以一走了之,你是大宋官考的知县事,换个地方还能当知县事,可是对上海浦造成的伤害,谁来弥补!”
    严山高坚定的摇头说道:“我相信官家。官家,也值得相信。”
    田才良的眼神有些动摇,最终叹气的坐在椅子上,无奈的说道:“那就赌一次吧。”
    严山高将早就收集好的各种讯息,汇集成册,连夜誊抄,将海商们的种种行径写到了札子之中,这本札子很长,严山高用了整整一晚才写完,亲自送到了驿站,挂急字牌送往了京中。
    赵桓收到知县事极为厚重的札子,也是研究了很久,才明白了严山高的种种挣扎,以及海商现状。
    再开海贸以来,大宋的海贸直接从地下来到了地上,愈加繁盛,塘口市舶司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甚至有超过津口的趋势,这都在赵桓的预料之内。
    两个市舶司的税收增长,是大宋国帑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海商在海上,除了要面对大海的风浪,海兽的袭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敌人,那就是海盗。
    路上有流匪,海里自然有海盗。
    这些海盗干着一本万利的买卖,截获一艘三千料的大船,能养一个海盗数年不用开张。
    海商们为了应对海盗的袭扰,自己出资、招纳成立了自己的“海贸护卫”,用来保卫商船。
    有了护卫,自然需要武器和军械。
    大宋禁止军械打造,尤其是弓弩之物,而这些武器,其实在技术侧,要求真的不是很高,所以大宋海商们选择了在占城、倭国、高丽购买,或者营建作坊来制造军械。
    而且就严山高的调查可知,眼下没有商贾支持的海盗,早就被武装到牙齿的护卫们给揍成了渣。
    这些护卫们手中的武器之精良,甚至连范汝为的福建水军都眼馋。
    而这些“护卫”在经历了最初的清缴海盗活动以后,就摇身一变,变成了海盗本身,成为了打击商贸对手的利器!
    现在海面上就是一场大乱斗!这种争斗也导致了这些商贾手中的武器越来越锋利,甚至连蒺藜炮都已经列装。
    官家担心的倭国欺负海商,但是对倭国来说,海商拥有的海盗,倭国完全无法应付。
    所以在定义上,海商们在海上的行径,等同于叛逆!
    赵桓拍动着手里的札子,感慨的说道:“果然呀,一入海就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连倭国都吃不消,怪不得平盛清说倭国船舶到大宋的船十不存一,感情不是大海的锅呀。”
    “朕还担心倭国扣我海商,看来是白担心了。”
    赵英听官家这么说,就知道官家已经全然了解了海商上岸为商,入海为匪的面目,问道:“禁海?”
    赵桓摇头说道:“为什么要禁?!他们是在市舶司缴纳税赋的合法商贾!”